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06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合肥8月6日電題:安徽靈璧:戶貸戶用“貸”出脫貧新生活
新華社記者吳慧珺、姜剛
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為了給貧困戶增收脫貧注入金融活水,堅持扶貧小額信貸戶貸戶用戶還,大力促進信貸資金與產業資源相融合,走出具有靈璧特色的“金融+產業”融合發展、帶貧減貧之路,為貧困戶“貸”出了脫貧新生活。
得益于金融扶貧的戶貸戶用政策,出身貧困家庭的90后女孩趙雅麗,兩年前從靈璧縣農村商業銀行借了3萬元的扶貧小額信貸,購買原料、添置設備、生產掃帚,盤活了村里的傳統竹制品加工業。在她的制作大棚內,三個工人正忙著編扎掃帚,捋、修、綁……沒幾分鐘,一把純手工掃帚就編扎好了。
“有了銀行貸款,我把村里的老傳統盤活了,現在村里人都靠著雙手掙錢過上了好日子。”趙雅麗告訴記者,“以前村里人個個有竹編的手藝,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錢進來,進不了原材料,加工廠運轉不起來。”
大廟鄉溝涯村是趙雅麗的家鄉,去年底之前,還是個貧困村。雖然這里有編制竹制品手藝的傳統和優勢,但不少困難群眾缺乏發展資金。該村干部就主動幫助貧困戶辦理小額信貸,現已有19戶貧困戶利用貸款作為啟動資金從事竹制品加工,不少已實現了增收脫貧。
今年初,趙雅麗牽頭成立了一家竹枝加工專業合作社,對接電商平臺打開銷路,并帶動當地18戶貧困戶就業,現在一年有近2萬元的收入。
在靈璧,多地探索“金融+產業”的融合發展方式。“今年全村123戶貧困戶享受產業扶貧政策,其中70戶辦理了小額信貸。”婁莊鎮姚山村第一書記戴安君說,去年以來,該村共實施小額信貸74戶308萬元,扶持貧困戶開展西瓜、中草藥等種養殖業發展。
據靈璧縣扶貧開發局局長唐銳介紹,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投放扶貧小額信貸11680戶5.38億元,有力支撐產業扶貧發展,促進持續穩定脫貧。全縣貧困人口由2014年的94986人,下降到去年底的29011人。
不僅惠及有發展能力的年輕人,扶貧小額信貸也惠及有發展意愿和發展技術的老年人。66歲的大路鄉大路村貧困戶張久持,之前在葡萄種植園打工,去年4月從銀行貸款4萬元,利用打工學到的種植技術,承包3個大棚種上了900株葡萄。他告訴記者,去年凈利潤有2萬元,今年估計能掙3萬元。
大路村黨總支書記張建持說,該村依托交通區位和土壤優勢,使用扶貧資金196萬元建設扶貧大棚140座,吸納貧困戶到基地務工,接受技術培訓。同時鼓勵他們申請扶貧小額信貸,承包大棚自我發展,并免除棚租費。
“我懂技術,早就想自己種了,以前可不就是沒錢啊!”望著一株株結滿果子的葡萄樹,張久持用手擦擦臉上的汗珠,笑得合不攏嘴。“感謝政府給我這個老頭子辦了貸款,還免除了棚租費,沒想到我一把年紀還過上了新生活。”
為保障戶貸戶用的順利發放和精準使用,靈璧縣探索創新金融扶貧新機制,設立了縣、鄉、村三級金融扶貧服務站。“通過金融扶貧服務站,強化扶貧小額信貸過程管控,通過優化流程,減少申報材料,縮短辦貸時間,提高放貸速度,以組織建設助推金融扶貧提速增效。”靈璧縣農村商業銀行董事長李良發說,與此同時,建立貸后管理機制,密切關注獲貸貧困戶生產經營、家庭情況、健康狀況等,綜合分析獲貸貧困戶還款能力,對確因非主觀因素不能到期償還貸款的,運用續貸、展期等方式化解扶貧小額信貸風險。
完善風險保障機制,確保貧困戶貸得到款、切實增收。靈璧縣安排財政資金3656萬元,用于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并按1:10比例放大,做到專款專存、專款專用、封閉運行。根據貸款投放項目技術需求,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入戶開展技術服務,有效緩解貧困戶生產風險問題。
“靈璧戶貸戶用的經驗,是把金融扶貧真正運用到貧困戶發展產業上。”靈璧縣委書記劉博夫說,金融是產業發展的源頭活水,產業是金融介入的有效載體,兩者緊密結合才能變“輸血”為“造血”,有效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在幫助貧困戶發展生產、增收脫貧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相關標簽:安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