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7-03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日前,筆者從云南省保山市農業局獲悉,該市已建成11個萬畝規模農業示范區。示范區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等方式共帶動周邊農戶2.6萬余戶7萬余人增收。
近年來,保山市把規模農業產業作為農業跨越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全面實現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出臺了《保山市關于利用產業發展基金支持規模農業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的意見》,依托2億元產業發展基金,由市級財政貼息2個點,建設“流轉土地在1萬畝以上,要素集中、產業聚集、技術集成、經營集約的規模農業示范區”11個。同時以示范區為龍頭,推進農民轉型為產業工人,讓項目區農戶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周邊農戶5%以上,每個企業吸納當地或市內務工人員不低于300人,帶動農民特別是貧困戶實現就業,增收脫貧。
在推進農業示范區的發展中,各縣(市、區)和園區及各部門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和領導機制,并按照“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的思路,細化目標任務,形成上下聯動機制,制定了年度投資計劃和月度調度計劃,啟動了月度評價程序,對新培育或引進的萬畝規模以上農業示范區實行月度動態評價。市委、市政府創新提出了“51+49”股權模式,成立以政府主導的混合所有制公司,既解決了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又確保了國有資產不流失。市農業部門成立規模農業協調推進小組,抽調業務和技術骨干服務于示范區建設。
目前,該市11個示范區共流轉土地12.5萬畝,涉及茶葉、銀杏、咖啡、水果和中藥材5個產業。示范區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等方式共帶動示范區周邊農戶26094戶7萬余人,其中建檔立卡戶2643戶9382人,助推脫貧攻堅成效明顯。
在該市龍陵縣,禇橙基地以“產加銷一條龍”模式進行運作,讓農民實現了地租、務工、分成3份收入。即:示范區與農戶約定土地租期30年,每年每畝租金為400元,讓農戶獲得了第一份收入;公司用工業化理念經營農業,按25畝至30畝劃分為一個基地單元,每個單元配置2名原土地主人或貧困戶為產業工人,掛果前按每株果樹給予16元管護費,掛果后以每公斤提取管理費0.8元至1元,這樣每個基地單元產業工人可獲得工資性收入10至15萬元,讓農民實現第二份收入;建立產業反哺機制,公司拿出一定比例資金作為“產業收益反哺基金”,到豐產期時出租戶每畝每年可增加收益600元至750元,讓農民獲得第三份收入。
據介紹,該市“十個萬畝”規模農業示范區建設,在當前農村嚴重老齡化、農村耕地出現嚴重撂荒現象的狀況下,有效解決了“誰來種地”的根本問題。規模農業示范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的管理模式,有效破解了一直制約保山農業發展低質化、低端化、低效化的瓶頸。更為重要的是,規模農業示范區的建設,對土地進行了“二次平衡”,破解了農村土地供求矛盾突出”的難題;拓寬了弱勢群眾的增收渠道,破解了“弱勢群眾增收難”的問題;讓勞動力就地打工賺錢、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破解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多”的難題;同時,完善了利益聯結機制,構建了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
相關標簽:云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