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這里是山東省的沂南縣,現在,當地肉鴨的年出欄量將近一億三千萬只,年產值超過了12億元,是遠近聞名的肉鴨養殖大縣。然而,發展到現在的養殖規模,沂南縣卻只用了六年的時間。
他叫湯文志,是沂南縣最早養鴨的養殖戶之一, 2002年7月,他花2萬元錢建了個大棚,從山東省青州市進了5000只鴨苗開始養鴨子,在當地還算是新鮮事。
山東省沂南縣楊坡鎮 養殖戶 湯文志:“一個棚,就是當初我就在這個地方建的,建這一個棚呢,是投入了2.2萬多元錢,是100米長,8米寬,這一批養鴨能養5000只,一個月就能出欄。”
山東省沂南縣楊坡鎮 村民 劉慶可:“全部挖了網以后,用推土機挖了推平,一看,簡直是胡鬧那時候。”
養鴨子當時在以種植大棚蔬菜為主的沂南縣農民眼里,還是個新鮮的項目。對于湯文志養鴨子的事情,周圍誰都不看好。沒想到,一個月后,湯文志把這5000只鴨子賣掉,竟賺了1萬多元錢。
山東省沂南縣楊坡鎮 養殖戶 湯文志:“當時呢,就是在2002年的時候吧,那時候它這個鴨苗價格就是1.5元一只,吃8斤料,就在7元錢的飼料,然后呢,能長到3.8斤到4斤這么個情況。”
湯文志養鴨子一個月就見效益的事兒一下子就傳開了,周圍的農戶也都開始跟著他養起了鴨子。
山東省沂南縣楊坡鎮 村民 湯興林:“28天,這一個鴨子賺1.5元,這個經濟挺好的。”
山東省沂南縣楊坡鎮 村民 劉慶可:“那羨慕,老爺們在一塊兒,我們經常議論,你看人家怎么怎么的。”
到2005年,隨著養殖量的增加,沂南縣政府以對外招商引資,對內鼓勵發展的政策,使當地迅速崛起了38家肉鴨加工廠,對鴨子的需求量一下 子擴大到了將近兩億只。當時,沂南縣的肉鴨年出欄量才不到一千萬只。市場對肉鴨的大量需求,和肉鴨養殖回報快的特點,使當地農民紛紛轉向肉鴨養殖。
趙光發以前靠種地維持生活,看到周圍有人養鴨賺了錢,縣里也建了不少肉鴨加工廠,他也準備養鴨子。可是建起了鴨棚,鴨子卻養不起了。
山東省沂南縣辛集鎮 養殖戶 趙光發:“那就是莊稼人錢少,一投資1萬多塊錢,還得去訂苗鴨,再訂料訂藥,哪那么多錢呀。”
而這時,過去做建材生意的梁召德也看中了肉鴨的市場前景,想把手里積攢的錢投進去養鴨子,卻租不到地方建鴨棚。就在他走街串巷為鴨子找地方的時候,碰上了趙光發。梁召德一想,既然租不到地,就干脆和趙光發合作鴨子,梁召德出錢,趙光發出力,鴨子賣出去以后分利潤。
于是他就花了9000塊錢買了3000只鴨苗,拉到了趙光發的鴨棚,并且提供飼料,說好等鴨子出售以后再算錢。
山東省沂南縣辛集鎮 養殖戶 趙光發:“完鴨以后把這個鴨送去賣給他,他把藥錢料錢什么一扣了,剩下的不就是我的嗎。”
山東省沂南縣 肉鴨養殖合伙人 梁召德:“我從飼料里面賺他一點錢,我給它飼料價格要高一點,因為我給他投資嗎,它飼料的話,一噸里我賺它50至60元左右。”
一個半月后,兩個人合伙把養大的這3000只鴨子賣到加工廠,賺得的5萬元錢,梁召德從中扣除鴨苗錢和飼料錢,剩下的6000塊錢都給了趙光發,而自己這樣在中間一轉手,就從養鴨子的13噸飼料里賺了1000多元錢。.
山東省沂南縣辛集鎮 養殖戶 趙光發:“它刨去了之后,我就賺這個利潤錢就是。”
記者:“你這樣一只鴨賺多少錢?”
山東省沂南縣辛集鎮 養殖戶 趙光發:“去了費就在2元錢上吧。”
山東省沂南縣 肉鴨養殖合伙人 梁召德:“我把鴨苗和飼料賒給農戶,農戶養大以后,拉到廠里邊,拉到廠里邊,我再把它鴨苗款還有飼料錢我得扣除,扣除以后,他掙多少,我再給他,我從中賣到肉聯廠,我一只鴨再賺0.6元錢。”
雖然看起來這筆買賣梁召德賺的少,可仔細想想,這反而是個更好的賺錢方式,既然自己沒有地方養鴨,那就出錢發展更多的養殖戶養鴨子,而梁召德不用動 手,只需要做合伙人,在養鴨和賣鴨之間轉一下手,就能賺一只鴨子0.6元的差價。雖然單只肉鴨的利潤低,可合作的養殖戶增加,也能積少成多。
山東省沂南縣 肉鴨養殖合伙人 梁召德:“我把資金全部投給養殖戶,我那樣的話掙錢一多一點,對我自己效益要高一點。”
今年清明節一大早,梁召德就沒閑著,他急匆匆地跑到鴨苗場,挑好了鴨苗拉上車就趕到了10公里外的養殖戶陳清云家里。
半小時后,梁召德運鴨苗的車就到了陳清云家,陳清云也是和梁召德合作的養殖戶之一,前幾天他剛剛賣掉了一批鴨子,梁召德就又拉來了一批放進了他的鴨棚。
記者:“你這一批進了多少鴨子?”
山東省沂南縣葛溝鎮 養殖戶 陳清云:“4300只。”
記者:“那鴨苗的錢怎么算?一只多少錢?”
山東省沂南縣葛溝鎮 養殖戶 陳清云:“鴨苗一只給我們這些養殖戶是3元,賣了一起算。”
像這樣跟梁召德合作的養殖戶有40多戶,每年從梁召德手里賣出的鴨子就有120萬只。
張慶芝原來是做豬飼料生意的,2005年,就在梁召德做養鴨合伙人后不久,張慶芝也看中了這個行當。她聯絡了肉鴨加工廠專門供活鴨,又出錢發展養殖戶,可供貨量卻始終達不到加工廠日加工12萬只鴨的要求。
山東省沂南縣 肉鴨養殖合伙人 張慶芝:“廠子一家八家的不成規模,屠宰廠沒法屠宰呀,我們是發展的大規模的才能屠宰呀,他開一個屠宰廠光一家八家養供不上呀,不是供貨得供上嗎。”
張慶芝覺得,單憑她自己一個人的資本和能力根本不能發展那么大的養殖量。于是就聯合了9個像她一樣的合伙人,成立個養殖合作社,一起發展和銷售。
山東省沂南縣 肉鴨養殖合伙人 張慶芝:“這是我們放的養殖戶都在這里,每家每戶不好計算嗎,我們不記帳,養殖戶欠著我們的,苗子欠我們。”
記者:“他們先給你簽這個?”
山東省沂南縣 肉鴨養殖合伙人 張慶芝:“欠苗的,我們放上苗以后,欠苗單給我們,再我們一批批地送料給他,每送一批料這個單給我們。”
記者:“這個苗錢誰出呀?”
張慶芝:“苗錢我們出。”
很快,張慶芝的合作社就發展了300多個養殖戶,成了當地最大的養鴨合作組織,他們把鴨苗和飼料免費發放給養殖戶,等鴨子養大以后再替養殖戶把鴨子 賣到加工廠。按照品種的不同,養殖戶養大鴨子,需要40天的時間,一只能純賺2~3元錢,養小鴨子,需要30天的時間,一只能純賺1~2元錢。
山東省沂南縣 肉鴨養殖合伙人 張慶芝:“大鴨6斤多,都到6.5斤了。”
記者:“小鴨是幾斤?”
山東省沂南縣 肉鴨養殖合伙人 張慶芝:“小鴨是3斤,3.8斤至4斤的。”
從2005年到今年,沂南縣的養鴨合伙人、養鴨合作組織和肉鴨加工廠,都用這種先養鴨子后算賬的方式帶動養殖,讓沂南縣的肉鴨養殖戶從原來的不足百戶增加到了5000多戶,這些在養殖和銷售的中間環節出現的專業合伙人,不但保證了加工廠的供貨量,也減少了養殖戶的風險。
山東省沂南縣人民政府 副縣長 張繁詠:“他們的信息比較靈,他們路子比較廣,他們并且還有一定的資金做支撐,在市場上這種中介人的出現,對我們整個養鴨產業發展應該起到了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
本文由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提供,詳細內容請登陸央視國際網站CCTV-7《致富經》欄目查詢!
注: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