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6-22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濟南6月22日電(記者王陽)在山東榮成桑溝灣,隨著機器轟鳴聲,串串牡蠣被拖上海面,送到了傳送帶上。在海水的沖洗下,附著在牡蠣殼上的餌料、海藻等順著傳送帶流進大海中,為魚蝦、海參等海洋生物提供飼料。
這一套海上作業環節下來,不僅收獲了干干凈凈的牡蠣,還形成了一條生態食物鏈。這得益于由中國水產科學院上海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與榮金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制的吊繩養殖牡蠣收割機。
“海洋牡蠣養殖也可以像收小麥一樣,實現機械化收割。”在操作現場,榮金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閆榮金說,下海收獲牡蠣原來需要30個人完成的工作流程,現在只需要3個人。而且在海上即可完成收割、清洗等一體化操作,大大降低了人工收獲的損失率。
近幾年,牡蠣養殖規模在不斷擴大的同時,閆榮金越發覺得傳統養殖的路子越走越窄——招工難、成本大、利潤空間逐漸緊縮。而打破牡蠣養殖的瓶頸,必須擺脫對人力的依賴,實現生產機械化。
夏日的海岸,也是海帶豐收的季節,擁有全國一半海帶產量的榮成,也開始探索機械化收割海帶。山東俚島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楊曉軍說,目前他們已制造海帶收獲船11艘,作業效率是人工作業的5倍到8倍,整船裝載海帶數量可達25噸,實現海帶無遺漏收割、海帶在收獲倉內整齊碼放的技術要求。
“傳統漁業尤其是漁業養殖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生產規模大,勞動強度高,勞動力資源不足且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為確保海帶規模化健康養殖和可持續發展,走機械化之路是必然的。”榮成市漁業局原總工程師王興章認為。
相關標簽:山東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