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08 作者:佚名 來源:新疆日報
“大家看,我正在給棗樹抹芽,就是把多余的枝丫剪掉……我家紅棗都是有機的,成熟后摘下來可以直接吃。”8月5日,80后棗農陳曉明在棗園熟練地架起3部手機,打開淘寶、新浪微博等3家直播平臺,邊干活,邊和直播間上千名網友打招呼。
陳曉明是若羌縣吾塔木鄉尤勒滾艾日克村村民,家里有21畝棗園。在若羌縣商經委干部的幫助下,陳曉明在淘寶開起了網店“若羌縣棗籃子”。“同樣的紅棗,在地頭批發給棗販,每公斤10元。通過清洗、烘干和包裝,在淘寶上賣,一公斤可以賣到20多元。施肥、抹芽、環割、收棗,這幾個關鍵環節我都在棗園里做了直播,讓網友進一步了解若羌紅棗是如何保證品質的。”陳曉明說,2017年“雙十一”,他在直播間做推銷,一天時間就銷售了兩噸紅棗。
在“互聯網+”思維模式影響下,若羌打破紅棗傳統銷售模式,若羌紅棗管理協會與阿里巴巴、京東、唯品會等平臺接洽,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將若羌紅棗通過“互聯網+”銷往全國各地。此外,制定高于國家標準的《若羌紅棗地方標準》,實現標準化生產;推廣使用二維溯源碼,紅棗“身份”一查便知……近年,在不斷發展中,若羌紅棗變得越來越“時尚”。
若羌紅棗管理協會秘書長胡文軍介紹,若羌縣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著力打造紅棗產業新的增長極。通過堅持走精品、高端市場之路,建立檢驗檢測、質量追溯、市場準入、標識流通等制度,大力支持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發展,若羌形成“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供銷相銜接的機制。此外該縣全面落實棗樹修剪及深施農家肥、有機肥等措施,按照統一組織、統一時間、統一藥劑、統一配制、統一施藥的“五統一”原則,嚴格生產綠色有機紅棗。
為了從源頭上保護若羌紅棗,若羌縣以戶為單位建立了紅棗生產檔案,并在全縣范圍內推廣使用二維溯源碼。“消費者一掃碼就能知道紅棗的來源和銷售情況。有了二維溯源碼,我們的紅棗就有了‘身份證’,走到哪里都不怕。”陳曉明說。
截至2017年底,若羌縣紅棗種植面積已達23.02萬畝,累計完成綠色紅棗基地認證11萬畝,有機紅棗基地認證10萬畝。2017年,若羌紅棗干棗總產7.4萬噸,產值12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80%來自紅棗產業,紅棗已成為若羌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銀行”和“搖錢樹”。目前,若羌紅棗銷售網點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還出口到美國、韓國、菲律賓等國家。
相關標簽:新疆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