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16 作者:佚名 來源:安慶新聞網
白帽鎮雙畈村是岳西縣生姜種植的主產區之一,這里種植生姜歷史悠久、技術嫻熟,種出的生姜產量高、成本低、銷量好。近年來,雙畈村村兩委因勢利導,大力發展生姜產業,帶領貧困戶撬開了脫貧致富的大門。
雙畈村位于白帽鎮東北部,距鎮政府4公里,總面積17.1平方公里。3月底,記者來到雙畈村時,姜農們早已開始了一年的忙碌。已平整好的農田里散布著堆堆雞糞,雙畈村黨支部書記阮亞峰告訴記者,雙畈村種生姜用的都是雞糞,這樣種出的生姜產量高、品質好,每畝產量能達到6000~8000斤。雙畈村去年的生姜種植面積有750畝,產量在400萬斤以上,產值達1200多萬元。
“雙畈村有556戶,2067人,其中貧困戶204戶,679人,2014年被確定為省級重點貧困村。”阮亞峰說,三年來,全村有196戶通過社會兜底(五保戶)、產業發展實現了脫貧,其中發展種植生姜是雙畈村村兩委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要措施。三年來村兩委共向87戶貧困戶發放25萬元的產業獎補資金,引導其種植生姜實現了脫貧。目前雙畈村已實現了村出列,貧困發生率也控制在了2%以下。
今年45歲的余方焱是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為有兩個孩子上學,家庭負擔很重。過去他在外打工,后來看到家里生姜行情好,就回到家種起了生姜。他的生姜種植面積每年都在遞增,2012年才一畝多,去年已有十幾畝,收入達20多萬元。今年他早早就去鄰縣租了田,準備將生姜種植面積擴大到20畝。
“雙畈村不乏種植生姜的能手,他們會毫不吝嗇自己的技術。比如今年66歲的汪從炯,他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種生姜,現在的種植面積已有50畝。他自己致富的同時還不忘幫相鄰,除了直接帶動2戶貧困戶合伙種生姜,還間接傳授技術帶20多戶貧困戶種上了生姜。”阮亞峰說,生姜產生效益快,上半年種下去,下半年就有收益,他們不但引導貧困戶通過種生姜脫貧,還鼓勵非貧困戶通過種生姜奔向小康,目前全村通過種植生姜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就有20戶。今年村兩委正在籌劃成立生姜合作社,做出自己的生姜品牌,并為姜農統一采購種子、肥料等,統一銷售,以此降低姜農的生產成本,提高生姜的效益,讓優勢產業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致富路。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