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28 作者:佚名 來源:云南日報
近年來,硯山縣充分發揮交通、區位、氣候、物種等比較優勢,編制實施《硯山縣“三農”發展大規劃》《硯山縣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總體規劃》《硯山縣“十三五”高原特色農業規劃》等系列規劃,按照“政府推動、龍頭帶動、農戶聯動、鏈條拉動、市場引導、科技支撐、規范種植”的發展思路,采取“市場引導、政策扶持、信息服務、加大投入、強化指導”五項措施,把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化作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戰略舉措來抓,初步形成了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高原特色農業產業集群。
傳統產業得到提升
春回大地,硯山縣稼依鎮一望無際的萬畝蔬菜基地盡吐芳華。硯山縣農業科學技術局局長楊波介紹,該鎮引進12家蔬菜生產企業,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產銷”一體化的外銷生產格局,種植的菜心、豆角、芥菜等多個品種暢銷廣西、廣東、香港、澳門等地區以及新加坡等國家,年可生產銷售蔬菜10萬余噸,實現銷售收入4億元以上。這是硯山縣不斷提升糧食、烤煙、辣椒、三七、蔬菜、畜牧、油料等傳統產業顯現成效的一幕。
該縣把辣椒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加以培育和扶持,辣椒常年種植面積在55萬畝左右,逐步形成本地小椒、小米椒、朝天椒“三椒并舉”發展格局,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通過爭取省、州資金的扶持,硯山發展了11家辣椒精深加工企業,目前,辣椒加工企業固定資產總額達3.9億元,銷售收入14.6億元;穩步發展三七產業。受三七價格上漲的影響,全縣三七種植面積2014~2015年處于歷史高峰,分別完成10.9萬畝和9.86萬畝。三七產業發展趨穩后,2017年完成3.45萬畝,實現三七種植業總產值15.94億元。目前縣內有三七加工企業5戶,流通企業18戶,主要產品為血塞通滴丸、三七膠囊、三七加力神、三七花茶等20余種,暢銷北京、上海、江蘇、浙江、香港等地區以及日本、美國和東南亞多個國家;蔬菜產業快速增長。2017年全縣蔬菜面積發展到16.8萬畝,種植茬數穩定在3~6茬。全縣規模化菜場種植面積從1萬畝發展到近4萬畝,專門從事蔬菜種植、外銷的企業有松南、中康、興發等10多家。
新興產業多向發展
硯山縣還大力扶持種子、萬壽菊、玫瑰、薰衣草、藍莓等新興產業。多向發展種子產業,依托與云南農業大學、云南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近年來硯山縣參與選育出玉米、辣椒、陸稻等6個主要糧經作物新品種;硯山東南亞雜交玉米研究所建立了玉米種質資源庫、育種實驗室、智能栽培試驗溫室等高水平科研創新平臺,獲準建成國家抗性鑒定云南站,建成國內外網絡梯度育種基地和試驗站點,創建了熱帶亞熱帶玉米品種選育核心種質群,通過良種選育及推廣模式的體制機制創新,在東南亞國家建設了11個科研和培訓基地,所育玉米新品種在國際上獲得了6項專利證書和18個新品種審定、登記證書。
硯山縣緊緊抓住被列為云南省花卉體系試驗站的機遇,以工業花卉萬壽菊種植為主,依托立達爾公司,建立種植、初加工的訂單收購模式,2017年完成種植3.84萬畝,實現產值5760萬元。同時依托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立加工、食用、觀賞等為主的花卉示范基地,鮮食玫瑰、金邊玫瑰、薰衣草等花卉種植基地逐步建立。占地面積1500畝、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8076萬元,繁花似錦的硯山“中澳生態園”最近開門迎賓,園區建設涵蓋了農業研究與國際合作交流中心、綠色有機餐廳、綠色未來中心、雨水收集與活化系統、科學試驗基地、采摘園、石漠化公園及三七種植基地。來自澳大利亞和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將在這些中心里進行最前沿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中心以生物資源可持續性發展為導向,建立以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文化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主體的科研、產業化、產品生產及其市場營銷的多功能系統。目前中心正在積極申報AAA級景區。
圍繞原料供給、就業增收、生態保護、觀光休閑和文化傳承六大功能促進高原特色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有效轉變,硯山縣高原特色農業物質裝備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農業科技服務支撐體系得到完善,農業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水平明顯提高,力爭到2020年,全縣實現特色農產品產值80億元以上,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550元。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