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6-02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央視網消息:他養的魚白天不值幾個錢,到了晚上竟價值百萬。他養魚不但要去沒人敢養的地方,還要打破當地養魚的鐵律。為了養好一條魚,他想出的方法別人聽了都害怕。看浙江臺州的俞淳,如何把一條魚養出同行2倍的利潤。
歡迎收看致富經。今天的主人公叫俞淳,他養魚總要跟別人不一樣,別人養魚求的是風平浪靜,他偏偏要往大風大浪里鉆;別人對魚小心呵護,而他每年一到時間就使勁折騰他的魚,可別人只能羨慕他敢折騰,能折騰,一折騰他的魚就能比別人多賺一倍,俞淳究竟怎么做到的呢,我們一起去他的養殖場看個究竟。
利用敲打聲捕魚是當地的特色,只要有聲響,水底下這種特殊的魚就會比較容易地被打撈上來。
員工:這跟超聲波原理是一樣的。
記者:為什么一敲它就起來了?
員工:這像超聲波,震動。這邊一震,它往那邊跑。
今天,俞淳帶著十幾個工人來捕這種魚,雖然一網下去就拉了2萬斤 上來,可俞淳說,這種魚現在還不能撈起來。
俞淳:這個魚,需要在晚上的時候才能去捕撈。我們等一下就會看到。
拉上來了不能撈起來,必須等晚上才能撈,俞淳告訴記者,因為這網魚現在撈起來十萬元也賣不到,但晚上撈起來就會價值百萬!!
這讓記者十分好奇,撈這種魚為什么還分白天和晚上,身價還差別這么大呢??
俞淳說,秘密就在天黑之后。
晚上7點,天已經黑盡了,俞淳和工人回到魚場,而此時魚場的水面一片摸黑,只有幾束昏暗的光晃來晃去,看上去十分神秘。俞淳告訴記者,要想讓今天的2萬斤魚價值百萬,接下來的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有差錯!但最關鍵的,是必須在黑暗中撈魚。
俞淳:燈稍微再暗一點。盡量暗一點。那邊的燈不要太亮。
記者非常納悶,晚上在海上作業有一定的危險性,燈應該越亮越好,可俞淳為什么要讓工人摸黑撈魚呢??
記者:為什么不能太亮,這太黑了。
俞淳:燈太亮的話,魚就賣不出去。對銷售的影響非常大。
俞淳說,一旦光太亮,這2萬斤魚十萬元也賣不到,但是像現在這樣抹黑撈起來就能讓它價值百萬!!
俞淳:一網就能變成一個百萬富翁。
除了不能見強光,要想這網魚賣出一百萬,還必須動作快!
這種魚出水2、3分鐘就會死,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人把魚撈起來的瞬間,就立即放進冰桶里。記者以為放進冰桶是為了延長魚的存活時間,可隨后工人的一個舉動卻讓記者不明白了。工人很快用黑色塑料袋把魚給捂住了。這么捂還不算,這些魚進了倉庫還要用厚厚的棉被蓋上。可這么捂著魚不是死得更快嗎??
而要想這些魚想賣出一百萬,魚的死法非常講究。
俞淳:現在我們從海上撈上來的魚,它現在還活著。你看它還在跳,但是,過個幾分鐘以后,用冰水把它悶死了以后。這條魚可以賣到六七十元錢。
這些魚出水后,必須在2、3分鐘內捂在冰水里死,捂得越嚴實越不見光,這魚就越值錢!
這到底是什么魚?為什么有光不值錢,黑暗之中值百萬呢??幾分鐘之后,俞淳告訴記者,現在就是見證財富奇跡的時刻!!!
這條金燦燦的魚,就是俞淳養的黃魚。明明白天看到的魚肚子是白色的,現在竟然變成了金黃色!
左邊是我們白天拍到的黃魚,晚上經過處理之后變成了右邊的樣子。而這就是它白天不值錢,晚上值百萬的秘密!原因就在于它身上的一種特殊的物質。
俞淳:魚的體表有一層黏液,你看這個黏液,這個就是黏液,這些黏液它是可變色的色素細胞,遇到黑的環境下,它的顏色就變成了金黃色的。
黃魚晚上能變黃,而俞淳能讓它變得更加金黃,秘訣就是冰水。
俞淳:盡量在黑暗的情況下,把魚捕撈上來,放在冰水里悶死了以后,它的顏色就會更加黃。
黃魚越黃越能賣出好價錢,可今晚的黃魚要想賣個一百萬,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
每條黃魚稱重過后,工人會像這樣把魚腮捏緊,讓魚嘴張到最大,然后選合適的冰塊往魚嘴里塞,直到塞滿為止。
記者:怎么還把冰塊塞進魚的嘴巴里。
俞淳:主要是為了能夠對魚體內部也進行保鮮。保鮮期會長個兩天左右。
這個辦法能讓黃魚的保鮮期延長至7天,關鍵是能一直保持金黃色!俞淳的每一招都是為了讓黃魚更加金黃。而黃魚越重賣價也越高,像這樣一條一斤3兩左右的黃魚,在零售市場上就能賣到100元左右。
俞淳的2萬斤黃魚能賣一百萬,平均一斤的批發價在55元左右。這個價格可是當地黃魚批發價格的4倍!!
凌晨2點,2萬斤黃魚全部包好裝船,3個小時之后,這船黃魚將到達臺州。
俞淳:今晚把這個魚送到經銷商手上,明天我們的賬戶上就會多一百萬元錢。
俞淳是當地數一數二的黃魚養殖大戶,2017年一共有200多萬斤黃魚銷售,銷售額達到一個億。放在全國來說,也是數得著的黃魚養殖大戶。同樣養黃魚,俞淳是如何賣出同行4倍價格的呢?
黃魚是江浙地區非常愛吃的一種魚,最愛吃的是這種家燒的做法,當地甚至有沒有黃魚不成席的傳統。
20年前,俞淳在杭州從事外貿工作,沒想到就是這樣一條家燒的黃魚,改變了他的一生!
俞淳:當年1998年的時候,我剛來臺州,有一次有機會我去大陳島旅游,上了這么一個菜,我一吃以后,我就想起了我小時候吃過的野生黃魚。像我媽媽給我做的野生黃魚一樣。
由于過度捕撈,上世紀80年代以后,野生黃魚幾乎消失了。大陳島處于深海,原本就是野生黃魚的棲息地,但由于深海風浪太大,從來沒人能在這里把黃魚大規模養出來。可誰都沒想到,俞淳卻靠著在大陳島養黃魚,短短4年銷售額就突破了1000萬!!
朋友:當時開始的時候我們都是不相信的,這個魚特別容易養死了之類的,特別遇到臺風,發病之類的。肯定有風險的,
漁民:我們以前也是懷疑的,能不能養起來,我們也不知道,我們連養黃魚都沒看過。
2001年,俞淳找朋友湊了100多萬元養殖黃魚,和當時養黃魚的人不同,別人都在近海的小港灣里養,他卻把地點選在了大陳島,距離大陸50多公里,屬于深海海域。
俞淳從挪威引進4口深水網箱,仿制成了18口這樣的網箱。又買回15萬尾半大的黃魚苗,以為有了深水網箱,放進海里就能養。結果第一年死傷慘重,只存活了一半。
俞淳:海水的流速一旦快了,網會漂起來,它會造成水體減少,(黃魚)相互擠壓,擦傷,就會造成死亡。
好在最后養出了7萬尾接近野生品質的深海黃魚,深海養殖成本一斤20多元,俞淳把價格定在50元一斤銷往市場。當時,市面上全是近岸養殖的黃魚,跟俞淳養出來的仿野生黃魚品質相差很遠,但價格只賣13、14元一斤。當時沒有魚販子愿意收俞淳50元一斤的深海黃魚,俞淳只好按18元一斤的價格虧本賣。
俞淳:當時我就想,以這樣的低價格高品質的魚,希望消費者能夠認可這種魚。
可到了2002年,魚販子還是壓低價格收魚,俞淳2年虧出去了200多萬。到2003年春節魚賣光的時候,俞淳覺得事有蹊蹺,去市場轉了幾天才發現,自己白白虧了兩年的錢!!
俞淳:當年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就把它當成了普通的魚賣給了魚販子,我們賣給他可能是18元錢一斤,但他賣到一百多元錢一斤,2003年的春節,春節還沒到,我們的這里的魚一下子就賣脫銷了。賣光了以后,我們當時還不知道,我們就跑到市場上去調研,才發現我們的魚價格原來這么高,原來這么值錢。
2003年起,俞淳簽訂了十幾個專門銷售他黃魚的經銷商,把深海黃魚出塘價定在55元左右一斤,差不多是普通黃魚價格的4倍。到2004年,俞淳的深海黃魚銷售額超過1000萬。
可到2007年時,俞淳養殖的20萬斤深海黃魚已經不購賣了,而進入深海養黃魚的人卻越來越多。一旦俞淳拿不出足夠的優質黃魚供應,市場很快就會被品質參差不齊的黃魚占領。
俞淳開始醞釀一個大膽的計劃,這個計劃,不但讓他占穩了江浙地區一半的市場,而且能賺到同行2倍的利潤,2017年銷售額達到一個億。
可這個計劃在別人看來就是費力不討好。
俞淳:支持的人也有,可能反對的人更多,因為你這樣瞎折騰,又耗費精力又耗費財力。
養殖戶:萬一出現大風什么的,損耗大。
因為俞淳要做的是突破大陳島養殖黃魚的一個鐵律。
黃魚的養殖周期是2年,可要想在大陳海域養2年黃魚,就可能面臨滅頂之災。
俞淳:大陳島地處的海域,正好是大黃魚越冬的臨界點,大黃魚耐低溫的極限是水溫8攝氏度。大陳島的海水溫度,歷史記錄是5.7攝氏度。也就是它低于8攝氏度的話,大黃魚在這里是存活不了的。
不能越冬,俞淳和其他養殖戶只能從福建買回半大魚苗,在大陳島接著養,而且必須在年底前全部賣掉。而俞淳要想實現自己的財富計劃,就必須改變現狀。
俞淳:這個情況,如果你產業要做大的話,這是嚴重制約我們發展的一個瓶頸,如果我們要把這個產業規模做大的話,我必須得解決一個越冬的問題。
而俞淳醞釀的計劃,不僅解決了過冬問題,還讓他的利潤提高到了同行的2倍,成就了年銷售一個億的財富。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計劃呢?
今天,記者跟著俞淳來到一艘特殊的船上,俞淳告訴記者,在接下來的一趟“接力養殖”之旅中,將為我們揭曉他億萬財富背后的秘密。
俞淳:今年的小苗要拉到福建去,這個是我們的活魚船,現在就開始裝魚。
俞淳說,只要趕在12月中旬以前,把今年的250萬尾小苗拉到福建基地,就能為來年帶來超過一億的財富。
可就在工人忙著裝魚上船的時候,一個突發情況,讓俞淳和他的黃魚苗走不了了。
俞淳:我們的深水網箱,檢查到,有可能有幾張網破了。
記者:破了多少網
俞淳:可能破了兩張。
記者:少了多少魚
俞淳:厲害的話,可能少了一半魚。在這里面,我們有將近一萬斤魚,可能就是有四五千斤魚已經跑出去了。
俞淳推測不止2個網箱破了,感覺到事情很嚴重,立馬下去檢查網箱。
俞淳:破了很多。
可這魚網在水里怎么會破了呢?
俞淳:你看,這個就是從網邊上摳下來的附著物。我洗一下,像這個附著物,你看這個是藤壺,這個是牡蠣。
記者:都是貝類嗎
俞淳:都是貝類,像這樣的貝類,它很鋒利。
記者:割手
俞淳:對,割手。它可以把網上的網線磨斷。
記者:越長越大。
俞淳:越長越大,越長越鋒利。
破了的網箱撈上來的魚少,今天裝不完魚船就走不了,俞淳開始著急了,拿出手機盯著日歷看起來。
俞淳:今天是12月9日,農歷是22日,我們叫小潮的時候,潮流會比較緩和,接下來它就會一天比一天大,得趕緊把這些魚都裝到南方去。
潮水越大,運魚死傷就越嚴重,而此時海水溫度也快接近10度了。要想明年實現一個多億的銷售。今年的250萬尾黃魚苗必須盡快運到福建過冬。
中午,俞淳的黃魚苗終于出發運往福建基地。可是,剛出發,俞淳就開始不停地把船倉里的魚苗撈出來扔掉。
記者:這個魚不要了嗎
俞淳:這個魚不要了,這個魚不會存活了。
記者:這樣撈一趟,對這個魚還是有影響的。
俞淳:這個影響還是蠻大的。由于工人操作的時候,它會有應激,有擦傷,這些都是擦傷,包括這個都是擦傷,
記者:它其實就很難存活了。
俞淳:很難存活了,它就是能存活也不會很久。
記者:折騰嗎
俞淳:就是要給他折騰
這明明看上去是折騰魚的事,俞淳卻說越折騰越賺錢。這些運到福建過冬的黃魚,到底藏了什么玄機呢?直到晚上,魚苗都穩定了,俞淳才終于向記者揭曉了謎底!
俞淳:我們能把這個魚安全的運往南方的話,就為明年打好基礎,明年的銷售肯定會超過一個億。
這就是俞淳設計的“接力養殖”模式。俞淳告訴記者,這其中藏著的財富秘密,讓他2017年多賣出了1300萬,銷售達到一個億。
俞淳:像這個魚冬天,如果我們留在北邊的話,它就休眠了,休眠了它就不會生長了,在寒冷的天氣的情況下,它就過不了冬。就會造成大批量的死亡。如果冬天的時候把它放到南邊去,它會吃食,就會生長。一個冬天過來以后,現在這個魚可能是三兩多一天,過了冬以后,在南邊生長的話,它可能就會長到半斤多,就會增重二兩多,將近三兩。一條魚價值會增加七八元錢。
一條魚能多賣7、8元,俞淳2017年一共有170萬尾黃魚銷售,為他增加了1300萬的收入。可這些接力養殖的黃魚,又是如何能讓他賺到同行2倍利潤的呢?
俞淳:給你找兩條以后準備做種魚,條型比較好的魚。
記者:這條魚就是了嗎
俞淳:像這樣的魚,它就可以做種魚,它個體比較大,比較健康,條型也比較好,到明年,它應該能長到一斤半左右。我們就把這個魚做成種魚。繁育下一代。
育苗成本是一尾7分錢左右,而買苗的價格在1.5元左右,成本相差一倍。俞淳在2010年培育出了自己的野生黃魚苗,是大陳島唯一能育苗的黃魚養殖戶。有了自己的黃魚苗,俞淳就能養出品質更好的黃魚。
俞淳:用這個挑選出來的魚,做種魚的話,節約我們自己繁育的成本,第二個就是苗體比較健康。成本的話,像我們自己繁育的話,一般會出到1角錢,在市場上買的話,可能要到一角多錢。差不多要接近一倍。
這樣接力養殖,每條魚能多賣7、8元,育苗成本也只有同行的一半。一條一斤的深海黃魚,同樣賣價55元,只有俞淳的成本能控制在20元左右。而其他養殖戶則要35-40元,俞淳能賺到同行2倍的利潤。
雖然利潤提高了,可網箱破損的問題,不斷給俞淳造成損失。
員工:破了破了
記者:破了這個魚跑得多嗎
員工:大概有三分之一
記者:跑了三分之一是跑了多少條
員工:將近一萬五到兩萬條
這幾天工人發現又有網箱破了,現在要把破損網箱里的黃魚轉移到其它網箱,破損嚴重的,魚跑掉了一半,一下就損失五十多萬。
員工:怎么不辛苦,辛辛苦苦養起來的。跑出去了,撈都撈不回來。
除了破損,網衣被大浪沖擠的時候,魚就容易擦傷。而俞淳改進養殖方法后,不但解決了這些問題,還把黃魚的價格每斤提高了20元。
俞淳:深水網箱的這些問題暴露出來以后,對我們養魚的人來說,就是想養出一條更好的魚,我們在尋找有什么辦法把這條魚養得更好,主要考慮的就是不斷更新更先進的養殖設備。
2016年,俞淳投資2 000萬,在大陳海域建成了這個23萬平方米的海上銅圍網。有了這個大銅網,俞淳養出了品質更高的大黃魚,每斤比原來貴上20元。
再加上銅網不會附著貝類,首先不會破損導致魚跑掉,而且能保持水體通暢,減少病害。
俞淳:野生大黃魚的話,它是生存在水下60-80米這樣一個水深的漁場里面,我們深水網箱的深度是8米,而我們現在這個銅網的深度是,漲潮以后達到20米,第二個就是,水體越大它活動的空間越大,魚的體型包括肉質,它肉質的肌肉結構,也會更好。
2017年俞淳一共有170多萬斤黃魚銷售,銷售額達到一個億。
俞淳:其實我在這里整整待了20年,我當年來的時候才30歲,今年已經50歲了。也就是說,我把我人生最好的時間,也留在了大陳島,我希望我這輩子就是說,把這條魚養好,作為我個人的人生目標。
在節目中,俞淳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怎么養出一條更好的黃魚”,而他在養殖黃魚過程中的每一次創新和突破都源自于對這個問題實實在在的探索,他用他的創業人生,講述了“一個人一輩子就為養好一條魚的故事”,也只有這樣才能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致富經首播時間:周一至周五 21:17—21:47
致富經重播時間:周一至周五 13:42—14:12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