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6-20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精準對標鏖戰“摘帽”
——四川省渠縣沖刺脫貧攻堅紀實
楊東 趙輝 本報記者 李傳君
四川省渠縣,是人口150萬的農業大縣,也是一個貧困發生率高的省級貧困縣。2014年,渠縣精準識別貧困村13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47065戶143802人,貧困發生率12.1%。
歷經4年多鏖戰,渠縣已減貧91310人,退出貧困村57個,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8579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4.41%。按計劃,渠縣將在今年整縣“摘帽”,目前正處于努力沖刺階段。
四川貧困縣“摘帽”有特定的標準,即貧困戶“1超6有”、貧困村“1低5有”、貧困縣每個鄉鎮“1低3有”:貧困戶要達到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準且吃穿不愁,有義務教育保障、有基本醫療保障、有住房安全保障、有安全飲用水、有生活用電、有廣播電視;貧困縣和貧困村貧困發生率均低于3%,貧困村須有集體經濟收入、有硬化路、有衛生室、有文化室、有通信網絡;貧困縣鄉鄉有標準中心校、有達標衛生院、有便民服務中心。
對標整縣“摘帽”標準,渠縣今年規劃項目1900余個,落實17.5億元的涉農資金整合實施方案,正集全縣之力勠力奮戰,決勝脫貧攻堅。
讓貧困戶既住上好房子,又過上好日子
在渠南鄉大山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年過七旬的雷洪友夫婦去年2月住上了新房,雖然只有50平方米,但廚房、衛生間、臥室、客廳樣樣齊備,還通了水電氣及電視網絡。
渠縣實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遵循了“三避五靠”的原則:避開洪水淹沒區、地質災害區、資源匱乏區,靠近城區、社區、就業區、園區、景區。大山村安置點就處在七村連片萬畝柑橘、檸檬產業帶上,每個貧困戶均有30株果樹托管在園區,每年收入不下6000元。
渠縣的“1超”標準高于國家標準600元。其實,大山村安置點上的貧困戶,人均收入遠高于這個數。以雷洪友夫婦為例,雷洪友在園區務工一年掙四五千元,老兩口每月低保380元,“雙女戶”每人每月有80元,老年補助每人每月75元。如果算上兩個女兒每月孝敬的生活費,人均年收入上萬元絕對沒問題。因此,雷洪友夫婦2016年就摘了貧困戶帽子。
大山村安置點住了52戶貧困戶,共129人。聚居點設置了文化活動室、衛生室等配套設施,貧困戶平時就醫只需走幾百米的路,孩子們上學也就1公里路。
今年,渠縣規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5970人,實施農村危房改造4476戶,實施地質災害避險搬遷50人。規劃新建集中供水工程60處,分散打井6513口,安裝自來水管道137公里,并實行農村電網改造和家庭電視信號全覆蓋,徹底讓貧困戶都能住上好房子。
為了保障貧困戶能穩定增收,渠縣開展了貧困勞動力能力提升培訓,保障每個家庭至少有一人能參加就業。同時利用扶貧小額信貸、產業扶持基金等,鼓勵貧困戶發展產業。截至目前,全縣共發放產業扶持基金3809萬元,發放小額信貸資金達4.22億元。
對標“5有”,徹底改變貧困村面貌
李馥鎮鳳凰村黨群服務中心去年7月落成,如同一只鳳凰展翅飛翔于青山綠水間。對標“5有”標準,4.5米寬的村道直通每個社,到年底,硬化水泥路將實現戶戶通。
兩名村醫在村衛生室忙著為村民服務,他們說,按照33項達標指標,新的村衛生室已經完全合格。想起以前租用民房當衛生室,既陰暗又潮濕,兩名村醫感慨萬千。
文化室擺放了3000余冊圖書,同時還兼做廣播室和“媽媽之家”。每天早中晚,鄉村“大喇叭”準時廣播,縣委宣傳部專門制作了光碟分發給每個村,把中央、省、市及縣里的政策及時宣傳到位,每個村還根據自己的實際,制作一些農用技術及文藝節目廣播。
據鳳凰村“第一書記”王權介紹,該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有幾個渠道:通過引進業主建立的連片油菜、向日葵種植基地,村里利用產業扶持基金投入35萬元,每年可得10%的固定分紅;投入10萬元產業扶持基金到鳳凰冠生態漁業合作社,每年可固定分紅10%;投入對口單位援助資金3萬元到憨二哥養蜂專業合作社,每年固定分紅1.5萬元;村里的集體果園30畝返包給業主,每年有40%利潤分紅,大約六七萬元;手工榨油坊每年租金1萬元。
據了解,為讓73個擬退出貧困村都有較高的集體經濟收入,今年渠縣新規劃栽植柑橘5730畝、花椒3824畝,發展優質蔬菜500畝、其他特色水果1850畝、其他產業1600畝。
其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全縣將硬化聯網村道113公里,村道加寬173公里,硬化社道及入戶路266公里,修建公路橋22座;完善60個鄉鎮貧困村衛生室相關制度建設、設備及醫護人員配備;新建村文化活動室31個,硬化文化活動場地6153平方米,配套完善文體器材,新(改)建黨群服務中心40個;完成最后5個貧困村通訊網絡建設。
加大投入,做實鄉鎮“三大件”標配
靜邊鎮中心校分初中和小學兩所,僅小學就有1018名師生,按照省里出臺的校舍面積及設施配套,原有的學校都不達標。目前初中和小學都在擴建,工程已接近尾聲。
靜邊中心小學原占地14畝,這次新征地擴建了14畝,相當于大了一倍。原來的附屬幼兒園達到了縣級示范的標準,新建后已屬市級示范。這次擴建還新增了一個小學標準足球場,在全縣鄉鎮小學中是唯一一個。
原來的靜邊鎮中心衛生院,只有30多個床位。對于一個人口超過3萬的鄉鎮,顯然不能滿足需要。去年易地重建了標準衛生院,現已投入使用。四層主樓整潔美觀,一樓分布掛號處、收費處、門診及中醫館,二三四層為住院部及檢查室、手術室,共有106張床位。醫院還配備了公共衛生服務大樓、生活服務中心及醫療垃圾處理房等。
設在鎮政府辦公大樓一樓的便民服務中心,共設了扶貧、民政、黨群、惠民、就業、社保、優撫及社會管理8個窗口,10個工作人員每天早九晚五坐班服務。
靜邊鎮是渠縣做實鄉鎮“三大件”標配的小縮影。據了解,渠縣今年計劃籌措資金4524萬元用于達標中心校的建設。本著“實事求是,缺啥補啥”的原則,渠縣將對現有鄉鎮衛生院進行新(改、擴)建。結合各鄉鎮工作實際,梳理本轄區服務事項,全縣所有鄉鎮均要建起符合標準的便民服務中心。
相關標簽:渠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