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09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央視網消息:這是一種兇猛的魚。這也是一種劇毒的魚。這還是一種值錢的魚。看福建漳浦的戴慶陽,如何用一條不一樣的魚,在五年時間里打造出一個8億元的產業。
功夫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符號。很多人出國,經常被問,你會功夫嗎?要是能比劃兩下,那別人看你的眼神可不一樣了。今天節目的主人公,福建漳浦的戴慶陽,他從小就有一個功夫夢,苦練幾年后來還當了教練。可讓人想不到的是,靠著從功夫中悟出的道理,幫著他從一條魚上發現商機,五年時間就賺得了千萬財富。現在就讓我們去看看這個頗有傳奇色彩的故事。
這一天,戴慶陽要帶記者去看看,他的池塘里正在撈一種特別的魚,可是還沒走幾步,記者就突然被叫住,說不能再往前走了。
村民:前面先不要過去,那個是入口,不要站在那里。
一般撈魚的現場都很熱鬧,可奇怪的是這里撈魚卻很安靜,工人們連大聲話都不敢說。
戴慶陽:這個要很注意,很小心。
戴慶陽:他們非常的認真,非常仔細,連說話都不敢說。
戴慶陽要撈的魚,到底是什么魚呢?記者看到工人們小心翼翼地拉網,生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以至于前功盡棄,撈不上來魚,可這一網下去到底能撈上來多少,戴慶陽心里也沒底。
戴慶陽:這里面有5000斤,50擔,如果抓的時候不心,有個漏洞的話,剩下不到幾百斤,這個也很正常。
為了不讓魚跑掉,工人們只能這樣慢慢地把魚,往之前布好的魚網里趕,眼看就要收網了,戴慶陽才松了一口氣了。
戴慶陽:目前看里面魚的滾動,應該是有比較好的收獲,今天可以滿載而歸了。
四個工人,忙了兩個多小時,魚網總算合龍了,戴慶陽迫不及待要帶記者下池塘里去看看,可還沒走幾步,記者就發現有不對勁兒。
記者:冒著生命危險來抓魚,小心。
這話音還沒落,攝像記者那邊又出狀況了。
記者:啊!小心,快點.
戴慶陽:我給你拉住。
經過一陣忙亂,我們總算看到了戴慶陽要捕撈的魚,他要捕的其實是河豚。
河豚,又被叫做吹肚魚,在被抓時會迅速吸氣,鼓得像一個皮球。
戴慶陽:鼓氣是保護自己。
記者:不是因為生氣了。
戴慶陽:對,為了保護自己。
記者:這個位置,整個肚皮上都是刺。
戴慶陽:對。
記者:這個會很扎嗎,一般魚很被這種刺扎傷嗎?
戴慶陽:不會,它主要是保護自己,
記者:就是把對方嚇走。
戴慶陽:對。
記者:不過真的很扎的。
河豚鼓氣其實是在裝死,一遇到威脅就鼓氣裝死,看起來像在耍無賴,但實際上河豚卻很兇猛的。
河豚不僅兇猛,還有自相殘殺的習性,別看河豚在水里看似很平靜,但是它們經常會打斗,撈上來的河豚,或多或少都有傷。
戴慶陽:你看看,很厲害。
記者:它很兇呀。
戴慶陽:對。
記者:尾巴都被咬爛了。
記者:看看,給大家看一下這個牙,這牙齒超級厲害,
戴慶陽:跟人一樣,
記者:手是不是要小心點,不能離它太近。
河豚很兇猛,也很值錢。
記者:你手上這一條現在能賣多少錢?
戴慶陽:這一條差不多50元,
記者:50元一條啊?
戴慶陽:對。
記者:就這么一小條?
戴慶陽:對,差不多50、60元,如果煮好的話,這一條差不多要賣100元。
一聽河豚這么值錢,記者也想抓一條上來看看,可河豚那么兇猛,記者心里多少有點害怕,遲遲下不了手。
記者:這里好多魚,心里有陰影。
戴慶陽:你這個手往后面,從后面抓就沒有關系,你不要往前面,在前面抓的話,把你的手給咬到了,
戴慶陽:對!你抓得很正確。
記者:它勁兒好大哈。
戴慶陽:對。
記者:好像皮球。
記者:差不多跟臉一般大了吧,有嗎?
記者:不動它,氣就消掉了,真的一進水就消掉了。
河豚很兇,但讓人害怕的,并不是它的兇殘,而是它的毒,河豚含有劇毒,戴慶陽在處理河豚時候,特別小心,生怕出任何差錯。
戴慶陽:處理這個卵巢一定要小心,卵巢就是最毒的,一兩克卵巢可以毒死一頭牛,宰殺過程非常嚴格,絕對不會去加工野生的河豚,
記者:為什么這些水龍頭就一直開著?
戴慶陽:水一直在這樣沖洗,我們把血液都沖洗掉,這樣的話血液慢慢會流出來,血液流得越干凈,河豚的毒素就會越低。
戴慶陽就是靠著這種又兇又毒的河豚,在短短五年時間,實現了千萬財富,在他的帶動下,當地河豚也發展成一個有8億元規模的產業。可誰都想不到,戴慶陽養殖河豚卻是一個意外,當初養河豚是為拯救另外一個的寶貝,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戴慶陽從小就有一個功夫夢,初中畢業之后,他去福州學功夫,后來還當上了教練,可就他在22歲時,功夫夢卻做不成了,他被父親叫回了家,結婚!
戴慶陽:結婚了,就在那種情況之下,6月份生了個兒子,到8月份,我就被我父母親趕出來,自己去去創業,當時我們還年輕,剛出來的時候感覺很空,空空的心里也沒什么底。
在農村,一般來說結了婚,又有了小孩,就意味著要獨立門戶了,戴慶陽的父親,讓他出去創業,那時他也不知所措,但是幸運的是他很快就發現了一個賺錢的機會,而這賺錢的機會就藏在這黑夜里。
記者:我們為什么非得晚上來撈,不能白天來撈嗎?
戴慶陽:晚上才可以撈得到,白天撈不到,白天它都會鉆到沙泥里。
戴慶陽說他要撈的東西很值錢,在20年前一斤就能賣200多元,即使是現在一斤也能賣100多元,這到底是什么值錢的東西呢?還非得晚上來撈,戴慶陽帶著記者在池塘里,摸黑找了好大一圈才找到,可當把地籠拉上來后,看到的結果卻有點失望。
記者:看一下,其實只有一點點蝦,連筐子底都蓋不過去。
戴慶陽帶記者要找的值錢的東西,其實就是斑節蝦,春節期間斑節蝦賣價很好,是平時價格的兩倍,但是由于天氣太冷,很難捕到,他只能晚上來試試運氣,
戴慶陽:現在天氣特別冷,這些蝦今天晚上不高興,它就不起來。
三四個人,放了十幾個地籠,折騰了大半個晚上,才收獲這么一點斑節蝦,但是戴慶陽卻覺得這已經很劃算了。
戴慶陽:這個蝦一斤都要一百多元,在春節的時候有時還要兩百元左右,這里差不多有一斤多,差不多值得一兩百元。
記者:就這點兒就一兩百元?
戴慶陽:對。
記者:我都不碰了。
戴木川 經銷商:現在天氣比較冷,都不好收了,價格比較好,人家就要抓啦!
戴慶陽在斑節蝦池里套養河豚和花蛤,每畝平均穩定收入在3萬元左右,可是在沒有套養河豚之前,他也和周圍的村民一樣,陷入一個養蝦不賺錢的怪圈,養一年蝦,能不能有個好的收成,全憑運氣,運氣不好的話,連300元一畝的塘租都賺不回來。
戴慶陽:那一年毀滅性的全死了,我一條蝦都沒有抓到。
戴儒仲 福建省漳浦縣東坂村 養殖戶:收成結果真是的靠運氣,反正也沒有辦法。
戴俊明 福建省漳浦縣東坂村 養殖戶:很慘了,有的這個蝦塘賣掉,有的銀行貸款還不起,有的欠別人的債,這里整個海區都是這樣。
原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這里就大面積養斑節蝦,剛才開始時,養斑節還是很賺錢,可養了一段時間后,斑節蝦就容易生病死亡,養蝦已經很難賺到錢了。
鄭志堅 福建省漳浦縣海洋漁業局 高級工程師:(斑節蝦)生病的話,它會互相傳染,有時候會達到顆粒無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只能做到預防為主,一旦發現有病毒暴發,就沒有辦法。
那時斑節蝦雖然賣價很高,一斤能達到200多元,但是當時村民養蝦就是賺不到錢。他們往蝦池里套養過石斑魚、鰻魚、黃花魚,嘗試過很多方法,但效果都不是很好,那該如何找到出路呢?
萬物相生相克,戴慶陽順力而為,以巧制勝。他把功夫里悟到的東西用到養殖上,不僅打破了養斑節蝦不賺錢的怪圈,還同樣一畝池塘賺到以前三倍的錢。
戴新利 福建省漳浦縣東坂村 養殖戶:我們這邊養殖戶都稱他為老大,(起)帶頭作用,你看他每一池,養起來都是高產,而且規格又好又漂亮。
戴慶陽:一個蝦池如果能抓到一萬斤,那可以會值得一百多萬,馬上就可以成為百萬富翁了。
戴俊明 福建省漳浦縣東坂村 養殖戶:搞這個實驗什么的,都是他帶動的,現在賣價很好,算是他們的功勞。
戴慶陽,又是怎樣靠著從功夫中悟到的道理,幫助大家賺到更多錢的呢?
養斑節蝦不賺錢,為了維持生計,戴慶陽只能跑到市場上販魚賣,有一天,他在市場上打聽到一個消息,而這個消息讓他很興奮。
戴慶陽:當時河豚價格很高的,我們發現河豚有商機,銷到江蘇那邊去,一斤就有幾百元。
李秀麗 江蘇省揚中市經銷商:剛開始河豚價格很好,都是330到360元(一斤),那很賺錢。
戴慶陽想把河豚,和斑節蝦、花蛤進行套養,可是河豚不僅兇猛,還有劇毒,如果把河豚投入到蝦池里,河豚把斑節蝦全吃了,那不賠大了嗎?
戴爐勇 福建省漳浦縣東坂村 村民:感覺就像賭博一樣,就是說如這個弄好了,可能會賺大錢,如果做不好的話,就是什么都沒有了,等于說是血本無歸了。
戴慶陽:聽到這個河豚的價錢太高了,我們也想去嘗試一下冒險一下,去冒險一下,(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才去養這個河豚。
河豚投進蝦池,河豚就會開始抓蝦吃,斑節蝦自然也不會束手就擒,會想辦法逃跑,而那些不健康的蝦,跑不快的蝦,就會被河豚吃掉,這樣不僅切斷了病源,還增加了蝦的活力,而河豚和斑節蝦的排泄物,又成了花蛤的天然餌料。
戴慶陽:如果沒有河豚的話,我們根本就養不了(斑節蝦)。我們這個合同就是我們的救星。
鄭志堅 福建省漳浦縣海洋漁業局 高級工程師:河豚會吃掉有病的對蝦,切斷對蝦病毒的污染源,花蛤又是立利浮游植物凈化了水質。
河豚、斑節蝦和花蛤,放在一個池塘里混養,怎樣投放它們才會相安無事呢?戴慶陽經過不斷的嘗試,找到了一個合適的比例。
戴慶陽:這個河豚你放的太多,蝦都被吃光光了。那你放得太少,他又起不了作用。所以我們一畝地大概在150斤(河豚苗)
以前用“斑節蝦和花蛤”的套養模式,平均每畝收入在1萬元左右,現在在戴慶陽的帶動下,采用“河豚、斑節蝦和花蛤”的這種套養模式,平均每畝收入在3萬元左右,同樣的蝦池賺到更多的錢。
鄭志堅 福建省漳浦縣海洋漁業局 高級工程師:搞這個生態“河豚魚+蝦+貝”混養,不會再出現一個極端顆粒無收的局面。
戴慶陽:三個合在一起,一畝地將近可以收到3萬塊的收入。跟以前比起來的話,那就差別很大了,以前根本就賺不了錢吶,有時候還要賠本。
聽說戴慶陽套養河豚賺錢了,大家都跟風套養上了河豚,河豚的養殖面積一下就擴大達到了一萬多畝,可就在大家還在等好收成時,一個危機正慢慢逼近。
河豚常見的品種有40多種,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都有養殖,河豚是一道美味,但毒性很大,從1990年開始,國家有關部門明確規定河豚不得流入國內市場,我國養殖的河豚,主要外銷到日本、韓國。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從2008年開始,河豚的價格和需求都開始萎縮,2008年以前年出口量2萬多噸,可到了2012年,年出口量不到1萬噸,下降了一半多。
戴慶陽:一斤就降到了十幾元錢,養一斤河豚要虧一斤河豚,養得越多虧得越多。
李秀麗 江蘇省揚中經銷商:是金融危機,出口停掉了,(價格)便宜下來,降到了10多元。
河豚外銷受阻,價格下降,2012年,戴慶陽一年就就虧了兩百多萬,他覺得再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得盡快找出漏洞,尋找機會。
戴慶陽:當時我們只知道怎么養,大家都知道是銷到江蘇的一個地方,但是不知道到底是哪個地方,在銷售這個我們的產品。
戴新利 福建省漳浦縣東坂村 養殖戶:(河豚賣不出去)頭疼,今年養了,賣不出,又要投在另外一池,再養一年,有點甚至養了三年才賣。
2013年,戴慶陽跑到江蘇省揚中市轉了一圈,然而就是這次江蘇之行,讓他發現了機會,不僅順利的把河豚賣出,度過行業危機,還讓河豚賣上了好的價錢,那他在江蘇揚中到底發現了什么機會呢?
戴慶陽:揚中市每家店都有在銷售河豚,當時這樣想,揚中他們銷售量那么大,如果我們漳州這個地方也能跟揚中一樣的話,那么這么銷量、價錢一定會很可觀。
李秀麗 江蘇省揚中經銷商:我們那邊江蘇揚中吃河豚就是春天吃河豚,有個叫拼死吃河豚,都知道有毒,但是又要嘗試,又想吃,知道好吃,就叫做拼死吃河豚。
戴慶陽了解到一個信息,原國家衛生部發布的禁止河豚流入市場的管理辦法,在2010年12月被廢止了,更讓他興奮的是,河豚還被列為新食品原料,他從這個細微的變化中看到了一個機會。
那時在戴慶陽他們那里,雖然養殖河豚有近二十年的歷史,但是敢吃河豚的人都很少,更別提開河豚題餐館,戴慶陽覺得自己可以開一家,但是周圍人一聽說他要開河豚主題餐館,都覺得不大靠譜。
戴爐勇 福建省漳浦縣東坂村 村民:以前剛開始叫我吃,打死我都不吃,人家說拼死吃河豚,我也怕死呀。
倪恭賢 福建省漳浦縣東坂村 村民:怕出事嘛,因為每天都出事,萬事出事的話,你這個店就民了黑店了,誰還敢去吃。
戴爐勇 福建省漳浦縣東坂村 村民:大家在一起討論的時候,這個(店)估計開不了(多久)。
記者:你覺得半年一年就倒閉了?
村民:對呀。
2013年,戴慶陽從江蘇請來老師,培訓河豚控毒烹調,通過培訓,他掌握了河豚控毒烹調技術,也取得了河豚烹調資格證。2014年元旦,他投資100多萬,在當地開了第一家河豚主題餐館,可讓他傷心的是,餐館門可羅雀,基本沒人到他餐館吃河豚,開店半年多,不但沒有賺錢,還賠了二十多萬。
戴慶陽:冷冷清清的,有時候一天見不到一個客人,一桌(客人)都沒有接到,那時候心里有點感覺是不是真的錯了,當時還是不死心,當時我想應該是暫時的。
面對困境,要沉得住氣,尋找機會,一擊中的。
餐館如何讓人知道,并且打消對河豚的顧慮呢?戴慶陽仔細分析后,他找到了當地的媒體,并自己現場演示河豚做法,即使是現在每做出一道菜,他都自己先嘗試一下。
記者:那怎么認人相信你這個就肯定沒有毒?
戴慶陽:是這樣的,如果你怕,我現場宰殺給你看,如果你怕(吃),我可以現場吃給你看,現在我試一下,吃給你看一下,你可以大膽地吃了,我已經沒事了。
通過媒體的報道,2015年,戴慶陽開的河豚主題餐館,在當地開始有了一定名氣,從那時以后,總算顧客到他店里吃河豚。
朱煥明 消費者:老家湖北。原來想吃不敢吃,剛才趁著過來看看,朋友聚聚,正好來吃。
陳啟順 消費者:遠方來的朋友,要請他們吃一下我們這邊的特色。
剛開始的時候,河豚菜品很少,一般都只是紅燒和做湯兩種。如何讓河豚更有引力,戴慶陽想到了還對菜品進行升級,開發出幾十種河豚菜,而且這些菜都做得很好看。
戴慶陽:這樣會吸引很多游客,過來邊吃,邊攝像,拍小視頻,或者拍照片,幫我們宣傳,通過他們的宣傳還是很快的。
林麗娟 消費者:拍一下照發到朋友圈,讓大家知道這個河豚。
林錫輝 消費者:介紹朋友過來吃。
通過幾年推廣,河豚餐飲業在當地開始發展,并形成一定規模,帶動了河豚在本地銷量,河豚每年總產量的40%,能在本地銷掉。
戴坤山 某農莊的老板:通過他們推廣,很多外地人慕名過我們這里來吃河豚,整個鎮里面差不多每個餐館都有河豚吃。
2016年9月,國家有條件放開紅鰭東方豚和暗紋東方豚生產經營。戴慶陽對河豚進行深加工,生產河豚餃子,河豚魚丸、河豚酒,河豚面膜等一系列產品。在他的帶動下,河豚在當地發展成“產、供、銷、游”一體的產業,產業規模達到8億元。
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戴慶陽是他們村的村委會主任,一直琢磨把河豚產業發展壯大起來,平日里他關注政策變化,并敢于嘗試,敢于創新,在他的帶動下,當地河豚發展成為有8億元規模的產業。產業興旺需要更多的鄉村能人,從而推動鄉村振興。
致富經首播時間:周一至周五 21:17—21:47
致富經重播時間:周一至周五 13:42—14:12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