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6-08 作者:佚名 來源:嘉興日報
向左轉,是專業對口且年薪20余萬的城市穩定生活;向右轉,是一口氣投資80余萬元且不確定的農村未來……作為一名80后苗木專業合作社老板,最近,宋海華時常會問自己這個問題,如果時間能回到2012年,他是否依然會選擇走今天的路。
宋海華的成長經歷跟許多勵志“鳳凰男”一樣,讀書、考大學、畢業,然后在城市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從2009年入職嘉興市某電器自動化企業至2012年,學電氣工程機器自動化專業出身的宋海華工作上如魚得水,3年時間,年薪就超過20萬。
農村飛出的“金鳳凰”、企業技術骨干、高學歷高薪人才、父母長輩眼中的驕傲……當時的宋海華,在他人眼里,就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不過在2012年底,畫風突然變了,他辭去了工作,來到了嘉興市秀洲區洪合鎮鳳橋村,租了80畝地,種起了苗木。
瘦弱的身材,黝黑的皮膚,面包車剛停下,就整個人從駕駛室里熟練地跳了下來。近日,記者采訪宋海華時,如果不是看到他戴著一副文質彬彬的眼鏡,很難將他與一名理工男聯系起來。
“原來的朝九晚五工作雖然薪水不錯,但跟我想象中的生活不一樣,所以當時總想著出去闖一闖。剛好那會兒有朋友從事苗木這一行,而且也有路子找到土地。加上我從小在農村長大,特別喜歡擺弄花卉、苗木這些。”宋海華的話匣子從2012年開始打開,“許多因素湊在一起吧,就有了后來我回到農村‘玩泥巴’的這些事。”
創業開頭難,這是宋海華最大的感觸。2012年底,宋海華租下80畝土地后,由于對市場行情并不熟悉,在第一年,殘酷的市場就給了他“一記悶棍”。“本以為農業并不是高精尖行業,所以對自己很有信心。第一年就在苗圃種下了香泡這些喬木。”宋海華說,“可后來才發現苗木這一行門檻很高。就拿資金來說,刨去土地租金,每畝地人工、農資材料這些加起來起步價要投資上萬元,而且喬木類苗木需要種植5年才能上市。也就是說,5年時間一分收入也沒有,還要投資,這壓力太大了。”
苗木品種不對,市場對接也跟不上,這讓宋海華很著急。幸好“船小好調頭”,意識到問題所在的他,馬上停下手頭工作,做起了市場考察,并很快決定種植綠化色塊苗。“這幾年,嘉興市乃至浙江省在大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如紅葉石楠、金森女貞、毛鵑、金絲桃等灌木品種的市場缺口非常大,而且這些苗木培育周期短,資金周轉快,每畝地年產值能達四五萬元。”
有了方向后,宋海華開始鉆研起苗木扦插技術。“作為理工科出身的大學生,我發現自己對這塊知識幾乎是空白,所以一開始是看書,后來發現光看書不夠,就去蕭山等地向老苗農學習。”宋海華說,經過一段時間鉆研,他終于掌握了色塊苗的基礎扦插技術。
隨后幾年,宋海華在苗圃一邊移除原先種植的喬木,一邊擴大色塊苗種植面積,漸漸地,苗圃的生意上了正軌。“現在苗圃年產杯苗300萬株以上,年凈利潤大概幾十萬元,目前,前期投資也基本回本了。”宋海華笑著說。
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如果人生能重來,他是否還會選擇做一個苗農。“農業市場大有可為,尤其是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后,農業產業越來越成為朝陽產業,所以我并不后悔當初的選擇。”宋海華說,目前他已經與省內某農科院展開合作,培育技術含量更好的苗木品種,在銷售渠道上也逐步向網絡化互聯化推廣,以期實現更大的經濟效益,從而帶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鄉村振興中來。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