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04 作者:佚名 來源:威寧每日新聞網
當地農民李東林在為蘋果樹進行疏花
陽春三月,正是蘋果蔬花蔬果的大好時節。
迤那鎮海升蘋果種植基地里,到處是工人們忙里的身影。
返鄉農民工宋云家住迤那鎮中海村中海組,他是蘋果種植基地里的長期技術工人,不僅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還能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增收致富。
“我以前在外地打工,回來覺得家鄉變化特別大,發展特別快,海升集團在我們中海村投資規模這么大,一來應聘沒想到就上崗了。我現在是公司的一名滴管技術員,公司給我買了五險一金,還管吃管住,能夠在自己家門口有這份穩定的工作,覺得很滿足了。”宋云樂呵呵地說。
宋云口中的“公司”,就是縣委、政府引進迤那鎮的全國最大的果業企業海升集團。2016年,集團先后在迤那鎮建成3000畝的矮砧密植集約高效栽培蘋果示范基地,涉及入股農戶393戶1651人,其中貧困戶37戶167人,可帶動農戶戶均年增收2.3萬元以上。同時,基地還按照“支部+企業+基地+農戶”的村社聯建模式,利潤按照公司占股90%、農戶占股8%、村集體占股2%進行分紅。
同樣在基地打工的村民李東林說:“這個公司在村里落戶后,我把地轉給公司,對方每年給我們800塊錢一畝的流轉費,我家總共流轉了10多畝地,有一萬多塊錢的流轉費。我平時在公司打工,一個月能掙2500元工資,生活不成問題了。”
在基地里,每年農戶按800元每畝土地折價保底入股,每五年增加5%的土地保底費用,每畝還獲得國家退耕還林補助金240元,這樣入股農戶就有了“土地保底費+退耕還林款收入+務工收入+利潤分紅”的四重保障。
據了解,迤那海升蘋果基地目前一期種植蘋果2000畝、二期1000畝,平時用工一期每天60人、二期每天30人,高峰期每天用工量可以達到150人到200之間,有效解決了當地群眾的就業問題。
“目前正處在蘋果開花最佳時期,花勢非常好。今年是第三年,根據開花的情況,預計年產量達到2000噸,產值可以達到2000萬元。”在海升蘋果基地的負責人汪亞波很有把握地向記者算了2018年的收入賬。
產值高了,利潤高了,相應農民收入也就提高了。
除了海升基地,2017年,迤那鎮又引進貴州苗品果業有限公司入駐迤那并新建了一個精品蘋果基地,可帶動該鎮1668戶7172人(其中貧困戶155戶人814人)增收致富。
2018年,迤那鎮又加速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思路,提速做大產業規模,加速促進產業轉型,堅持“草—畜—果”循環模式,在全鎮再一次掀起有機蘋果種植熱潮。同時,依托海升集團和縣果蔬中心的技術支撐,按照“專家指導、利益誘導、大戶引導”的思路,在全鎮范圍內聘請了13名蘋果種植輔導員,按照“一帶十”“十傳百”的方式,培養職業果農320人、務果能手1019人、技術明白人3650人,定期組織合作社、種植戶開展技術培訓,使每戶種植戶都熟練掌握蘋果種植、果樹拉枝修剪、疏花疏果、精量施肥等實用技能。
目前,發展精品蘋果產業已成了迤那鎮的主打產業, 2018年第一季度迤那鎮又新增蘋果種植15400畝,使全鎮面積達到了4萬余畝,該鎮幾乎家家戶戶都種上了精品蘋果。
迤那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王媛告訴記者:“2016年以前,迤那鎮種植蘋果只有4000多畝,2016年以后全鎮大力發展蘋果產業,到目前為止達到戶均種植4畝以上,帶動385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近年來,迤那鎮搶抓全縣蘋果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難得機遇,堅持超前謀劃,強化行政推動,探尋全新路徑,按照“龍頭企業引領、合作組織帶動、能人大戶示范、示范園區發展”的思路,投入資金1.19億元在全鎮11個適宜種植村,實現了蘋果產業化發展的新突破,帶動全鎮農民增收致富。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