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7-05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合作社里建支部鄉親致富有門路
——河北省南和縣三思鄉探索支部帶脫貧和產業固黨建雙向互筑見聞
本報記者 郝凌峰
發展產業,脫貧致富,大家都忙著種大棚菜種果樹,可河北省邢臺市南和縣三思鄉東大村的魏志平,卻帶著鄉親們搗鼓起了中藥材。
地處華北平原,連片的農田本應該很適合規模化種植,偏偏三思鄉卻是出了名的“不值錢”的沙土地。傳統的小麥玉米種植,去除水、肥的成本后,每畝產量收入僅有500-600元,土地里“致富難”讓很多人心頭沉甸甸。
“村里人大多文化不高不懂技術,賺錢只能依靠種地。看到鄉親們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辛勤耕作一年,在土地上卻賺不著錢,我心里也著急。”從2010年擔任東大村黨支部書記至今的魏志平回憶道。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推動脫貧攻堅,黨組織是基礎依托。三思鄉貫徹“脫貧攻堅推進到哪里,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就跟進到哪里”的理念,強調把黨組織延伸到產業基地和合作社上。
2011年起,魏志平憑借農校出身和種植中藥材的經驗,返鄉成立合作社發展中藥材產業。他流轉100畝土地,連續兩年收益不錯。但好景不長,2015年,中藥材種植由于缺乏管理經驗、市場信息不靈、病蟲害防治不到位等損失慘重。
當時,魏志平還受聘于中和農信信貸公司,擔任年薪十余萬的部門經理職務,妻子勸他把精力轉移到公司工作上。
“現在上級提倡做好支部和致富兩個‘帶頭人’,大家選我當支部書記,就是信任我依賴我,我也得對得起大家的托付。作為一名黨員,凡事要帶頭靠先,作為支部書記,帶領大家致富我更是責無旁貸。”失敗使魏志平愈戰愈勇,并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時代不同了,想要帶領群眾發展,不能只埋頭走路,還要睜眼看準市場,組建一支懂技術的隊伍。”
“光靠我自己力量還是不足。”東大村黨支部書記魏志平說,“現在‘黨支部+合作社’是咱們縣黨建的一面旗,鄉里肯定會大力幫!”
隨后,鄉黨委多次幫忙聯系省農科院專家們實地考察土壤環境并做科學改良,同時組織帶領鄉村黨員干部、致富帶頭人多次到安國、焦作等地參觀學習,并三下重慶聯系太極集團,幾經波折達成了訂單合作。
魏志平擔負起作為黨支部書記發展產業帶民致富的職責,毅然放棄了部門經理職務,回鄉專心從事中藥材種植。功夫不負有心人,中藥材種植大獲成功。
“今年把村里的致富能手小李發展成入黨積極分子,是我惦記的一件大事。”魏志平給記者介紹,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發展成黨員,這是在全縣大力推進黨建“黨支部+合作社”工作,形成支部帶脫貧和產業固黨建雙向互筑上走出堅定有力的一步。
兩年來,三思鄉在致富帶頭人中擇優發展黨員或入黨積極分子15名。村“兩委”換屆后,村黨支部書記中有致富帶頭人7名,占總數的53.8%。
以支部為抓手,做好產業鏈上各個環節促農增收文章,積極吸納貧困戶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抓好黨建、做強產業、帶動脫貧。同時,深挖“黨支部+”潛力,發揮鄉賢能人作用,全鄉引回30余名大學生返鄉創業,以黨建促發展。
另一方面,黨支部有意識地在合作社和致富能手中發展品格端正的后備力量,吸納進支部隊伍,充實基層干部隊伍,促進基層隊伍建設的智慧化,為百姓找好致富帶頭人,將他們留在基層,留給百姓,以發展固黨建。
目前,三思鄉13村已全部配備了兩個帶頭人,助推3個貧困村脫貧銷號;帶頭人共領辦“黨支部+合作社”13家,約3萬名群眾將跟著帶頭人脫貧致富。
相關標簽:南和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