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12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日報
河南省社旗縣以“一設兩評四榜”為抓手
提振脫貧精氣神
楊銀鵬 申鴻皓
“今年俺家一定能脫貧了!”河南省社旗縣朱集鎮齊莊村84歲的貧困戶張松林這樣說。這些天,他家里不僅掛上了衛生先進流動紅旗和“四星級文明戶”的牌子,還獲得了194分的積分,在村里的“初心屋”領到了二等獎,老人對摘下貧困戶的帽子滿懷信心。
張松林的信心,源于社旗縣開展“初心屋”扶貧扶志攻堅活動帶來的變化。“脫貧先立志,致富靠自己!”社旗縣委書記余廣東表示,“扶志”補上了脫貧攻堅的精神短板,讓“要我脫貧”的“病根”得到有效“醫治”,更使“我要脫貧”的思想成為攻堅主流。
社旗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去年以來,社旗縣創新工作方法,在農村試點推出“初心屋”活動,以“一設兩評四榜”為抓手,通過扶志與文明創建助力脫貧攻堅,去除一些貧困群眾的“等靠要”思想,激活農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社旗縣委宣傳部長賈迪介紹,“一設”即開設“初心屋”,“兩評”即星級文明戶評選、農戶環境衛生評比,四榜即貧困戶進步、退步榜,農戶環境衛生先進、落后榜。“兩評”分數合計,按照得分多少向貧困戶發放相應等級的積分卡,憑借積分卡在“初心屋”兌換家中需要的商品。
張松林一家五口人,老伴病逝花光了家里所有積蓄,兒媳患有精神疾患,在村里出了名的窮。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兒子張運德去河南省平頂山市干起了安裝消防報警設備的活計,一天就能掙150元左右,兒媳被安排到村里衛生保潔的公益崗位上,每月穩定收入600多元,孫女上高中享受到了教育扶貧政策,孫子通過鎮義工協會的資助,順利進入幼兒園學習。轉移就業、教育扶貧等惠民政策在老人家里的逐項落實,讓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參與星級文明戶、環境衛生評比的積極性高漲,一家人的精氣神隨之鼓了起來。
“星級文明戶”評選面對全村所有貧困戶,以行政村為單位,由專門的評委會打分,評選結果在村文化廣場的“貧困戶紅黑榜”上公示。農戶環境衛生評比面對所有農戶,包括庭院衛生、住房衛生、公共區域衛生等七項,以村民小組為單位,由專門的評比理事會打分,評選結果在各村民小組公示。“通過‘初心屋’活動,表彰和獎勵像張松林家這樣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勤勞致富的先進典型,激發更多貧困群眾的脫貧志氣,樹立脫貧信心。”賈迪表示。
在“初心屋”活動中,不少鄉村專設“講講我的脫貧故事”,不少貧困戶代表紛紛上臺,信心十足地向評委會和村民們講述各自的“創業史”“脫貧路”與“致富經”,激勵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
“貧困不是個好現象,自己也感到不光榮,能自己脫貧就盡早脫貧!”興隆鎮腰莊村72歲的苑長付老人在扶貧扶志大會上講述自己的脫貧故事時說。幾年前苑長付老人的大兒子不幸離世,兒媳婦也一去不回,剩下孫女和老人孤苦無依,屋漏偏逢連夜雨,老人又大病了兩場,眼看生活無望。國家的扶貧政策如溫暖的陽光,給苑長付老人帶來了希望,醫療救助解決了醫藥費的問題,危房改造讓老人告別危房喬遷新居,教育補貼讓孫女重返校園,如今苑長付老人已經順利脫貧。
“一月一評比,評出了脫貧精氣神。”太和鎮閆店崗村黨支部書記唐林山說,“扶貧先扶志,現在村里貧困戶‘等靠要’的思想基本不存在了,都鉚著勁兒,比著脫貧,爭當文明戶。”
相關標簽:社旗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