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鮑魚養殖戶 魏九富:“一斤3到5個,一斤能賣到320元。”

鮑魚 記者:“當初是不是特別出乎你的意料,這么能掙錢?” 鮑魚養殖戶 魏九富:“對!每個鮑魚的利潤達到10元錢,5萬多個,我賺了50萬元。” 輕輕松松就賺了50萬元,這讓別的村民羨慕不已,原來這種不起眼的“牛眼睛”竟然有這么高的利潤。消息迅速傳開,島上不少漁民原來養海帶、紫菜的都紛紛改養了鮑魚。 鮑魚養殖戶 江春霖:“鮑魚那個利潤,經濟比較高還比較輕松,那個海帶很辛苦。” 于是短短的三年時間,南日島30%的漁民都養上了鮑魚,養殖面積一下子擴大到80畝海域,南日島本來就以海帶、紫菜養殖為主,養了鮑魚后他們就直接用海帶、紫菜等來喂鮑魚,節省了不少飼料成本。 鮑魚養殖戶:“這個鮑魚,就是三天喂一次,像今天這個喂了,就是到大后天再喂。” 記者:“它食量是多大?” 鮑魚養殖戶:“一般就是這一箱放這么多,就差不多有一斤了,就是這一串,就是這一箱差不多要放一斤海帶。” 記者:“夠不夠它吃?” 鮑魚養殖戶:“這差不多吧。” 小鮑魚 隨著養殖面積不斷地擴大,養殖戶們逐漸發現一個問題。當地沒有鮑魚育苗場,只能到大連去進苗,可是路途遙遠,鮑魚苗經常在半途中就發生了死亡現象。 鮑魚養殖戶 劉國英:“風險很大的,運輸回來,運飛機回來的,那個空運運不好就完蛋了。” 盡管鮑魚苗事先打包好,但有時運上飛機晚點就會缺養而死,一旦死亡損失就非常慘痛。 鮑魚養殖戶 江春霖:“那個造成的后果也很可怕,幾十萬、幾百萬的經濟損失。” 哪怕偶爾出現一次意外,一年下來全島的經濟損失就不可小看。看到運苗的高風險,劉志清等人就想到能不能自己培育鮑魚苗,于是2003年春,他們決定到大連去請技術人員來培苗,可去了幾趟都空手而歸。 鮑魚苗培育場老板 劉志清:“不好找,跑了好幾趟,當時他們對這邊也不是很了解。” 跑了幾趟都沒有技術人員愿意跟他回福建培苗,這時,劉志清想到能否用豐厚的待遇來吸引技術人員,于是把新酬提高一倍。 鮑魚苗培育場老板 劉志清:“底薪就是3000元錢一個月,給那個技術人員,收入的15%給他,給他抽成。” 記者:“這在大連他能享受到嗎?” 鮑魚苗培育場老板 劉志清:“大連那邊只有6%到7%左右吧。” 小鮑魚 銷售額15%的提成,跟大連百分之六、七相比,高出一倍多,林河春看到江春霖開出的條件于是決定到南日島來試試看。 鮑魚苗培育場技術員 林河春:“這邊條件就比較好一些,發展空間挺大的。” 除了提成高,再就是南日島上沒有培苗場,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于是林河春到了南日島后,就用當地的皺紋盤鮑魚為母本與日本盤鮑魚為父本雜交出本地的鮑魚苗。這種苗因為整個繁殖過程都在島上進行,所以和大連的鮑魚苗相比不存在需要適應環境的過程。 鮑魚養殖戶 江春霖:“比如大連的,它的苗非常好,但是這里的水溫高習性受不了。” 鮑魚苗培育場技術員 林河春:“那像我們在這邊馬上抓下去放,就馬上適應,長勢就比較穩,比較快,成活率也高。” 成活率高,并省去了高額的運費,這種當地的鮑魚苗很快就吸引養殖戶前來購買。 記者:“現在買苗方便吧?” 鮑魚養殖戶:“買苗是很方便的。” 記者:“都上哪兒買呀?” 鮑魚養殖戶:“一般我們這個本島上面比較多,養殖這個鮑魚苗的多。” 鮑魚 記者:“現在這個苗好的一粒多少錢?” 鮑魚養殖戶:“差不多有1元、1元多。” 鮑魚苗賣得快了,就意味著林河春的提成就高了,2006年,他所在的培苗廠一年就賣出價值500萬元的鮑魚苗,他的提成也非常可觀。 鮑魚苗培育場技術員 林河春:“抽成呀,這個500萬,差不多五六十萬。” 高提成很快吸引更多的技術人員前來南日島培苗,短短的兩年時間,南日島的鮑魚培育場就達到三十多家。如今養殖戶們不再需要到外地進苗,養殖的規模也進一步擴大。 因為南日島的養殖環境不可復制,非常適合鮑魚的生長,2007年9月,南日島鮑魚還通過國家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的審查,并獲得正式批準。產品地理標志獲得后南日島的鮑魚在市場上更受歡迎了。 消費者:“比較脆,而且不怎么會縮水。” 消費者:“它這個正宗南日鮑就是煮下去,胖胖,吃下去脆脆甜甜的,不一樣,跟其他鮑魚不一樣。” 因為獨特的品質南日島的鮑魚一公斤總是比別地方的鮑魚貴二十元左右。僅僅10年時間,南日島就從過去一個不養殖鮑魚的小島發展成鮑魚、鮑魚餌料一條龍養殖的島嶼,以鮑魚有關的產業2007年產值達到8億元。 本文由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提供,詳細內容請登陸央視國際網站CCTV-7《致富經》欄目查詢!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