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10 作者:佚名 來源:寧夏自治區扶貧辦發展規劃處
寧夏自治區人民政府于3月9日印發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時期全區脫貧攻堅總體要求、脫貧路徑、行動計劃、工作機制和保障措施,并從約束性和預期性兩個方面提出了12項脫貧攻堅主要指標。提出了“到2020年,全區9個貧困縣(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增長幅度高于全區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主要指標達到或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冬季取暖,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確保58.12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00個貧困村全部銷號,9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貧困村、貧困縣(區)貧困發生率均下降到3%以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任務。
《規劃》提出了“1536”脫貧攻堅思路,即:緊扣“三年集中攻堅,兩年鞏固提高,力爭提前脫貧”1個奮斗目標。堅持“發展生產脫貧30萬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8.2萬人,生態補償脫貧1萬人,發展教育脫貧4萬人,社會保障兜底15萬人”5條脫貧路徑。突出“金融扶貧、技能培訓、閩寧對口扶貧協作”3大工作抓手。強化“干部聯系、貧困識別與動態管理、到村到戶扶持、扶貧資金整合使用管理、社會扶貧、督查考核評估”6項精準扶貧保障機制。《規劃》著力實施金融、能力提升、交通、水利和氣象、危窯危房改造和人居環境整治、醫療保障和衛生、人才和科技、旅游、電子商務、文化、光伏和電力、“三留守”和貧困殘疾人關愛、社會幫扶等“十三項”脫貧行動計劃,集中力量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培育增收致富產業、強化社會保障、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強科技支撐,切實增強區域發展能力,著力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規劃》提出堅持精準扶貧與區域發展“兩輪”驅動,是全區“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行動指南,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層層壓實責任,舉全區之力推動《規劃》全面落實,確保如期實現既定目標。一是在營造扶貧濟困良好氛圍上下功夫。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抓好《規劃》宣傳解讀工作,認真宣傳和貫徹脫貧攻堅任務,促進全區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貧困地區干部群眾正確理解和準確把握《規劃》的核心和政策。二是在緊密部署指導市級、縣級脫貧攻堅規劃制定上下功夫。有針對性地提出地方脫貧時間表、任務清單和實現途徑,研究制定《規劃》配套的制度和政策措施,為各市縣工作落實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等全方位的支持。三是在嚴格落實中央、自治區脫貧攻堅責任制上下功夫。強化自治區“五級書記”掛圖作戰工作機制,加強對脫貧攻堅的組織領導。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與5個地級市、20個縣(區)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與26個自治區部門簽訂脫貧攻堅任務書,每年下達脫貧攻堅任務清單;各市、縣(區)每年向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專題報告脫貧攻堅進展情況。四是在基層組織建設上下功夫。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選派正處級干部到9個貧困縣掛職副書記,抽調50名機關干部到50個重點貧困鄉鎮掛職,專職協調抓好脫貧攻堅工作。選好配強村“兩委”班子,總結推廣固原“兩個帶頭人”工程經驗做法,發揮村民委員會民主自治和村民代表民主協商的作用,增強村集體組織領導能力、解決實際困難能力和自我服務發展能力。五是在跟蹤落實與監測評估工作上下功夫。開展《規劃》實施情況的動態監測評估工作,推進《規劃》有序實施,自治區扶貧辦、自治區發改委等責任單位加強統籌協調,及時幫助解決《規劃》實施中出現的問題,上下銜接,無縫對接,使《規劃》各項政策措施全面落地。
寧夏自治區扶貧辦發展規劃處
2017年4月1日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