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22 作者:佚名 來源:東方城鄉報
今年秋天,清香軟糯的崇明大米迎來全新“升級版”:萬余畝“不使用化學肥料、不施用化學農藥”的優質大米將全部以訂單化、網絡化、新零售等方式進行銷售,讓島內外千家萬戶的灶臺、餐桌上飄起更濃郁、更生態的稻米之香。
5月21日,2018中國@崇明區域公共品牌暨“兩無化”大米戰略合作啟動儀式在崇明區會議中心舉行。啟動儀式上,崇明區委常委、副區長吳召忠向本次崇明大米區域公共品牌指定的5家“兩無化”水稻生產基地代表正式授牌,并為本次崇明大米區域公共品牌宣傳推廣特邀“媒體觀察團”的成員發放了聘書,邀請觀察員全程監督“兩無化”及綠色大米生產環節,傳播崇明綠色發展生態理念。會上,崇明區農委與杭州谷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崇明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未來,將積極整合各自資源與渠道,通過互聯網、電子商務、新零售等多種方式,共同打造崇明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提升崇明優質農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和產品附加值。
對標嚴苛種植標準
遴選4萬畝優質稻田
自去年以全新形象、全新品質、全新品牌問世后,崇明大米將再現“升級版”:今年,崇明有1萬余畝水稻田嚴格采取不用化學肥料、不施化學農藥的“兩無化”模式進行生產,同時還有近3萬畝水稻田全程采取綠色生產模式培育種植,這些高品質的崇明大米今秋將首次上市。
不用化學肥料、不施化學農藥的“兩無化”水稻要怎么種?其實,崇明各大米生產企業早就開始自行探索。比如北湖公司通過使用有機肥、少量生物農藥、太陽能殺蟲燈、人工拔草等方式進行有機大米生產,全程不施用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在春潤合作社、新平合作社里,“稻蝦”、“稻鱉”種養結合模式通過將低密度的水稻種植與低密度的小龍蝦、鱉養殖相結合,形成自然生態循環模式。植物、動物-微生物共生互利,大幅度降低化學肥料、農藥用量,不投喂人工飼料,不對環境造成壓力……這些基地多年來的“兩無化”種植經驗優勢,使得崇明有底氣執行最嚴苛的種植標準,推出1萬畝“兩無化”和約3萬畝綠色水稻指定種植基地。
探索“兩無化”大米生產模式,崇明有著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崇明濱江臨海,擁有上海最大的農業發展空間,是一塊水潔、天藍、氣清的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寶地。近年來,崇明始終圍繞世界級生態島的建設目標,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域范圍內均執行著最嚴苛的環保標準,從而確保了崇明大米的生長環境具有國內領先的生態優勢。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在農業生產中做到全島不用化學肥料,減少農藥的使用,最終不使用農藥”的工作要求,在初步完成大米區域公共品牌整合的基礎上,崇明主動對標最高標準,在全區水稻規模種植基地中遴選了約4萬畝優質水稻田,其中1萬畝將探索研究“兩無化”水稻生產模式,重點發展優質水稻訂單農業,推進綠色稻米產業升級。
建立大米生產專家庫
實現全流程智能管控
針對本次“兩無化”和綠色的崇明大米在生產、銷售、監管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問題,崇明區農委匯集各方專家智慧,制定了《優質水稻訂單農業實施方案》,不僅對種植區域和生產主體鎖定、科技支撐、標準規范、綠色生產、智慧管控、政策保障和品牌銷售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劃,還整合了水稻種源、農機設施等方面的優勢資源。
科技支撐,為崇明優質大米生產提供了強大助力。根據方案,今年崇明將建立“兩無化”大米生產專家庫,引進國內外水稻先進生產技術,成立由市農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市農技中心等行業單位共同組成的專家工作組,全程為優質大米生產提供技術支持。崇明將運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打造智慧農業新模式,不斷完善農產品安全監管措施,實現崇明大米從產前、種植、入庫、加工、流通、銷售及追溯等全流程的智能管控。崇明還將主動對標國家、歐盟、日本產品質量認證指標,邀請第三方進行品質鑒定監測分析,確保崇明大米品質。同時,崇明將建立優質大米生產的技術指導組和環境監測組,與相關種植基地簽訂技術服務協議,對水稻生產進行動態跟蹤、數據采集和指導服務,并開展優質水稻訂單農業工作培訓,將水稻生產、檢測等全流程負責人員納入培訓體系,由行業專家分類開展針對性培訓。
通過今年的試種,崇明將建立高標準水稻“兩無化”生產、綠色標準化生產操作指南,集成應用機械化育插秧、栽培、肥料運籌、病蟲草害防治等技術,制定優質水稻生產的“崇明規范”,逐步擴大推廣“兩無化”大米種植面積。
對接電子商務平臺
大米銷售“訂單化、網絡化”
2017年10月,經過品牌整合與監管后,“崇明大米”實現從“售谷”向“售米”的轉變,首批生產了近2萬噸。8家大米綜合生產基地統一優質種源、統一生產規范、統一加工流程、統一冷鮮儲運、統一包裝設計、統一品牌推廣、統一銷售平臺、統一售后服務“抱團”進入市場。今年,崇明將在全區遴選18個生產環境優越、交通便利、有技術、守信譽、有規模、有種養特色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植優質水稻。其中,“兩無化”大米生產規模10445畝,分別是三星鎮新平合作社、新河墾區北湖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豎新鎮春潤合作社、中興鎮萬禾合作社、農業園區新弘公司5家主體;綠色標準化大米生產規模28456.4畝,包括上海百農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主體。對于“兩無化”、綠色大米生產、加工、銷售的經營主體,崇明正探索制定相關扶持政策。
和種植方式一起升級的,還有崇明大米的銷售推廣方式。今年,崇明1萬畝“兩無化”優質大米將全部以訂單化、網絡化、新零售等方式進行銷售。未來,崇明區農委將與高端電子商務平臺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將重點發展稻米種植休閑體驗與高端樓宇、小區訂單農業。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