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春季毛豆即菜用大豆,也稱毛豆、青毛豆、白毛豆,是指籽粒鼓滿期至初熟期之間收獲的青莢大豆,是一種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新興豆類蔬菜。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末引進試種以來,面積逐年增加,并逐漸走向規模化種植生產的格局,成為福建省重要出口農產品之一。
一、產地選擇
1.土壤條件:毛豆根系發達,選擇土層深厚、中等以上肥力的壤土或沙壤土種植,有排灌條件最好。要求土壤pH值6.5左右,土壤酸堿度在5.5以下時,畝撒石灰100公斤進行中和改良。
2.生長條件:毛豆性喜溫暖,種子在10℃―12℃開始發芽,以15℃―20℃為最適。生長期適溫為20℃一25℃,開花結莢期適溫20℃―28℃,低溫下結莢延遲,低于14℃不能開花,溫度過高,植株則提前結束生長,莢粒難鼓滿。
二、品種選擇及處理
1.品種選擇:按當地生產條件及市場需求,因地制宜選擇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品種。我省目前適宜出口的主栽品種有毛豆75和2808。
2.種子精選:毛豆種子因種子繁殖留種時間、產地和技術的差異,種子質量差異明顯。因此,要選擇質量達到種子分級標準二級以上,有良好信譽的小包裝種子。
3.種子處理:播種前可用“福美雙+辛硫磷”等防腐殺地蟲藥劑與種子,按1:1:100比例進行拌種,并隨拌隨播。
三、播種
1.適時播種:毛豆75和2808一般出苗至采收期70天左右。閩南地區春季播種期于驚蜇至清明,福州以北于春分至谷雨間播種為宜。
2.播種量:一般用種量每畝5公斤左右,每穴放2―3粒種子,保苗15000―17000株/畝。
3.合理密植:采用小畦窄行種植方式,即溝寬20厘米,畦寬60―70厘米,雙行穴播,行距35厘米,穴距18―20厘米左右。品種2808植株緊湊,適合密植,毛豆75品種可稍稀植一些。蓋沙土不宜太厚,否則不易出苗、易爛種。
四、科學施肥
1.施肥原則:掌握前期施用復合肥為主,少施或不施尿素,以防偏氮,葉片濃綠易發生蚜蟲及紅蜘蛛等病蟲害。
2.基肥:每畝施鈣鎂磷70―100公斤。
3.追肥:毛豆從播種到第一朵花形成前屬營養生長階段(30天左右),在這一階段可追肥兩次,一般于出苗后一星期內施第一次肥,每畝用碳酸氫銨15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混合均勻,每50公斤水配1.5公斤混肥,進行畦中間澆施;過后6天(出苗后半個月)施第二次肥,每畝用碳酸氫銨20―25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混合均勻,每50公斤水配2―2.5公斤肥畦中間澆施;第三次肥掌握在出苗后30天左右(始花期),每畝施尿素5―7.5公斤,復合肥15公斤,混合均勻進行畦中間干施。以后看苗相補肥,一般苗相差的再少量補肥,苗相好的則不補肥直到采收青豆莢。每次施肥后應灌一次跑馬水(半溝水),施肥后如遇下雨就不必灌水。
五、田間管理
1.中耕:在毛豆生長至二片復葉時進行第一次中耕,促進根系伸長。分枝后期結合清溝培土進行第二次中耕,結莢鼓粒期注意排除田間積水,防止爛莢。
2.水分管理:毛豆種子發芽要求較多水分,宜隨耕翻隨整畦隨播種。開花期要求土壤含水量在70%―80%,否則花蕾脫落率增大。
3.施肥:在需肥量方面,毛豆在開花前需肥量不到總量的15%,而開花結莢期占總需肥量的80%以上。肥料種類方面,需多量氮肥,也需大量的磷、鉀肥,磷肥缺乏時,缺少分枝數和開花數,落花數增多。磷肥充足,能促進根系生長,體內代謝過程加速,根瘤活動增強,豆莢成熟早。鉀肥缺乏時,子葉變黃,出現“金鑲邊”的缺鉀癥狀。
4.防蟲滅病:毛豆苗期主要防治地下害蟲,可用地蟲殺、樂斯本、辛硫磷等。在開花期和開花前如發現病蟲害,可用甲霜靈錳鋅、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和井崗霉素等配辛硫磷或殺滅菊脂防治1―2次。在開花結束時應再防治病蟲害1―2次,可有辛硫磷或安保等加BT,在晴天傍晚噴施。
六、收獲
毛豆是粒鼓滿期至初熟期之間收獲的鮮食蔬菜,采收期較短,單株最佳采收期只有3―5天,單株最佳采收期只有3―5天,單株適宜采收期也只有10天左右。因此,一般分兩次采收,及時采收是確保豐產豐收最后的關鍵環節。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