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10 作者:佚名 來源:經濟日報
筑牢生態屏障 壯大綠色產業
——貴州積極參與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吳秉澤 王新偉
“烏江變了樣,水又綠了!”初夏時節,經濟日報記者再次走進貴州省甕安縣江界河庫區,蜿蜒而過的烏江碧波蕩漾,往昔的網箱圍汊、泡沫垃圾已難覓蹤影。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滾滾烏江水,曾是不少沿線群眾的主要收入來源。然而,過度養殖也給烏江造成了污染,導致水質下降。“致富不能以污染為代價,首要目標是要保護流域內的生態環境。”貴州省黔南州委常委、甕安縣委書記張文強告訴記者,該縣痛下決心,從2017年起逐步取締了境內所有的網箱養殖,確保烏江水清、岸綠、景美。
貴州地處長江珠江上游,65.7%的國土屬于長江流域,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近年來,貴州省認真貫徹落實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要求,以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為契機,強力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發展綠色經濟、建造綠色家園、筑牢綠色屏障、完善綠色制度、培育綠色文化,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貴州省發展改革委負責同志表示,通過積極參與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該省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越守越牢,“綠色貴州”新名片越來越亮麗,“綠滿貴州”發展共識進一步凝聚。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過程中,貴州把改善流域生態環境作為最緊迫、最重大的任務來抓,全面加強生態系統修復和環境綜合治理,相繼實施了“綠色貴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省市縣鄉村五級干部上山植樹造林等活動,全力推行河長制。2017年,該省完成退耕還林477.4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5.3%,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808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1116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積較2011年減少了18.21%。
在“種綠”的同時,貴州省積極推進十大污染源、十大行業治污減排“雙十”工程,突出抓好烏江、清水江總磷污染,對開磷集團34號泉眼實行總磷特別排放限值,取締烏江流域網箱養殖,積極消滅污染存量。
此外,貴州還對150家化工生產企業全面排查,針對總磷、氨氮等污染排放企業進行重點整治,對全省規模以上960個入河排污口進行清理整頓,截至目前已整改563個,確保達標排放。
貴州省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推進“綠色+”發展,為轉型升級打造綠色引擎。
一方面,貴州以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為契機,深耕數據藍海,大數據產業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跨越。截至目前,該省大數據企業達到8900多家,大數據產業規模總量超過1100億元。另一方面,貴州積極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以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為主攻方向,推動傳統產業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
近兩年來,貴州還先后開展“千企改造”工程·大數據專項行動、“大數據+產業深度融合2017年行動計劃”“萬企融合”大行動,組織國內外知名大數據企業組成融合服務隊,為傳統企業開創性地提出了319個解決方案,建設了100個典型示范項目,建成10個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傳統企業實現脫胎換骨。
貴州雅光電子公司是我國車用橋式整流器的領軍企業,該公司2016年與貴州航天云網合作,依托大數據平臺建成了一條高端汽車主機配套智能化生產線,對生產數據進行實時監測、自動調節、存儲分析,車用整流二極管的優品率從之前的62%一舉提高到95%,而生產線人員減少了68%,獲得了法國、德國等世界知名企業的訂單。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貴州綠色經濟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7%,新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18%。多彩貴州的底色越來越靚。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