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本期養蝦視頻
孫文慶:“有區別,這是咸水蝦,不是淡水的,淡水的它的質量,它就不好吃,這個是肉緊,你要是肉不筋道。”
徐俊和:“淡水的比這個最少差2塊錢,最少差2塊錢,這能賣16元,那個就賣14元,就那樣的。”
記者高潔:“趙子峰在鹽堿地養蝦獲得了成功,很多農戶紛紛效仿,就我現在所在的前寨村,在2003年到2004年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鹽堿地養蝦的 面積就從70畝一下發展到700畝,然而到了2004年6月,就在養殖戶們紛紛準備收獲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池塘里的蝦接連不斷地死亡。”
2004年6月的一天傍晚,張會亭鄉對蝦養殖戶郭瑞城,像往常一樣去巡塘,卻看到了讓他異常緊張的一幕。池塘邊浮上來很多蝦,而且有的已經死了
滄州市海興縣張會亭鄉前寨村郭瑞成:“這個蝦的本身都是紅的,不死的那個呢,游動特別遲緩,對蝦來說,沒有毛病的話它不上這個邊上來。”
接下來看到的事情讓郭瑞成感到更加恐慌,他圍著各個池塘一看,70畝池塘都出現了這種情況。更讓他沒想到的是,從村里的其他養殖戶那里,也陸續傳出 對蝦生病和死亡的消息。對蝦死亡像瘟疫一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全村蔓延開來。從6月中旬到七月中旬,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全村40多戶700多畝對蝦 幾乎全軍覆沒,損失150多萬元.
額記者:“你那時候你的蝦死了沒有?”
滄州市海興縣張會亭鄉前寨村村民姜樹明:“也死了。”
滄州市海興縣張會亭鄉前寨村村民姜樹明:“大約40多戶吧。”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對蝦接二連三的發病甚至死亡?郭瑞成趕緊向滄州市水產局求助。
滄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研究員楊樹娥:“鹽堿地的那個水產養殖,它關鍵技術就是在水質調控上,如果鹽堿水不經過監測,不通過調控,它直接養蝦是不可能的,是養不出蝦來的。然后我們一看,它這個蝦體,它發白,就是很明顯的缺改良劑的癥狀。”
一開始,水產部門為調動養殖戶積極性,免費贈送用于調節水質的改良劑。后來規模發展起來,就由養殖戶自己購買。而養殖戶怕花錢,有的用量很少,有的甚至沒用就開始養殖,結果水質不達標,誘發蝦體發病,造成死亡。
郭瑞成:“當時的觀念就是,能有水就能養出蝦來,當時那個觀念,對這個調節這一塊不注重。”
水產部門協助養殖戶,及時對不達標池塘進行補救。吃了虧的養殖戶終于明白了水質調控的重要性,開始嚴格按照要求規范操作,先檢測水質,再進行改良。
滄州獻縣劉莊村村民馮運橋:“那必須得檢驗,每打出十米去就得檢驗一次。”
從此以后,對于水質調控,養殖戶們再也沒有麻痹大意。但一段時間之后,郭瑞成卻發現養殖中又出現新的問題。剛開始養蝦,一畝池投三四萬尾蝦苗,純利潤能達2000元左右。而現在蝦的密度卻不能太高,否則就出現發病甚至死亡,這又是什么原因呢?
記者高潔:“鹽堿地養蝦是一池水出一池蝦,也就是在這樣的鹽堿地上,挖出一個池塘來,用地下滲出的水來養蝦,雖然水質進行調控,但是因為沒有條件換水,經過幾年的養殖,,到了2005年,養殖戶們感覺到他們養蝦的風險越來越大。”
記者:“這個泥怎么這么黑呀?”
郭老板:“它主要是池子老化了,時間長了,魚的糞便和殘餌造成的。”
池塘老化,藻類增多,蝦一旦生病。養殖戶就顆粒無收。解決這個問題的理想辦法是清塘換水,而鹽堿地換水成本太高,這恰恰是養殖戶所達不到的,。
2005年4月,郭瑞成在水產部門的指導下,在池塘底層投放1萬尾蝦苗,并在上層混養了100尾白鰱。因為白鰱是專吃藻類的魚類,這樣不僅水環境改善了,而且蝦的品質也有所提高。
郭老板:“你看這個蝦,實線特別好。”
這個蝦特別健康,從體表外觀,從實線這一塊,肝臟,特別好。”
記者:“這個線越黑越好?”
郭老板:“對,這是健康的蝦。”
從體表純淡水養出來以后有土腥味,這個沒有土腥味。”
套養白鰱。畝收入比原來增加一千元,達三千多元。如果蝦生病,還有魚的利潤,既降低風險,又增加效益。接著,郭瑞城又混養了鯽魚和梭魚等其它魚類, 進行立體養殖。這種鹽堿地魚蝦混養的立體生態模式,開始在全市被推廣。現在滄州市鹽堿地漁業開發總面積6萬畝,實現漁業產值1。2億元.
本文由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提供,詳細內容請登陸央視國際網站CCTV-7《致富經》欄目查詢!
注: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