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11 作者:佚名 來源:光明日報
周洪雙 魯元珍 周夢爽《光明日報》( 2018年08月11日 01版)
【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
用秸稈造紙,避免了強酸強堿的使用,零污染、低能耗,還解決了秸稈的處理難題。記者10日來到江蘇揚州,在永豐余造紙(揚州)有限公司了解到,全新秸稈利用生物技術實現了產業與環境的共存共榮。
傳統造紙業很容易破壞環境。永豐余科研攻關10多年,研發出一種生物酶,可在一小時內完成秸稈分解,接近使用強酸強堿的效率,而產生的污水只需簡單處理就能達到排放標準,具備商用價值。
生產線上,秸稈經剪裁清洗、熱處理軟化、生物酶分解和纖維分離提取后,得到紙漿和殘料。紙漿用于餐巾紙、紙質餐具、瓦楞紙板、紙塑緩沖包裝等產品的生產,殘料則制成有機肥料或用作燃料。
展廳內,永豐余生物制漿廠廠長黃睿志向記者展示了生物造紙的各種產成品,“我們把瓦楞紙制成桌子、沙發、柜子等家具,利用生物造紙技術制成的餐盤遇水不軟不散,是一次性餐具的良好替代品”。
展臺上,除了紙制品,還有殘料制成的蘑菇栽培介質和壓縮燃料棒。“依照秸稈不同部位的特性,安排適合的用途,讓秸稈資源全部得到利用,既實現了經濟效益最大化,也做到了無污染物排放。”黃睿志說。
近幾年,永豐余在揚州周邊收購秸稈,解決了困擾農民多年的秸稈處理難題。以前,秸稈一般都被焚燒、丟棄,對環境造成巨大破壞,如今,秸稈成了搶手貨,每到小麥和水稻收獲時節,收購秸稈的貨車便直接開到田間地頭。
“我們設計產能每年消耗秸稈14萬噸,今年已簽約收購5萬多噸,還有較大缺口。”黃睿志說,揚州及周邊地區年產秸稈約300萬噸,所以絕大部分秸稈尚未得到有效利用,產業發展空間還很大,希望盡快建立更加暢通的秸稈收購渠道,讓秸稈變廢為寶,最大限度防止對長江生態環境的破壞。
萬里長江水云闊,綠楊城郭風光美。永豐余的科學發展,折射出揚州市堅決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強沿江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布局,實現了產業與生態的協調發展。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