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28 作者:佚名 來源:海城市宣傳網
基層水產技術推廣隊伍是實施科技興漁戰略的重要主體,是推動漁業科技進步的基礎性力量,海城市水產局致力于建設一支政治靠得住、工作有本領、作風過得硬、群眾信得過的高素質水產技術推廣隊伍,來增強漁業公共服務能力,促進漁業增產、漁民增收和農村繁榮。
技術培訓出人才
海城市基層水產技術推廣隊伍存在著諸如專業技術人員不足,知識技能更新不夠,隊伍整體素質不適應漁民多樣化的技術需求等問題,影響到為漁民服務主導作用的充分發揮。培養一支適應現代高效漁業發展需要,具有合理知識結構,較高業務素質與服務能力的基層公益性推廣隊伍,顯得尤為重要。兩年來,海城市水產局對全市各級水產技術推廣人員、示范基地、示范主體、漁業養殖人員等進行知識技能更新培訓,內容涉及魚類生態混養技術,魚類安全越冬養殖技術、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及水產技術應用,池塘水質調節、魚類常見病防治、名優新品種養殖技術、相關法律法規、國家扶持政策等。累計全市計劃觀摩培訓4次,5天以上培訓1次,培訓人次達300人。此次培訓,極大地豐富了漁民的漁業養殖知識和技術,建立起一支服務意識強、理論功底扎實、操作技能嫻熟的基層水產技術推廣隊伍。
漁業增產銷天津
“今天撈的種類多,草魚、鯽魚和鰱魚都有,總共2萬多斤,這些都是要發往天津的。”呂興發興奮地告訴記者。
4月中旬,陽光明媚,這一天高坨鎮桑樹村村民呂興發的心情也格外好。在自家魚塘邊上呂興發正和兒子緊張地忙著撈魚捕魚,旁邊的幾輛運魚車正在進行最后的裝載,等待出發。
“在養殖過程中,水產技術推廣站給了我們很多技術指導,幫我們引來了政策福利,讓我家魚塘越做越大,越做越強。”今年65歲的呂興發已經養了20多年魚,今年他包了150畝魚塘,養殖種類涉及草魚、武昌魚、鯽魚、鯉魚等多種類型,是高坨鎮的養殖示范戶。
河蟹增收腰包鼓
“前幾天剛投的蟹苗,一斤30多個小蟹苗,經過半年生長,等到‘十一’前后,母的長到二兩,公的能到三兩,我都不用出去賣,坐家里就有來收的,價格70多元一斤,光河蟹的利潤每年能達到20多萬元。”說這話的是高坨鎮的科技示范戶張明佳。他承包了120畝魚塘,一些用來養魚,一些用來養河蟹,還有魚蟹共生池。
“市場上的價格也賣不到70元一斤啊?你的河蟹坐家里就能賣這么貴?”記者表示有點不相信。“吃過我家河蟹的都知道,黃滿油肥,味道特別好。”張明佳自豪地告訴記者。河蟹養的好,價格賣得高,當然和養殖技術分不開。什么時間喂、喂多少、喂什么,都有說道。魚和蟹共生的養殖模式,更是一條生態鏈:河蟹可以吃掉魚的排泄物,凈化水質,兩種生物共生,還減少了疾病發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