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記者:“你都經銷幾種魚?”
記者:“哪一種魚最好賣。”
鰱魚批發商:“白鰱魚最好賣。白鰱魚價格便宜,肉比舷改郟叩鞍住!?
記者:“多大的魚好賣?”
鰱魚批發商:“2斤多、3斤多都好賣。太大了不好賣,老百姓吃不了。”
記者:“一條魚大概多少錢?”
鰱魚批發商:“一般10元左右。”
記者:“這魚從哪里拉過來的?”
經銷商 劉洪清:“本地拉來的。”
記者:“本地哪里的?”
經銷商 劉洪清:“瀘縣立石鎮的。”
記者:敖裉煺馀闃柿吭趺囪俊?
經銷商 劉洪清:“質量是蠻好的。”
劉洪清所說的立石鎮位于瀘州市的瀘縣,記者采訪期間這個市場里一半的鰱魚都來自瀘縣。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僅僅三年前,瀘縣還是一個經常發生旱災的縣城,別說養魚就是居民正常的飲水和農作物的灌溉都成了難題。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縣長 朱華:“我們縣每年水庫蓄水量只有1.3億立方米,但我們生產生活,需要用水1.5億立方米,這當中由于水利工程不足,帶來蓄水量不夠。”
盡管瀘縣雨量充沛,但是水利工程少,蓄水不足。當地政府為了解決干旱的問題,2004年初,興修了20000畝的微型水利工程,專門用來蓄雨水以備干旱時灌溉農作物。
瀘縣立石鎮下灣村村民 羅能友:“去年我村122畝面積的蓄水,已經救了350多畝的稻田。”
為了充分利用微型水利工程,2004年底,當地政府引導農民在小水庫里養魚。羅能友就是第一個從村里承包了122畝水面搞起了魚鴨混養,為了養魚他專門在魚塘邊搭起了鴨舍。
水面上養鴨,水下養鰱魚,羅能友就利用鴨子排的糞便喂魚,既節省了魚飼料,又解決了鴨糞便問題。
記者:“這鴨子一天得喂多少飼料?”
瀘縣立石鎮下灣村村民 劉子南:“一天要4包飼料。”
記者:“你養了多少鴨子?”
瀘縣立石鎮下灣村村民 劉子南:“養了1200只鴨子。”
記者:“這么多鴨子一天要排多少糞便?”
瀘縣立石鎮下灣村村民 劉子南:“排200斤左右。”
記者:“200斤鴨糞便夠不夠這么多魚吃?”
瀘縣立石鎮下灣村村民 劉子南:“夠了,基本上夠了。”
瀘縣水產漁政局長 張德明:“一畝塘能夠養鴨子,一般來講是30到50只。可以套養的鰱魚是一畝塘300尾左右。”
羅能友的這種養殖模式紛紛被村民效仿,2005年初,全縣的20000畝微型水利工程都搞起了魚鴨混養。很快,12個月過去了,魚塘里的鰱魚終于可以上市了。
記者:“這個多重 這條魚好大?”
瀘縣立石鎮下灣村村民 艾中順:“3斤多 4斤。”
記者:“這里邊像這種大的魚多嗎?”
瀘縣立石鎮下灣村村民 艾中順:“多,很多。”
記者:“今天這一塘能捕撈多少魚?”
記者:“這一網打下去就能撈完嗎?”
瀘縣立石鎮下灣村村民 艾中順:“撈不完的 至少要5次。”
2005年12月,艾中順等人把自己的第一批鰱魚拉到瀘州市水產品市場去賣時,發現市場上每天都有鰱魚源源不斷地從外地運往瀘州,價格最高的也只有2元錢一斤。
瀘縣玄灘鎮老油房村村民 羅開能:“每年我們這里到了冬天,湖北鰱魚就要殺到我們四川來。”
經銷商 曹繼成:“他們的量比我們四川的量要多出一倍多。”
原來,市場上大部分都是湖北的鰱魚,湖北省擁有上千萬畝的養殖面積,居全國第一,每年上市的鰱魚多達一百萬噸。一進入10月份大量的鰱魚從湖北涌入瀘州的市場,價格也就一路下滑,低至2元錢一斤。
特別在我們瀘縣范圍內,我所知道的最高的一畝產量就是600斤。”
即使價格一斤只有2元錢,但是湖北鰱魚因為產量高,養殖成本相對較低還是有利潤空間。可是對于瀘縣的養殖戶來說一斤2元錢就意味著要虧本。
記者:“有沒有錢賺?”
瀘縣立石鎮下灣村村民 艾中順:“沒有錢賺,虧本了。”
瀘縣立石鎮下灣村村民 羅能友:“一斤魚的飼料成本1.25元左右,人工工資得5.5角到6角,加起來就是1.8元左右,基本上沒有錢賺。”
辛辛苦苦忙了一整年,連辛苦費都沒有賺到,養殖戶們有些心灰意冷。
瀘縣玄灘鎮老油房村村民 羅開能:“白干了一年就沒有賺到錢,肯定心里有點難受。”
瀘縣玄灘鎮老油房村村民 羅開能:“魚苗培育大點,早點賣,搞反季節鰱魚。”
同時,養殖戶們還在養殖密度上做文章。
瀘縣立石鎮下灣村村民 艾中順:“原來兩畝塘一次下1000多尾魚苗,現在一次下500多尾 600多尾,下少一點,魚長得快一點。”
養殖密度的減小,鰱魚的生長速度相對就加快,原來10月份才上市的鰱魚現在提前兩個月上市。2006年8月份,正是高溫酷熱天氣,瀘縣的不少鰱魚都已長到2斤多,相繼可以出塘了,這一次,養殖戶把鰱魚拉到瀘州水產品批發市場上賣時,市場上的鰱魚果真寥寥無幾。
鰱魚經銷商 雷清德:“外地的魚、湖北的魚還沒有過來,湖北的鰱魚每年都是10月上旬才開始進來。”
湖北離四川瀘州將近1000公里的路程,他們一般只在 10月份以后捕魚,這樣鰱魚能耐運輸。瀘縣的鰱魚剛好打了時間差,8月份上市的鰱魚自然能賣上好價錢。
瀘縣立石鎮下灣村村民 艾天奇:“今年的價格最好。一般花鰱魚價格都好,都是4元到4.5元一斤。”
提前兩個月上市價格翻了一倍,盡管密度降低了總產量也就下降了,但農民總收入反而提高了。看到高額的利潤回報,2006年底,全縣都養上反季節鰱魚。
記者:“這多重,這么大的魚?”
瀘縣立石鎮柏楊村村民 周國成:“五六斤。”
記者:“你一年收入多少錢?”
瀘縣立石鎮柏楊村村民 周國成:“一年收入30萬元。”
利用微型水利工程魚鴨混養后,2006年,當地老百姓增加了12000萬元的收入。
注: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