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7-26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央視網消息:他是一個北大畢業的研究生,他從來不吃小龍蝦。他在市場競爭巨大時返鄉,卻聲稱兩年內要靠小龍蝦實現2000萬的銷售額。門外漢去養蝦,一個錯誤導致一錯再錯,可他卻在錯誤中發現巨大商機。看北大碩士,如何妙招養殖小龍蝦,奇招獲取千萬財富!
最近啊,又到了吃小龍蝦的季節,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迷上了小龍蝦,很多人還開玩笑說,沒有小龍蝦的夏天不完整。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叫段德峰,他是一名北大法學院的研究生。他呢,有一個特點,從來不吃小龍蝦!可就是這樣一個不吃小龍蝦的人,卻夸下海口兩年內要靠小龍蝦實現2000萬的銷售額,他到底能不能做到呢?
又到了吃小龍蝦的季節。炎炎夏日,小龍蝦成為了夜宵屆的網紅。邀3,5好友,點幾份小龍蝦, 再看看世界杯,簡直太享受了。
消費者:超爽,完美。
越來越多的人為小龍蝦瘋狂,而有很多人嗅到了小龍蝦的大商機,靠著小龍蝦獲得財富。
江蘇省盱眙縣段德峰的小龍蝦養殖基地。時間:凌晨5:00
這個看起來有點著急的人就是段德峰,他有2000畝小龍蝦,今年,他的目標是賣到4000萬。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和時間賽跑。
記者:我看你現在挺著急的?
段德峰:對我們早點收,現在天氣還好一點,如果天氣再熱一點,蝦出來晚一點,太陽出來那個蝦死亡率會比較高。
五月初,市面上的小龍蝦,一斤最高可以賣到六十元左右,抓緊時間就等于抓住財富。
段德峰:那讓他們幾個趕緊過來吧。
魏軍,走走,趕緊,趕緊。
每年四月份一過,想賺錢就要打快仗,打急仗。盱眙縣作為全國著名的小龍蝦產區,從5月份開始,小龍蝦產量每天都在激增,隨之小龍蝦價格每天都在下跌。現在,賣得早就意味著賺得多。
段德峰:一個月之后出的蝦的價格可能只有現在的三分之二的價格,所以現在這個季節出的蝦越多越好。
段德峰說自己的小龍蝦塘不一般。一畝比別人多賺1000元到3000元。記者決定跟著他下船,看看這塘里多賺錢的秘密。然而。。。
記者:哇,泥還是很深的,不行了,一下子陷在里面了。
村民:皮褲大了,你可能衣服不合適。
記者:我這個腿已經徹底陷進去了,好了好了。
記者陷在泥里根本拔不出來,一使勁,直接一屁股坐在了水里。
記者:我倒了,快點救我一下,水進我衣服里了,快快快,都濕了。后背全都濕了
記者:完了,我這衣服里現在都是水,怎么辦?
段德峰:待會兒找地方給你曬一曬。
記者:我這個衣服現在里面都是水,你們這太難走了,深一腳淺一腳的。
這個小龍蝦塘里十分難走,而段德峰多賺錢的秘密就和此有關。
德峰:這個實際上就是我們去年收割稻子留下的稻茬。收完以后我們就灌滿水,這個水就和稻子和土壤就像炒菜一樣的炒出很多好吃的菜,龍蝦就可以在整個冬天和春天就有東西吃了。
塘里難走,就是因為這些腐爛在水底的稻桿。段德峰的這個養殖基地實際上是蝦稻共作養殖基地,比單獨養殖小龍蝦或單獨種植水稻每畝多賣1000元到3000元。
央視網消息:他是一個北大畢業的研究生,他從來不吃小龍蝦。他在市場競爭巨大時返鄉,卻聲稱兩年內要靠小龍蝦實現2000萬的銷售額。門外漢去養蝦,一個錯誤導致一錯再錯,可他卻在錯誤中發現巨大商機。看北大碩士,如何妙招養殖小龍蝦,奇招獲取千萬財富!
最近啊,又到了吃小龍蝦的季節,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迷上了小龍蝦,很多人還開玩笑說,沒有小龍蝦的夏天不完整。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叫段德峰,他是一名北大法學院的研究生。他呢,有一個特點,從來不吃小龍蝦!可就是這樣一個不吃小龍蝦的人,卻夸下海口兩年內要靠小龍蝦實現2000萬的銷售額,他到底能不能做到呢?
又到了吃小龍蝦的季節。炎炎夏日,小龍蝦成為了夜宵屆的網紅。邀3,5好友,點幾份小龍蝦, 再看看世界杯,簡直太享受了。
消費者:超爽,完美。
越來越多的人為小龍蝦瘋狂,而有很多人嗅到了小龍蝦的大商機,靠著小龍蝦獲得財富。
江蘇省盱眙縣段德峰的小龍蝦養殖基地。時間:凌晨5:00
這個看起來有點著急的人就是段德峰,他有2000畝小龍蝦,今年,他的目標是賣到4000萬。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和時間賽跑。
記者:我看你現在挺著急的?
段德峰:對我們早點收,現在天氣還好一點,如果天氣再熱一點,蝦出來晚一點,太陽出來那個蝦死亡率會比較高。
五月初,市面上的小龍蝦,一斤最高可以賣到六十元左右,抓緊時間就等于抓住財富。
段德峰:那讓他們幾個趕緊過來吧。
魏軍,走走,趕緊,趕緊。
每年四月份一過,想賺錢就要打快仗,打急仗。盱眙縣作為全國著名的小龍蝦產區,從5月份開始,小龍蝦產量每天都在激增,隨之小龍蝦價格每天都在下跌。現在,賣得早就意味著賺得多。
段德峰:一個月之后出的蝦的價格可能只有現在的三分之二的價格,所以現在這個季節出的蝦越多越好。
段德峰說自己的小龍蝦塘不一般。一畝比別人多賺1000元到3000元。記者決定跟著他下船,看看這塘里多賺錢的秘密。然而。。。
記者:哇,泥還是很深的,不行了,一下子陷在里面了。
村民:皮褲大了,你可能衣服不合適。
記者:我這個腿已經徹底陷進去了,好了好了。
記者陷在泥里根本拔不出來,一使勁,直接一屁股坐在了水里。
記者:我倒了,快點救我一下,水進我衣服里了,快快快,都濕了。后背全都濕了
記者:完了,我這衣服里現在都是水,怎么辦?
段德峰:待會兒找地方給你曬一曬。
記者:我這個衣服現在里面都是水,你們這太難走了,深一腳淺一腳的。
這個小龍蝦塘里十分難走,而段德峰多賺錢的秘密就和此有關。
德峰:這個實際上就是我們去年收割稻子留下的稻茬。收完以后我們就灌滿水,這個水就和稻子和土壤就像炒菜一樣的炒出很多好吃的菜,龍蝦就可以在整個冬天和春天就有東西吃了。
塘里難走,就是因為這些腐爛在水底的稻桿。段德峰的這個養殖基地實際上是蝦稻共作養殖基地,比單獨養殖小龍蝦或單獨種植水稻每畝多賣1000元到3000元。
捕撈小龍蝦其實很簡單,別看小龍蝦有一對鋒利的大鉗子看上去十分的兇猛威武,但其實它的攻擊性并不強,多數是用來嚇唬人的。而且小龍蝦的行動速度非常緩慢,所以捕撈小龍蝦根本不費力。但是對于段德峰來說,這個季節大量出蝦才能賺的更多。而要想捕更多的蝦,就需要一個“重口味神器”。
段德峰:這其實是我們自己放在籠里的。
記者:這是什么?
段德峰:辣條。
記者:辣條?哦,這就是平常吃的辣條啊。怎么會用辣條捕小龍蝦呢。段德峰:因為小龍蝦是雜食動物,所以它對這種有香氣的東西也很感興趣,喜歡這個味道的,可以吸引它快點進籠。
靠著小龍蝦,段德峰2年時間銷售額達到2000萬,今年還計劃要讓財富翻倍,可隨著記者采訪的深入,卻發現這個靠小龍蝦致富的段德峰竟然是這樣的人。
這個靠小龍蝦賺錢的人,對小龍蝦的公母傻傻分不清楚,甚至在餐桌上還有這樣的行為。
員工:我們員工都知道我們段總不喜歡吃小龍蝦。
段德峰:嫌麻煩,急性子 。
一個對小龍蝦不怎么了解,甚至從來都不吃小龍蝦的急性子,卻把小龍蝦賣到了全國各地。在盱眙縣這個以小龍蝦聞名全國的地方,成為黑馬。僅僅用了兩年時間,迅速實現2000萬的銷售額。他到底怎么做到的呢?
隨著采訪的深入,我們發現了段德峰的另外一個身份。
村民:北大畢業,碩士生。
村民:北大的。
段德峰是北京大學法學院的研究生。2005年從北大畢業后,先是當了記者,后來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北京有車有房,生活不錯。老家的人只要一提到段德峰,都十分羨慕。
朋友:全村明星。
然而2015年,段德峰在村里人眼中完全變了個樣,大伙對他議論紛紛,質疑和猜測取代了以往的夸獎和羨慕。因為他要回鄉干一件事。
2015年8月,段德峰在盱眙縣大手筆流轉了500畝稻田。聲稱要在當地養殖小龍蝦。而且還要在兩年內實現銷售額2000萬。可他這個豪言壯語一說出口,大家都開始搖頭。很多人心里想的就是三個字:太遲了。
反正他進來的時候,有點遲,真有點遲。競爭太大了。
盱眙小龍蝦很有名氣。早在2000年,盱眙縣已經開始舉辦龍蝦節。而萬人龍蝦宴更是壯觀。2015年,段德峰回來創業時,盱眙小龍蝦行業已經是一個大江湖。從小龍蝦養殖,到菜品制作再到深加工,和小龍蝦沾邊的行業都已經有人做的風生水起。
大家眼里,即使是北大畢業的研究生,想在盱眙小龍蝦行業站穩腳跟也是不容易的,更別說兩年要賣2000萬。段德峰到底有什么新花樣?就在這時他的一個舉動讓大家覺得這個人徹底就是個門外漢。
段德峰到底做了什么舉動,他先是帶著記者去田埂里找一樣當地農民很頭疼的東西。
段德峰:我到水下看看,這個地方我也不確定,我們找找看看,你看這兒在流水看到沒有,這個地方水在往外冒。
記者:哇,這么多。
段德峰:這就是小龍蝦的洞,兩邊。
記者:三個洞嗎,是不是?
段德峰:對,三個洞,你看這很明顯就是小龍蝦刨出來的洞。
這些都是小龍蝦在田埂上打出來的洞,小龍蝦的大鰲攻擊能力雖然不強,但是打洞的速度卻很快。把田埂打穿是最讓農戶頭痛的事。
村民:以前見到踩死,會打洞,反感。
小龍蝦的大鉗子,不僅會打洞,對稻秧也是毫不留情。大鉗子一夾,剛栽進塘里的嫩秧苗就倒了。可是讓大家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段德峰竟然把小龍蝦養在了稻田里。這個舉動,讓很多村民覺得這個北大畢業的研究生,有點不靠譜。
村民:不允許在這里,不理解,要挖去別處挖。
段德峰為什么要把小龍蝦和水稻養在一起?這和他回家創業時,發現的一個兩年內就能賣2000萬的商機有關。
2015年,段德峰回到老家時,盱眙小龍蝦已經很有名氣,可他考察了幾天后,發現有一種稻蝦共養的新模式,在當地幾乎沒人去養。
段德峰:這個模式在盱眙江蘇比較新,但事實上它在湖北也好,美國也好是有很多年歷史的。盱眙龍蝦這個原產地品牌又這么有名,然后我們這個地方養殖的供應的缺口又這么大,每年價格又這么高,消費者又這么歡迎,那我覺得這個事我們可以動腦筋做這個事,所以當時第一反應是這個事可以干。
這種新模式其實就是在水稻田里挖溝,將挖出來的泥土加寬到田埂上,阻止小龍蝦打穿田埂。通過控制水位,在秧苗稚嫩時避免蝦破壞稻秧,在秧苗成熟時讓稻和蝦共生。這樣的模式,既可以收獲水稻,又可以收獲小龍蝦,而且小龍蝦的品質會更好。
可是在小龍蝦行業里,要實現兩年2000萬,時機很重要。段德峰計算好了時間,2016年3月份在自己承包的500畝地里投入蝦苗,只要搶在五月初小龍蝦價格高的時候上市, 一定可以穩賺一筆。可沒想到危機就潛伏在身邊,段德峰很快意識到自己想的太美好,一件讓他奔潰的事情悄然發生。
一周后,段德峰接到員工給他打的一個電話,他投入的500畝小龍蝦苗竟然都死了。
員工:都死了,特別可怕。
段德峰:我一下子就覺得失控了,第一次感覺有點慌張。
段德峰趕快帶著員工調查,幾天后終于找到了蝦死亡的原因。原來他們在采購蝦苗時犯下一個錯誤。
段德峰:我們可以在水里試試看。我們把它浸一下水,它浸水以后看它的反應。
記者:要把它放進水里是嗎?
段德峰:對,我放水里看一下。
記者:蹦的這么歡啊,像魚一樣蹦的很歡,這個就是蝦放下去成活率很高。我們當時拿過的蝦就沒有這個辦法,我們也不懂,就有點盲目。
原來,由于沒有任何養殖經驗,段德峰投入蝦苗時,壓根兒就沒檢查蝦苗的質量,這批蝦一周內幾乎全軍覆沒。段德峰抓緊時間補救,十天內找到了質量好的蝦苗投放到塘里,可沒想到就是這耽誤的半個多月,引發了后面的連鎖反應,一發不可收拾。
5月下旬,盱眙當地小龍蝦大批量上市。小龍蝦的價格一下子降低了一半,因為耽誤了半個月,段德峰的小龍蝦正好趕上了價格最低的時候上市了,更讓他頭疼的是,即使價格低,也根本賣不出去。
當地小龍蝦館雖然很多,可是每一家都有自己固定的供貨商,很少有人會選擇他的蝦。段德峰只能用更低的價格賣給集市上收購的小販。結果一算,這批蝦竟然比預期少賣50萬元。
段德峰:去掉后來, 加上第一批損失的蝦苗,加上少賣的錢,我們損失50萬。
所有的員工都很沮喪,但段德峰卻十分反常,他像發現寶一樣很興奮,還說自己找到了賺錢的訣竅。他接下來的動作,讓大家都驚呆了,自己的蝦好不容易勉強賣出去了,可是2個月后段德峰竟然在各個鄉鎮開了很多家這樣的小龍蝦服務中心,當起了經銷商開始大量收購小龍蝦。段德峰到底要怎么賺錢,自己的蝦都賣不出去,為什么還要大量收別人的蝦呢?
段德峰:我就發現這個行業最大的痛點,我們做商業就想,有痛點有難點的地方,一定就是商業機會,別人這么多年沒解決,如果我能解決,那對于我們來說就是巨大的發展機會。
2018年5月11日小龍蝦市,早上五點
段德峰到底發現了什么巨大發展機會?他帶著記者來到當初經常賣蝦的集市。
在這樣的集市上交易,看似平常卻暗藏玄機。不論買蝦還是賣蝦考驗的是眼力和定力。農戶拿來的蝦,有大有小,這樣的蝦稱為統貨。蝦的分量,靠手去掂量。而這框里大蝦和小蝦的比例,也是靠眼睛去估量。然后雙方根據眼力定價。可我們到了不大一會兒,就發現經銷商和蝦農往往是你不服我,我不服你。
蝦農:不賣了,不賣了。
經銷商:不賣就不賣吧。
這個蝦農對經銷商的眼力就很不滿意,他覺得自己的蝦規格大可以賣到17元一斤,而經銷商只給到12元一斤。
蝦農:我的挑出來的和你的筐子里一樣。
經銷商:你挑你看你跳出來的是不是一樣的?
蝦農:不賣了。
蝦農接受不了這個價,氣沖沖的拿走了蝦。
蝦農:你看我這個蝦都很漂亮的,他說是4,5錢的蝦,那就不能賣了。他拿小蝦的價錢買你大蝦那就不能賣了。
記者:像這樣子收統貨,你們都是用眼睛去看嗎?
經銷商:我們捏慣了以后,手一捏就知道多大。
經銷商和蝦農都對自己的眼力很有信心,收購時矛盾就隨處可見。
記者:你是覺得有點生氣是嗎?
農戶:不生氣,便宜點我不就賣了嗎,沒有的價格怎么辦呢。
記者;他給你多少錢啊?
農戶:七塊錢一斤。
記者:你這個貨你自己覺得值多少錢?
農戶:我覺得最起碼在十大幾。
記者:這個蝦是多大規格的?
農戶:7,8,9。最起碼要十七八元差不多。
經銷商:您剛給他多少錢一斤,10元錢一斤,10元一斤他接受不了,因為剛剛掉價他接受不了,他那個蝦什么規格,他那個2錢起步的。
記者:那您是怎么定的這個10元錢一斤這個價位?
經銷商:看眼力唄.
記者:您是覺得他沒看準是嗎?
當時的段德峰在集市上賣小龍蝦時也經常和經銷商發生矛盾,可是段德峰由此發現了一個能夠快速發展自己的機會。一個財富計劃在他頭腦中迅速展開。他先是成立了服務點,大規模收購小龍蝦。還徹底改變了原有的交易習慣。小龍蝦送到他這里,必須要一只一只進行分揀,然后按照重量分類,分開計算價格。
段德峰:我們一直強調公司要做透明的賬,先分揀再稱重,農戶心里有底,賣方心里也有底。
可是原來10分鐘能完成的收購過程,蝦農現在要花費幾倍的時間去等待。怎么才能節省等待時間呢?段德峰讓記者參與了一場“最小誤差王”的比賽。
段德峰:那我現在馬上說開始就開始,1,2,3開始!
參賽的員工拿起小龍蝦快速判斷出重量后報給裁判,裁判根據稱上的準確重量記錄誤差。120秒內,對30只小龍蝦判斷誤差最小的獎勵200元。
段德峰:時間到時間到,停!
經過統計,很快,段德峰評選出了,今天的最小誤差王。30只蝦誤差44克,平均每只蝦的誤差不超過2克。
通過比賽和訓練,員工分揀小龍蝦速度加快,段德峰很快得到了蝦農的認可,和他合作的農戶越來越多。收購旺季,每天能達上萬斤。
農戶;很放心,大的是大的價,小的是小的價,這樣好。
可是這么多蝦,到底賣到哪里了呢?這就是段德峰財富計劃里最重要的一步。其實在自己第一批蝦賣不出去的時候,段德峰就已經意識到當地市場已經飽和,而外地市場隨著小龍蝦熱的持續升溫還有很大空間。
段德峰:我們的蝦就不賣在盱眙市場,因為以前農戶、對商販對餐廳,他們頂著盱眙市場, 我們就是面對全國各地不是低層次搶飯碗,而且增加了整體使用量。
當時段德峰在沒有收蝦前就已經就派出5個銷售總監,全國各地跑銷售。南至廣州,北至黑龍江,西至新疆。地毯式的推銷讓段德峰在2017年初就成功和全國400多家小龍蝦餐廳達成合作。
隨著銷售市場的擴大。2017年段德峰的養殖基地也擴大了到2000畝,同時與當地300多戶蝦農合作,除了他塘里水稻的收入,小龍蝦的銷售額就突破2000萬元。2018年段德峰還建立了小龍蝦加工廠,制作速食小龍蝦。截止目前已加工小龍蝦70萬斤,提前半年實現了4000萬元的銷售目標。
拍攝結束的時候,記者了解到,段德峰在考上北京大學之前竟然是中專班級里的倒數第一名。當得知他要立志考北大的時候,朋友說了這樣一句話:考不上是笑話,考上了就是神話。是思變才讓他考上北大改變命運,也是思變,讓他在小龍蝦這個行業里成為黑馬,實現財富夢想。
致富經首播時間:周一至周五 21:17—21:47
致富經重播時間:周一至周五 13:42—14:12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