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7-31 作者:佚名 來源:京郊日報
靈山,北京最高峰。曾經,居住在這里的村民因交通等原因,只能靠山吃山,令山林飽受生態破壞之苦的同時,生活水平也難以提高。如今,通過實施生態修復和保護,這座京城最高峰恢復了綠意盎然,周邊百姓也借此實現了脫低致富。
沿109國道前行,轉過數不清的山溝河岔,來到位于靈山腳下的清水鎮江水河村。這里是本市海拔最高的村莊,海拔1440米,距離市中心129公里。雖說位置偏遠,雙休日時,這座小山村卻并不寂寥。時逢盛夏,不少城里游客來此避暑納涼,就連一些城里的學校,也將暑期夏令營選址在此。
前不久,村民周永恒剛送走一批來自城里的學生。在山里過了大半輩子,加之曾當過村醫,老周熟知這片山林中的每一種植物,來村里的學生也因此特別喜歡在老周家落腳。“到村里參加夏令營的學生一年比一年多,我這兒每年都有北京各大學校的學生或者研究生來搞研究、調查。”為這些學生當導游或是指導老師,已成為周永恒在經營農家院之余的一大副業。
兩年前,老周和其他村民一樣,還想象不到,村里能迎來這樣興盛的景象。
曾經,緊靠靈山的江水河村也打過吃旅游飯的主意。村民飼養馬匹,用騎馬上山等項目招攬客源。但大家只知道向青山索取,卻沒人注意保護生態,放任飼養的馬匹等在山上啃食植被。時間長了,青山上漸漸出現一塊塊“禿疤”,景區生態遭到破壞,游客也越來越少。
痛定思痛。2016年,門頭溝區決定關閉景區,恢復生態,江水河村退出養殖業。區、鎮、村多次給村民做工作,講述生態修復對村莊發展的長遠意義,獲得了村民認可。“為了生態涵養,我們把所有破壞生態的產業全部清退了。”江水河村黨支部書記周玉華說,這對于江水河村人來說,可以說是破釜沉舟之舉。
隨著靈山生態逐漸恢復,動植物資源越來越豐富,綠水青山的美景又在江水河村重現。村民驚喜地發現,他們又一次迎來客流高峰。這次,大家真的端上了綠色的“金飯碗”。
村里還專門為低收入戶安排了護林員等公益崗位,既帶動低收入村民就業,又增強護山護林力量。62歲的周玉奎和老伴兒因病導致家庭收入降低,村里安排周玉奎擔任村護林員,年收入萬余元。
如果說“護好綠水青山,端穩綠色金飯碗”這句話,正成為江水河村村民的共識。那么,同在靈山腳下的洪水口村村民,已先行一步,跨入生態富民的快車道。
洪水口村素有“靈山門戶”之稱。1998年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洪水口村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先后成立靈聚靈峽景區、二帝山景區等6個不同產業類型的股份合作組織。全村戶戶入股,人人分紅,股金達800多萬元,每名村民每年至少分紅7000多元。
2016年,洪水口村實施險村改造工程,全村人住上了寬敞漂亮的二層小樓。借此良機,村里發展精品民宿,村民收入進一步提高。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村里的民宿全部客滿,最多一天游客達到1800人。50歲的楊紅梅家里有6個房間,她粗略計算了一下,按今年的接待情況,她家年收入至少20萬元。一些原已走出村打工的年輕人也回到村里,給洪水口村發展精品民宿帶來了更多新思路和新活力。
“清水鎮有著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也面臨著煤炭開采產業退出、旅游產業薄弱、群眾收入降低的挑戰,我們將迎難而上,結束鎮里近百年的散養放牧傳統,積極發展綠色精品農業和特色民宿產業,帶領全鎮干部群眾,共同守護著這片綠水青山,繪就京西綠水青山圖,共圓百姓致富夢。”清水鎮鎮長崔興珠說,截至目前,該鎮14家規模化養殖場全部關停,114家養羊戶的2.5萬余只羊全部清退;栽植花卉15萬余株,修整街巷殘墻斷壁270余處;建立公廁監督管理“所長制”,完成48座旱廁改造提升;嚴格落實“河長制”,統籌推進清水河生態河流廊道修復治理;持續推進封山育林、廢棄礦山修復、官廳山峽治理等生態建設工程;完成洪水口、塔河等8個村“煤改電”工程;因地制宜實施了24個低收入綠色產業幫扶項目,大力開發綠色生態公益崗位,兩年來,該鎮已有1576戶、2929人成功脫低。
相關標簽:北京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