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7-24 作者:佚名 來源:湖北日報
圖為:袁夫稻田場景。(黃軒 攝)
糧食年產量超過5億公斤,擁有“全國糧食主產縣”“全國優質棉基地縣”“全國農業機械化示范縣”等國字號招牌,黃梅農業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地位。
一糧獨大的背后,是經濟總量偏小、產業結構不優等問題。農業如何走出價值鏈的低端?轉型迫在眉睫。
黃梅縣委認為,立足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創新思路、拉高起點,讓一產“接二連三”融合發展,才是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優選擇。
如今在黃梅,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踐遍地開花,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增綠闖出一條新路子。
一粒稻谷蘊含的全產業鏈
一粒稻谷的價值有多大?7月12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黃梅縣經濟開發區,在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湖北康宏糧油食品公司,找到了答案。
稻谷經過除雜、礱谷、碾白、色選、碎米分離等環節后,由機器人灌裝打包成中國馳名商標“二度梅”牌大米,剩余副產品中,原來不值錢的碎米現在以1.4元/公斤的價格賣給相關廠家用于生產生物糖漿,米糠用來提煉稻米保健油,稻殼變廢為寶送到生物質發電廠做原料。
稻谷被“吃干榨凈”,康宏糧油不斷上溯下延產業鏈,力爭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一產把稻谷種植作為核心?岛昙Z油從省農科院引進美香粘等5個優良品種,采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訂單農戶”模式,發展30萬畝連片優質稻示范區,使稻谷種植向規;、標準化、集約化邁進。公司每年收購糧食20余萬噸,對訂單農戶以每公斤高于市場價0.10元的價格收購,帶動農戶年均增收3000多萬元。
二產做足糧油循環文章。在精深加工上走“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新路,今年新建年產1萬噸稻米油深加工項目,糧油資源綜合利用率可達99%。
三產緊跟市場腳步走。公司大米過去主要銷往珠三角等地,物流成本高。去年“二度梅”大米評為“荊楚好糧油”后,康宏糧油迅速搶占武漢終端市場,進入武商、中百倉儲、蘇果等超市和放心糧油社區門店。
一產“接二連三”,不斷拉寬加長產業鏈,讓老產業煥發新魅力。去年該公司加工糧食及副產品23萬噸,銷售收入16.84億元,實現利稅3200萬元。
像康宏糧油這樣的企業,黃梅縣共有34家,去年農副產品加工產值過80億元!耙劳旋堫^企業或產業鏈核心企業,推動農業生產環節與加工流通環節相融合,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黃梅縣委書記馬艷舟說!叭a業鏈”模式探索,使黃梅農業迎來發展黃金期。前年,投資2000萬元在小池鎮建設的蔬菜育苗工廠,解決了產業鏈上游的種苗難題,沿江鄉鎮很多農民從種糧轉向種菜,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18萬畝!胺N蔬菜比種水稻多了20倍的收入!卑鍢蝾泊宸N菜大戶熊軍華說。
一株藍莓背后的創新驅動
有“水果皇后”美譽的藍莓,在丘陵崗地居多的黃梅縣獨山鎮種植面積極廣!坝袡C肥是從東北原始森林運來的黑土,滴灌系統從以色列引進,防蟲藥袋與澳大利亞合作制成,從美國請來的技術顧問亨利·桑達一呆就是半個月!蓖奖橐坝粲羰[蔥的藍莓樹,獨山鎮黨委書記馬聰非常自豪,“這是農業部批準的小漿果示范基地!
6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地,改變源于南京一家上市公司老板王天壽。他回鄉投資3億元創辦湖北紫玉藍莓科技有限公司,在獨山鎮周柴、楓嶺等7個村流轉9000畝荒地種植藍莓!耙豢脴洚a果20公斤,游客采摘每公斤售價100元,一畝藍莓可產出上萬元。”藍莓基地負責人石峰說,公司投資1.5億元的黃梅藍莓加工產業園達產后,鮮果和精加工產品年產值可達30億元。未來,基地將采用“公司+農戶+會員”模式,在黃梅發展零散藍莓種植面積5萬畝,打造“中國藍莓之鄉”。
獨山鎮藍莓基地通過“一產種植、二產加工、三產銷售和旅游觀光”的三產融合形式,成為現代高科技農業的典型代表。它的成功離不開“全球思維”,黃梅農業著眼全國乃至全球來配置資本、科技、人才等生產要素,生產不再受地域限制。
在黃梅縣富源葡萄莊園,老板詹國平投資2000多萬元建酒廠,在香港紅酒協會朋友的引薦下,開出100萬元年薪請來法國釀酒師艾云。艾云一年來黃梅兩次,一次在四五月份,指導灌溉;一次在11月份,指導釀酒。從種植起步,再向旅游觀光、精深加工延伸,一二三產業互融互動,莊園去年綜合銷售收入2000余萬元!稗r業由單純的大田作物轉向經濟作物,由單一的農業種植轉向發展高附加值的產業!秉S梅縣長屈凱軍說。
一座生態園折射的理念轉變
二月草莓、三月茶花、四月櫻花、五月桑葚、六月荷花、七月葡萄……在黃梅縣杉木鄉邢繡娘生態園,村民都能如數家珍地報出這樣一張“好吃好看又好玩”的月歷。這樣的“三好”農業,正契合去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要求。
邢繡娘生態園的主人是鄧雄、鄧蓓兄妹,他們看好家鄉的山水資源,從2014年起在杉木鄉12個村流轉土地2萬畝,投入2億元打造集特色農業觀光、水果采摘、茶葉種植、旅游休閑于一體的現代田園綜合體,形成8景12園。村民與市場連接起來:土地流轉得租金、資產資源入股得股金、到企業打工得薪金。去年,有367名在此務工的貧困戶脫貧致富,人均增收8600元,生態園被黃梅縣授予產業化扶貧示范基地稱號。
邢繡娘生態園的實踐,展示出農業功能拓展后的“乘數效應”:跳出農業做農業,讓農業與休閑旅游等新業態做“乘法”,釋放出傳統農業難以企及的高效益。
在大河鎮西山腳下,?康咎镏虚g的火車車箱是餐廳和客房,不遠處是一排排小木屋民宿,在鄉村顯得格外靜謐,這里便是“袁夫稻田”。去年,袁勇剛回鄉流轉530畝土地,打造這塊以古法種植、健康民宿、生態觀光為特色的綜合性農田,僅向日葵基地就引來6萬余游客,每年可為當地百姓增收300萬元!盎疖嚿系目头,需提前兩個月預訂!本o跟新業態,袁勇剛嘗到了甜頭。
李柳軍是從苦竹鄉油鋪街村走出去的企業家,所創辦的企業在新三板上市。去年,他回鄉聯合村民成立湖北青山綠水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計劃投資3億元,對油鋪街村實行整村生態開發,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目前,一期建設項目初見成效。今年夏天百畝荷花迎風綻放,滿園蓮蓬清香襲人,油鋪街村首度出現游客的身影。公司負責人蔣勁松說,“已流轉土地1300畝,投資4000萬元建設生態果園、五彩花園、健康中藥園、綠色蔬菜園!
牽手“農業+”,黃梅旅游產業方興未艾。該縣提出,到2020年,年接待游客500萬人次,文旅綜合收入達到35億元。
相關標簽:湖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