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12 作者:佚名 來源:大理日報
近年來,祥云縣立足自然優勢,緊緊圍繞“種好一株樹、養優一粒繭、盤活一片地、致富一方人”的產業發展思路,充分發揮蠶桑產業在農民增收致富中的骨干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加強指導服務,大力推動蠶桑產業發展。
聚焦三個轉變,增強脫貧能力。從“單打獨斗”向“抱團發展”轉變。完善“龍頭企業+基地+共育戶+農戶”的蠶桑一體化經營模式,全縣蠶桑種植面積超10萬畝。引導貧困戶的觀念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致富”轉變。加強宣傳和扶持力度,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提供蠶桑種苗,通過給予肥料補貼和技術支持,對桑園采取租賃、轉讓、入股、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推動桑園經營權向專業大戶、專業合作社流轉。從“傳統農業”向“循環經濟”轉變。加大蠶桑綜合開發力度,打破桑樹只能采葉養蠶的傳統做法,探索種桑養蠶廢棄物轉化為肥料、魚飼料等綠色發展模式,不斷擴寬產業鏈條,充分開發利用栽桑養蠶附加值助農增收。
把握三個關鍵,確保發展動力。嚴控“成本關”,解決農民不愿干的問題。在劉廠鎮、禾甸鎮示范推廣棚架固定式蠶臺、地蠶大蠶飼育技術示范,將蠶具成本從2000—3000元降低至0—500元。嚴把“技術關”,解決農民不會干的問題。大力推廣現代蠶?萍,開展系列化科技養蠶培訓,利用蠶桑實訓基地開展蠶桑生產實用技術和新型蠶用農機具推廣,提高機械化水平,降低勞動成本。嚴把“投入關”,從源頭解決農民不敢干的問題?h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蠶桑發展經費用于補貼蠶農發展蠶桑,同時整合項目資金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全縣主要蠶桑種植區桑園、桑路、桑水等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
注重三個結合,厚植發展潛力。將產業發展與縣情實際相結合,根據發展規劃和發展實際,合理調整全縣蠶桑種植布局。將蠶桑種植與馬鈴薯種植相結合,通過合理套種進一步優化土地利用,實現“一田多種”。將產業發展與鄉村旅游相結合,打造生產、生態、生活相融合的田園綜合體。
目前,該縣桑、蠶、蛹、絲等副產品開發初具規模,建立了蠶桑技術服務體系和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網絡,形成了以栽桑養蠶為基礎、蠶?萍紴橄葘、蠶桑經營加工為龍頭、蠶桑資源開發利用為后勁的農業農村支柱產業,農民脫貧致富成效顯著。2017年,全縣累計飼養蠶種144307張,產鮮蠶繭5776噸,蠶農銷售鮮蠶繭收入30319萬元。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