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7-10 作者:佚名 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開展農技推廣服務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百站包萬家”活動,是河南省農技推廣系統深入開展“四優四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措施。為打造亮點,樹立典型,推出模式,提升農技推廣隊伍服務能力和影響力,即日起,本版推出“百站包萬家科技助脫貧”專欄,總結宣傳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好經驗、好做法,進一步提升農技服務效能,發揮農技部門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種植業供給質量中的作用。
信陽市平橋區一塊稍顯不同的稻田,引起了參觀者的注意。與一般的稻田不同的是,田埂內側都有一條寬約兩米的環流緩沖溝,埂頂內側用塑料薄膜圍起封閉式防護墻,進、排水口均設置柵欄。金實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超介紹說,這塊面積50畝的稻田,采用的就是稻蝦共作的種養結合模式,緩沖溝、防護墻等都是為稻田養殖小龍蝦而設置,既防止養殖在其間的小龍蝦“逃脫”,又使得整個稻田的水流暢通。
為提升河南省水稻生產水平,示范推廣“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種養模式、再生稻栽培、水稻機械直播等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河南省農技總站于6月25-27日在信陽市召開全省水稻生產新技術現場觀摩交流培訓會。“水稻+”高效種養模式現場會在信陽市平橋區金實種植專業合作社進行,稻蝦共作的種養結合模式,讓參觀者看到了農業科技在推動合作社發展和帶動脫貧致富方面的巨大作用。
據介紹,從八口塘家庭農場發展至金實種植專業合作社,6年來,這塊稻田一直是稻蝦共作的示范點。如今,馬超的合作社已經擁有稻蝦共作300畝、藕蝦共作180畝、再生稻示范50畝,而他的最大感受就是科技帶來的高效益。
信陽市農技推廣站副站長王開斌告訴記者,稻蝦共作生態種養技術是利用生態學原理,將水稻種植和小龍蝦養殖有機結合,達到“一水兩用、一田多收”,充分利用稻田空間實現綠色水稻和綠色水產協同發展。從金實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之初,信陽市農技推廣站便提供了全面的技術支持,水稻種植上推薦優質抗病抗倒水稻品種,引導適當曬田;在小龍蝦養殖上,不打藥、少施肥,引導采用冬季田埂綠肥做餌料、田間水草做餌料等配套技術。
“我們今年的第一茬小龍蝦已經收獲了,現在每天的收獲量都是按照銷售訂單來定的,撈上來就直接發走,20小時便能到廣東等地。”馬超打撈起一網小龍蝦,一邊向眾人展示,一邊解說,金實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小龍蝦主要供應參觀使用,價格更高。
稻田養殖小龍蝦,水稻質量更高、小龍蝦又帶來了額外收入。馬超介紹說,僅小龍蝦,去年每畝就為合作社帶來了接近2000元的收入,而今年畝均收入能夠達到3000元。稻蝦共作這一新模式,不僅為合作社帶來發展,還為當地貧困戶帶來了脫貧致富的新途徑。在信陽市農技推廣站的技術支撐下,馬超逐漸掌握技術,成為當地稻蝦共作的典范,開始以合作社為基礎,帶動當地貧困戶增收致富。
“去年合作社帶動了40戶貧困戶,今年達到126戶,貧困戶不僅能夠在合作社打工賺取收入,還可以在合作社帶動下發展稻蝦共作。”馬超說,現在有不少村民和貧困戶前來交流學習,只要掌握技術,脫貧不是難事兒。
相關標簽:信陽市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