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6-20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石家莊6月20日電(記者郭雅茹、許蘇培)麥收過后,在河北省行唐縣只里鄉北高里村的田間地頭,摟草機把秸稈三壟摟成一壟,由撿拾打捆機“吞下”壓實打捆“吐出”,再由抓包機裝到運輸車上,銷往電廠作為發電燃料進行二次利用。
“以前,麥收后的秸稈禁燒工作著實讓人頭痛,麥秸都被當成廢棄物堆在村頭地頭,影響村里衛生不說,還存在火災隱患。”只里鄉有關負責人說,為了確保不著一把火,不冒一處煙,每到麥收時節,每個鄉鎮都要派禁燒員晝夜駐村巡查。
“這幾年實行機收作業后,大量被粉碎的秸稈鋪在地表,澆水誤工不說,還影響下一茬玉米出苗率,增加了病蟲害。”北高里村村民馬老大說起過去的秸稈處理就直皺眉頭。
“今年好了,有人專門組織打包隊上門與村民對接,一畝廢棄麥秸給5到10塊錢的收購費,麥秸變成了‘香餑餑’。”馬老大說,現在田間地壟也整齊了,大秋作物管理也方便了,農民的收入也增加了。
為讓秸稈變廢為寶,著眼打造清潔能源全產業鏈,行唐縣引進了生物質發電項目,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
“今年我們以3萬畝麥秸為試點,引進現代農機將麥秸統一打包離田集中收購,為公司9月份投產儲備發電燃料。這3萬畝麥田的秸稈所產生的熱量相當于3000噸燃煤的熱量。公司正常運行后將年消耗30萬噸農林廢棄物,年發電量達3億度。”中電行唐生物質能熱電有限公司燃料部經理高志紅介紹說。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對農民秸稈綜合利用的補貼力度,推廣現代農業機械,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讓小秸稈實現大作為。通過秸稈燃料發電,在全縣建立起收集、加工、運輸秸稈供應全新產業鏈,帶動全縣1000人就業,可為全縣農民直接增收900多萬元。”行唐縣農林局有關負責人說。
相關標簽:河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