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22 作者:佚名 來源:四川在線
5月17日,走進大巴山深處的巴中市通江縣煙溪鄉寨子河村,道路兩旁產業青翠,農房錯落有致,道路寬闊整潔。 一株株蒼翠欲滴的藍莓樹點綴在大山深處,幾十名游客正在體驗采摘樂趣。
談起該村藍莓產業發展,村第一書記余福林深有感觸。“兩年前,這里還是一片撂荒地。”余福林說,村民將貧窮現狀總結成打油詩。
“寨子河窮窩窩,四面都是高山坡,包谷總被猴子托,一年四季難得過。”寨子河村支部書記冉禮揚向記者介紹,寨子河村以前以傳統農業為主,因山高土地貧瘠而被列為貧困村,村里的青壯年都選擇外出,不愿意回家,導致成片成片的土地撂荒。
從2015年7月開始,通江縣陸續從縣級各部門選派能人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深入各村開展強基層組織,抓富民產業,推動精準扶貧工作。2016年余福林被通江縣教科體局派駐到寨子河村擔任第一書記。
如何解決村民致富增收,是擺在余福林面前的首要問題。余福林與冉禮揚等“兩委”干部充分征求民愿,決定讓村撂荒地披新綠。
2016年初,江蘇省淮安市的“90”后轉業軍人韓建春陪同妻子回通江老家。余福林、冉禮揚等村兩委干部向韓建春介紹了通江縣的相關政策,韓建春了解到該縣的返鄉創業政策和生態環境,遂決定在煙溪鄉寨子河村發展產業。
韓建春通過對寨子河村的土壤、氣候、濕度、海拔、溫度等進行了解,邀請成都農科院專家進行實地檢測后,決定流轉該村的120畝撂荒地種植藍莓,同時套種冰糖李、青脆李、車厘子和紅心蘋果。
“父母以前種植過藍莓,懂技術。”韓建春說,投入資金對寨子河村120畝撂荒地進行整理,又以50元每株到成都雨瑞藍莓種植有限公司購買1.2萬株成品藍莓果苗,并成立了建春生態農業種植農場。
“建春生態農業種植農場建好后,僅土地流轉費就5萬多元。”冉禮揚說,帶動了47戶貧困戶增收。
“每天80元,天天有活干。”貧困戶張榮貴說,在農場里務工,每月能領到2000元左右,自己早就脫貧了,而且還照顧了家庭。
為了帶動村民發展致富,韓建春決定,以每戶20株藍莓苗送給當地村民,并免費提供種植技術,帶領他們共同致富。同時聘請當地貧困戶到建春生態農業種植農場務工,增加收入。
2017年5月,建春生態農業種植農場的藍莓開始初投產。5月29日,并舉辦了“煙溪鄉寨子河村首屆藍莓采摘季”。“去年價格賣到了120元每斤,純利潤達18萬元。”韓建春說,由于生態環境、氣候特別好,藍莓口感特別好,非常好賣。
“藍莓采摘節當天,我們在農場周圍賣特色小吃和水等,一天收入了近3000元。”村民張女士說,村民已經打破傳統的“寧愿撂荒,不愿發展”的小農思維,自愿在撂荒地上發展經濟作物,自家家也種植了20多株藍莓,已經掛果,準備今年再栽植一批。
今年,藍莓大豐收,韓建春準備在5月26日,再辦一個藍莓采摘體驗季,吸引客源,盤活鄉村旅游。下一步計劃,韓建春準備建成400畝生態藍莓示范基地,套種上青脆李、冰糖李等經濟果樹,多元發展,同時引進先進技術,延伸藍莓產業鏈,讓周圍百姓參與管理,增加他們的收入。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