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8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本報訊(記者張國鳳)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經濟調查部門發布最新數據,2017年,全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38元,同比增加886元,增長9.0%。增幅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居第11位,高于全國農民收入8.6%的增幅。
自治區農牧廳相關負責人認為,農民收入的顯著提高,得益于自治區政府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包括各級農業部門與科技部門聯手推進的糧食質量提升行動和節本增效技術。2017年,全區糧食播種總面積1172.8萬畝,較上年增加5.3萬畝。
全區積極開展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提高糧食單產水平。通過集成組裝配套推廣小麥培肥精播,水稻大棚育秧、機插秧、保墑旱直播,玉米“一增四改”和全膜雙壟溝播,馬鈴薯種薯脫毒及抗旱節水等技術,有力地提高了糧食單產水平。通過推廣玉米、馬鈴薯膜下滴灌、噴灌等水肥一體化技術,與傳統灌溉相比,畝均節肥30%、增產20%;發展覆膜保墑旱作節水農業技術150萬畝,覆膜保墑旱作農業技術與露地相比,畝產量和產值均增長一倍以上,全膜覆蓋較常規覆膜一般畝增產10%-30%左右,實現自然降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有力地推動了糧食增產增效。通過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有效降低了農民生產成本,小麥畝均節本78元、玉米畝均節本106元、水稻畝均節本84元。
2017年,自治區農民收入增長結構發生可喜的變化。調查顯示,2017年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4224元,增加318元,增長8.1%,對農村居民增收的貢獻率達35.9%;農村居民人均經營性凈收入4252元,增加314元,增幅8.0%,對農村居民增收的貢獻率為35.4%。其中,人均牧業收入734元,增長103元,增幅16.2%,牧業收入成為農民第一產業家庭經營收入增長的主要拉動力。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