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3.生活習性:在廣西南寧地區,芒果癭蚊每年可發生15代,每代歷時16~17天。其中卵期2天,幼蟲期7天,蛹期5~6天,成蟲期2~3天。每年4~11月(在海南是3~12月)上旬均有發生,夏秋梢期是其蟲口高峰期。11月中旬后幼蟲陸續入土3~5厘米深處化蛹越冬。翌年4月(海南為3月)上旬前后羽化出土(表土溫20~23攝氏度,含水量9%~15%)。羽化時間隨季節不同而異。成蟲出土后當晚開始交配,到凌晨前結束。次日上午雌蟲產卵于嫩葉背面。成蟲壽命短。雄蟲于交尾后次晨即開始死亡,多數在次日晚上死去;雌蟲多數在產卵后第2天死亡,少數在第3天。成蟲體小纖弱,雨天不利于飛翔活動,遇大風雨時將被打落死亡。成蟲有弱趨光性,但怕強光,故晴天成蟲大多躲在樹冠的蔭蔽處。幼蟲孵化時間主要在下午。初孵幼蟲白色,稍后轉為乳黃色,隨后咬破嫩葉表皮鉆進葉內取食葉肉。葉片被害部位初呈淺黃色斑點,進而灰白色(對光可見為害斑邊緣的幼蟲)。最后變為黑褐色并穿孔,易與炭疽病為害狀混淆。受害嚴重的葉片呈不規則的網狀破裂以致枯萎脫落。葉內的幼蟲于第5天咬破表皮爬出葉面彈跳或隨露水落地,沿土壤縫隙入土化蛹。幼蟲懼畏強光,在強光下暴曬2~3小時,即死亡;但能耐高濕,在水盆中能活15~20天,個別還能在水中化蛹。若土壤溫濕度適宜,幼蟲進入表土后,在適當土壤縫隙中2天左右就結成一層體外薄膜化蛹。人工翻動土壤則會中途死亡或延遲化蛹。
(4)防治方法:此蟲喜溫暖潮濕的氣候和蔭蔽的環境,應注意修剪樹冠,保持果園內通風透光;選植梢期較一致的品種或化學控梢以免新梢交替抽生為癭蚊提供持續的食料;適時清園和松土破壞其化蛹場所。
在此蟲大發生期,對初抽嫩梢用40%樂果800~1000倍液或50%殺螟松1000倍液,連續噴藥兩次,可有效保護新梢免遭此蟲侵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