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9-18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央視網消息:他是當地養魚圈里的傳奇人物,連去魚塘巡塘,都能引來其他人的圍觀。但他更厲害的是,當地還有100多名百萬富翁,20多名千萬富翁,給他叫“師父”。他拋出一個誘餌,200多名漁民經紀人和養殖戶,爭著搶著要跟他聯合經營。看江蘇省鹽城市的高李松,如何在自己賺到過億財富的同時,還帶領200多人一起發家致富。
這是一年當中最熱的三伏天,當地的最高氣溫達到38度。
今天,高李松有5萬斤魚要裝車賣到新疆。就在工人們冒著高溫撈魚裝車時,高李松突然發現了問題。
高李松:就是這么快,不知道能不能救活,增氧,快點去增氧。
高李松今天要賣的魚叫“叉尾鮰魚”。在我國的不同地區,這種魚還有好幾個不同的名字,比如在北京很多人叫它清江魚。而在四川,人們更多的叫它鉗魚。
叉尾鮰魚有一個特點,離開水面超過三分鐘就會缺氧,即使馬上增氧搶救也很難再恢復過來。
高李松的5萬斤魚運到新疆需要開車70多個小時,而工人們裝車之前,要先把這些魚按照大小逐一進行分類,工作量極大。
臨近中午時,工人們動作稍微慢了點,有些魚就出現了缺氧的跡象。高李松趕緊讓工人們加快捕撈和裝車的速度。
高李松:一車魚必須在20分鐘之內裝完,裝不完的話,魚就會有損傷,到不了目的地就死亡了。
在當地,養叉尾鮰魚的漁民不在少數,但一般人賣魚只能隨行就市。而高李松厲害的是,他能提前兩三年判斷魚的市場行情,總能把魚在行情比較好時賣個高價。
高李松:冬天捕撈跟夏天完全不一樣,難度要大很多。
記者:既然這樣,你們為什么還要這個時間來出魚呢?
高李松:我們是要填補市場的空缺,現在價格高,一斤能多賣兩三塊錢。
去年冬天,當地叉尾鮰魚的出塘價是每斤6.5元左右,但是現在出塘價卻達到了大約每斤8.5元,價格漲了大約30%。高李松一共有一萬畝水面,其中一半都是養殖的這種魚,產量高達500萬斤。如果能在今年夏天把這些魚全部賣出去,他能多賣大約1000萬元。
高李松:現在屬于反季節銷售,這個魚常規的出魚季節是年底,但是去年年底的價格不太好,我們在計劃養的時候就是現在出魚。
然而今年的好行情出現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這給賣魚增加了不少困難。這不,中午還是38度的高溫,到了下午就風云變幻下起了大雨,高李松今天要賣到新疆的5萬斤魚還能順利出塘嗎?
高李松:氣壓有一點影響,但是肯定不能停。
經過工人冒雨作業,當天要賣的5萬斤叉尾鮰魚最終順利裝車發往了新疆。
那么,高李松為什么能提前兩三年判斷市場行情,把魚賣個高價呢?
在當地的養魚圈里,高李松絕對是一位傳奇般的人物。甚至高李松每天到魚塘去巡查,都能吸引很多人的眼球。
高李松開著豪車巡塘+音樂
(我買這個車花了一千多萬,在別人眼里可能是在炫富。但是我不這么認為,我是對在這個行業的成功的肯定。我們養魚人也能發家致富。這是我的夢想)
漁工:養一輩子魚也沒見過,做夢都想不到的。
漁工:靠養魚賺這么多錢,高老板絕對是開得起這個車的。
每天開著售價1400多萬元的汽車來巡查養魚塘,高李松已經讓人很驚訝了。然而更加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在當地的養魚圈里,有100多名百萬富翁和20多名千萬富翁,都跟高李松叫“師父”。
養殖戶:跟我年齡相仿,比我大幾歲,我也叫他師父,因為我們全是他帶起來的。把我們從幾十萬到幾千萬,我們現在也買得起大房,開得起豪車。
養殖戶:他就是我師父,我剛開始學養魚時是一竅不通的,都是他教的。沒法跟他比地位,因為沒人敢跟他比地位。
高李松是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人,他從1979年開始養魚,2017年他的魚塘面積達到一萬畝,銷售額達到一億元。而由他牽頭成立的養魚專業合作社,2017年總銷售額超過10億元。高李松不僅自己賺到了過億財富,他還帶出了100多名百萬富翁和20多名千萬富翁。
更加厲害的是,高李松還被中國著名的大型民營科技企業---通威集團相中,聯手辦了一件將深刻影響當地養魚產業的大事,要讓更多來自全國各地的養殖戶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
通威王總:高李松有人品有技術有胸懷,我們作為水產的大企業,當然要選擇這樣的人合作。
那么高李松與通威集團合作怎么就能創造更多的百萬富翁和千萬富翁呢?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瀕臨黃海,灘涂資源十分豐富,鯽魚產量巨大。當地一直流傳著“中國鯽魚看江蘇,江蘇鯽魚看鹽城,鹽城鯽魚看大豐”的說法。
1979年,18歲的高李松進入了養魚行業。當時一畝魚塘一年的租金只需要1.5元,高李松憑著年輕膽大,一口氣承包了450畝魚塘,養殖當時很受市場歡迎的鯽魚。僅僅用了5年時間,他的年收入就超過了1萬元,成為當時鳳毛麟角的“萬元戶”。
高李松:那時候完全是供求失衡,求大于供,在我看來當時就是暴利行業,但是沒進入這個行業的人不知道。
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后,高李松并沒有停止腳步,他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個人財富也成倍增長。1991年,魚塘面積超過1000畝,年利潤達到10萬元;1995年,魚塘面積超過5000畝,年利潤達到100萬元;2000年,魚塘面積超過10000畝,年利潤達到500萬元。
隨著養殖規模越來越大,2003年,高李松還聯合當地4個規模比較大的養殖戶,共同投資500多萬元成立了一家魚飼料加工廠。
然而,隨著當地養魚的人越來越多,從飼料廠建成的2003年開始,當地養魚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高李松20多年賣魚不愁的好日子結束了。
高李松:那時候產銷平穩了,量比較大,銷售上分層次,價格起伏比較大。
養殖行業發生的巨大變化,高李松從來沒有遇到過。然而在2005年,高李松卻找到了一個辦法,不僅解決了魚的銷售問題,而且能提前兩三年預測魚的市場行情,根據市場變化調整養殖品種。
高李松到底想到了什么辦法呢?這還要從當地養魚圈里一個很重要的職業---漁民經紀人說起。
漁民經紀人 王衛強 :我給你打個比方,就跟賣房子一樣,我們就是中介,養殖戶對市場行情不了解,我們掌握著信息,把外地要貨的人領過來,幫助養殖戶賣魚。
在當地養魚圈內,漁民經紀人在養殖戶賣魚時起著關鍵作用,他們掌握著養殖戶的供應信息和全國各地銷售商的需求信息,養殖戶90%以上的魚都是通過漁民經紀人賣出去的。然而在過去,漁民經紀人的一些做法,卻經常讓養殖戶損失慘重。
高李松:以前漁民經紀人在市場滯銷的時候沒有社會擔當,我們的魚就階段性銷不出去。
2005年,為了解決魚的銷售問題,高李松找到當地一些有影響力的漁民經紀人,希望能跟他們聯合起來成立一家銷售公司,去開拓更多的銷售市場。
然而,高李松這個想法卻立刻遭到了大多數漁民經紀人的拒絕。因為他們覺得,高李松雖然是當地數一數二的養魚大戶,但養殖面積也不過一萬多畝,根本沒必要跟高李松聯合起來去開拓市場,而且即使真的聯合起來,也不會增加收入。
這可如何是好呢?
為了吸引漁民經紀人,高李松很快又找到當地一些規模較大的養殖戶,希望養殖戶能聯合起來成立了一家養魚專業合作社,通過抱團取暖的方式打造品牌,統一對外銷售。
高李松:我們最終的目的就是把個人沒辦法做的事情,通過合作社這個平臺來統一做,比如我們都面臨銷售的困難,那我們就把銷售的事情做起來。
然而,高李松的想法雖然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當他把成立合作社的想法告訴養殖戶時,又受到了很多養殖戶的質疑。
養殖戶:加入合作社跟合伙養魚是不一樣的,如果兩個人合伙養魚。大家投資,收益大家一起分,虧了本大家一起賠。
養殖戶:當時的擔心就是怕虧本,即使你虧本了,合作社也不會管你。
除此之外,高李松在設計養魚合作社的章程時,還定下了一個強制性要求:所有加入合作社的養殖戶,都必須用合作社指定的飼料。然而這個要求更加讓養殖戶們懷疑,高李松之所以想聯合這么多人加入合作社,只是想給他的飼料廠生產的飼料尋找買家,為自己牟利。
養殖戶:加入了這個合作社,會不會飼料的價格偏高,養魚的成本提高。
養殖戶:是不是買魚藥飼料都要捆綁起來,比人家的價格高,開始的顧慮就是這樣的。
面對養殖戶的質疑,高李松即使長一百張嘴也解釋不清了。
然而就在這時,高李松卻突然想到了一個既能吸引養殖戶,又能吸引漁民經紀人的巨大誘餌兒。通過這個誘餌兒,短短一年內就有200多名養殖戶和漁民經紀人加入合作社,而且合作社成立10年后,這200多名社員里就產生了 20多名千萬富翁和100多名百萬富翁。
高李松到底發現了什么誘餌兒呢?
飼料廠鏡頭快剪+音樂
這里是高李松2003年聯合4位股東創辦的魚飼料加工廠。
2005年,高李松說服4位股東,將飼料廠進行升級改造,并向所有的漁民經紀人和養殖戶承諾:只要是符合條件的合作社社員,都可以成為改造后的飼料廠股東,每年都可以根據股份多少對飼料廠的利潤進行分紅。
通過這個辦法,原本生產魚飼料的飼料廠一下子變成了對養殖戶和漁民經紀人都極具誘惑力的誘餌兒,原本紛紛質疑高李松的養殖戶和漁民經紀人,全都主動要求加入合作社。
那么,這個辦法到底有什么好處呢?
對于飼料廠說來,吸收漁民經紀人和養殖戶成為股東,既可以吸收股東的資金擴大產能,又可以保證養殖戶使用自己的飼料,不愁銷路。
對于漁民經紀人來說,加入養魚合作社還是正常賣魚,但卻額外增加了飼料廠的分紅收入。
而對于養殖戶來說,使用自己入股的飼料廠生產的飼料,魚的品質得到保證,而飼料廠的分紅又間接降低了養魚成本,收入增加。
高李松:飼料廠的管理是公開透明的,產生的利潤,是全部要返還給社員的,所以不存在價格高與低,價格高了產生的利潤也是他的,所以他們就不去懷疑了。
通過這個辦法,高李松的養魚專業合作社最終在2005年順利成立。一年時間就吸引了200多名社員加入,成為當地規模最大的養魚專業合作社。養殖戶的魚出現銷售困難時,漁民經紀人在合作社的支持下主動到全國市場尋找買家,走出了一般養殖戶隨行就市的局面。
更加重要的是,高李松還通過大量分析漁民經紀人掌握的市場供求信息,在原來主要養殖鯽魚的基礎上,引進了叉尾鮰魚,并在投放魚苗時就對兩三年之后的市場價格走出做成判斷。在大部分養殖戶大量出魚時,高李松按兵不動,只有當他們無魚可出、價格上漲時再集中賣魚。憑借這個優勢,合作社總能把魚賣個高價。
吳鵬的父親:放養魚苗很重要的,放什么苗種,基本都是高總定的,今年什么魚行情好,我們就養什么魚。
高李松:我們是有計劃的市場經濟,這是我們合作社要做的事情,也是漁民經紀人要探討的事情。
受到飼料廠經營模式的啟發,高李松隨后又在合作社內部創辦了魚苗繁育場、資金互助社、魚藥超市等板塊,全部面向社員進行入股和分紅,打造了一個在合作社內部獨立核算但又緊密聯系的產業鏈。截止到2015年,養魚合作社一共產生了20多位千萬富翁和100多位百萬富翁。
吳鵬:沒有高總就沒有我的今天。
養殖戶:不夸張的說,這個圈里十個人有六七個是高總帶出來的。
高李松依靠合作社成為當地養魚行業的傳奇人物。然而,從2015年開始,當地的養殖行業又發生了巨大變化。很多依靠養魚為生的人,突然面臨可能失業的狀況。
養殖戶:我們養殖戶都不希望改糧田,那也沒辦法,國家征用,這個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養殖戶:我從事水產行業,要是轉行別的行業,肯定是干不好,我還想繼續這個職業。
養魚多年的養殖戶為什么會遇到這樣的狀況呢?
原來,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越來越重視,當地擴大了濕地保護的范圍,過去很多養魚的水面都要退還成濕地或者農田。就在很多養殖戶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辦時,作為當地行業翹楚的高李松卻發現了新的商機。他與中國著名的大型民營科技企業---通威集團合作,在當地養魚行業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不僅要讓養殖戶能夠繼續從事水產養殖,還要帶動更多的人成為百萬富翁和千萬富翁。
高李松和通威集團到底做了什么大事呢?
這里是江蘇省鹽城市的灌東鹽場,在當地的一個現代漁業養殖園區里,養殖戶李超賓今天有3萬斤鯽魚要出塘。兩年前,他的魚塘因為退塘還田而不能繼續養魚,但是經過高李松的引薦來到這里養魚之后,他對自己的收入非常滿意。
李超賓:最起碼比其它地方好養,沒有什么毛病,我們有個幾十萬賺也差不多了,人家比我賺的還要多。
李超賓所在的養殖園區到底有什么不同之處呢?
其實,這個園區是高李松與中國著名的大型民營科技企業---通威集團聯合建設的一個現代漁業產業園區。從2016年開始,他與通威集團深度合作,投資2億元在江蘇省的沿海地區,嚴格按照國家環保標準新建了將近5萬畝的連片魚塘。除了一部分自己養殖外,其它部分面向全國各地的養殖戶招租。
高李松:為什么要與通威合作。
通威園區通過高標準建設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讓進入園區的養殖戶不需要投入基礎設施費用就能開始養殖。同時,園區統一供應種苗、飼料、動保產品以及養殖技術,從而保證園區的水產品品質、提高水產品市場價格。
養殖戶:園區怎么怎么好。
未來,高李松準備用3年左右的時間,把通威現代漁業產業園區擴大到20萬畝,并打造成國家級示范園區,探索漁光一體、水箱養殖等養殖模式,探索未來現代漁業的發展道路。
高李松:我未來的憧憬里,養魚工人就跟在城市上班一般,朝九晚五,按時上班按時下班。
通威王總:希望漁民能夠穩定的收益,最終讓顧客吃上安全的水產品。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