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13 作者:佚名 來源:巴彥淖爾日報
“綠色”香菇銷路好
和勝鄉位于五原縣城東,轄7個村委會、39個村民小組,總戶數5225戶,人口13326人,耕地面積18.3萬畝。
“培育‘新農人’、發展大農業、推進大融合、展現大作為,這是和勝鄉近年來工作的重點。按照這一發展理念,和勝鄉今年和今后一個時期,將積極建設田園綜合體,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種植調整、養殖突進、加工精深、嵌入科技,擴量提質增效,實現農業農民農村的強富美。”和勝鄉鄉長呂忠平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特色種植 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這片是香菇核心區、這片是訂單玉米、這片是糖果果(經濟林)、這片是糖菜豬(豬場)……”近日,在1.5萬畝香菇種植園區內,呂鄉長興致勃勃地談起和勝鄉對這里的產業發展規劃。
香菇營養價值高,是接地氣的“靈芝仙草”。和勝香菇不打農藥,不施化肥,不用抗生素、防腐劑,綠色有機安全。近幾年,經過縣、鄉政府和企業的傾力打造,“香菇之鄉”品牌名聲鵲起,成為和勝鄉發展設施農業的“領頭雁”。
香菇種植是和勝鄉今年重點打造和推廣的一項自主產業,是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首選項目。目前,和勝鄉香菇核心區以“飛碩”專業合作社為主體,溫室68個、拱棚27個,占地200畝。香菇種植生產期4個月,采摘期8個月,畝投入6萬元,純收入6萬元,投入產出比較高,效益可觀。據介紹,五原縣香菇年食用量約600噸,目前可供100噸,僅占到需求量16%,市場缺口巨大,發展前景廣闊。
鄉黨委政府緊握商機,全盤考慮,乘勢而上,結合全鄉經濟發展總體布局,按照“園區帶沿路、協會帶農戶”的思路,推進多種經營。在香菇核心產業園,發展訂單甜菜500畝、玉米7000畝,糧糧套種、糧經套種1050畝,輪作倒茬25500畝,實施四控(控水、控肥、控藥、控膜),確保食品安全。同時打造高喜東肉豬養殖園區,今年達到能繁母豬80頭、出欄1600頭只的規模。投資60萬元,利用廢菌棒、牛糞生產有機肥。發展果類經濟林160畝,栽植玉露香梨、雞心果、海紅果、123蘋果。新建溫室兩座、漁塘5畝,開展以觀光、采摘、垂釣為一體的田園生活體驗。新建占地10畝的瓜果蔬菜批發零售市場。
以上就是和勝鄉正在建設的萬畝通達田園綜合體,該園區建成后,果蔬采摘觀光休閑、特色種植等特色農業將在這里深度融合、多功能拓展,成為和勝鄉推進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全新模式。
特色養殖 一村一品整村推進
“過去單打獨斗,關鍵時候斷貨。現在抱團取暖,兵團作戰,發展態勢越來越好。”敕勒川二舅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金年感慨地說。
敕勒川二舅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位于和勝鄉和勝村二組,是一家以農村生態蛋雞、紅公雞養殖為主,通過電商網絡銷售的家庭農場。目前,“二舅農場”已形成“線下生態養殖,線上經營銷售”的產業發展模式,2017年銷售額達80萬元。
王金年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帶動本組及周邊100戶村民搞起了生態養殖。他免費為村民提供優質雞苗1萬只,免費提供養殖技術、防疫、疾病預防等服務,有償提供優質生態飼料,高價回收雞蛋和紅公雞,保障村民利益最大化。
今年,刺勒川二舅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發展生態種養殖,自主研發生態飼料,結合電商模式,最終實現綠色有機生產、休閑垂釣、觀光旅游于一體的新型農家養殖示范園區,預計今年營業額突破600萬元。
董谷祿村主導產業以大宗作物種植、肉羊養殖為主,在合作社帶領下,年出欄肉羊5萬頭只,村民人均純收入2萬余元,其中養殖收入占70%以上。村里的養羊大戶敖永強被確定為整村推進養羊帶頭人
“要是指受苦掙錢的話,養牛是最好的項目,只要做好防疫,閉上眼也能掙錢。”和勝一組村民黃永安養牛20多年,從最初的兩頭牛發展到現在的50頭基礎母牛,每年出欄肉牛近百頭。黃永安被確定為整村推進養牛帶頭人
“驢好務藝,省草料,沒雜病,收益高。”和平一組的劉其目前養驢25頭,被確定為整村推進養驢帶頭人。
“每年產豬仔2000頭,賣1000頭,自養1000頭,一年掙100來萬。”高磊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高志國被確定為整村推進“糖菜豬”養殖帶頭人。
今年,和勝鄉抓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這一重大機遇,大力推進“一村一品”工程建設,采取“支部+合作社+農戶+基地”運作模式,在整合完善合作社功能基礎上,將村黨總支、合作社、農戶捆綁抱團,互相給力,舉全力推進整村養殖、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飼草料加工、活畜屠宰交易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壯大村集體經濟。
扮靚家園 鄉風文明鄰里和睦
和勝鄉政府曾經被“合鄉并鎮”撤掉了。2012年7月鄉政府恢復以來,該鄉黨委政府正視“綠化短板”,堅持“規劃先行、項目支撐”,大手筆增綠插綠,森林覆蓋率大幅提高。在此基礎上,和勝鄉秉承“綠色崛起”發展理念,推進林業建設,打造生態鄉村,繼續推進渠、溝、路、林、田“五網共綠”,推進防護林、村屯林、通道林、湖泊林“四林共建”,推進喬、灌、花、草 “四色并舉”,推進林果搭配、花草輔助多種形式庭院經濟,處處綠樹環抱,更有姹紫嫣紅。
據介紹,和勝鄉以“文化、綠色、休閑、體驗”為主題,將開發旅游資源與產業規模化經營有機結合,實現美麗鄉村建設提檔升級。
在“知青小鎮”記者看到,有人在文化廣場拍著籃球,有人在活動室里玩撲克、下象棋……村民們其樂融融,享受著春風拂面的美妙時光。
“知青小鎮僅一個月時間就交清了水費。”分場主任孟慶國介紹。“過去,收水費挨門挨戶說好話、解釋,磨破嘴皮。現在喇叭一響,人們就過來交齊了。過去場部活動室玻璃被打得稀巴爛,現在沒人搗亂了。過去義務勞動很難組織,現在喇叭一招呼人就過來了,不用三番五次、沒完沒了地開動員會了。這些變化都是村里推廣了村民‘微治理’,人們的思想積極了,凝聚力也強了,正氣樹起來了,群眾基礎打牢了,鄰里關系越來越和諧。”分場主任孟慶國感觸頗深。
2017年,和勝鄉大力推動50個村組分場村民“微治理”全覆蓋,積極發揮“微治理”群策群力服務管理職能,同時開展美麗庭院、身邊好人、精巴媳婦、文明村組分場創建以及廣場舞秧歌舞文藝匯演等活動,村民的自覺性、組織化程度、鄉風文明程度都有大幅度提高,崇德向善蔚然成風。農村各項工作都能有效開展,社會綜合治理得以加強,和諧平安鄉場建設再上新臺階。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