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記者:“這個蝦為什么晚上賣啊?”
批發商:“小販回去白天賣,我晚上不拉來發給他們,他們白天沒有賣的,如果我白天發給他們的話,他沒有時間賣。”
每天凌晨1點左右,市場里就開始熱鬧起來,這樣的場面一直會持續到早晨六點半。
記者:“一晚上能賣多少?”
批發商:“一晚上能賣3500斤。”
記者:“那不少啊?”
批發商:“不少。”
記者:“從哪兒收的?”
批發商:“就在當地。”
固堤街道現在有6000畝蝦塘,每年可產南美白對蝦6000噸左右。除了濰坊當地,這些蝦還會銷售到山東省內的青島、煙臺和威海等地。
記者:“今天能賣多少?”
包樹壯:“3000多斤。”
記者:“價錢怎么樣?”
包樹壯:“價錢行。”
記者:“多少錢?”
包樹壯:“大約十五六元。”
記者:“從哪兒過來的?”
記者:“拉到那邊?”
刑世龍:“對。”
記者:“什么時候過那邊合適?”
刑世龍:“今天晚上發回去,明天早晨一兩點鐘發貨。”
濰坊市寒亭區固堤街道距離渤海灣只有二三十公里,土地含鹽量大,只能種一些耐鹽的作物。為了能更好地利用土地,當地人從2000年 左右開始挖池塘養起了南美白對蝦。南美白對蝦原產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上世紀九十年代,引進到我國海南、廣東一帶。因為成蝦價錢較高,所以北方一些地區 也逐漸開始飼養,但大多都是用淡水。在固堤街道卻可以用鹵淡水。鹵淡水是在當地打的井水,比海水淡,比淡水咸,適合南美白對蝦的生長。
范光欣:“往北邊不到十里路水就太咸了,調不出來,那個曬鹽都行了。往南就是淡水了,養出來的蝦質量不行。惟獨我們這個地方,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雖然有這個優勢,但是在頭幾年,固堤街道的養殖戶并沒靠養蝦賺到多少錢。
趙學軍:“我們養蝦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搞好這個蝦苗,蝦苗后一步就是飼料。”
曲守北:“當地苗咱也搞過,但是成活率太低,長起來的蝦不均勻,大的大,小的小。”
當時固堤街道有幾十個養蝦戶,一直以來都是賺少賠多。趙學軍在2003年之前,就賠了20多萬元。
趙學軍:“養蝦總是賠,這么老賠也不行,最后干脆就出去,跑出去找好的苗子。”
通過多方比較,2003年,趙學軍從江蘇省連云港市引進了適合的蝦苗和飼料,并且在當年就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趙學軍:“原來我們一畝產量是三四百斤,搞這個苗子之后,放同樣的蝦苗,我們當年就到了1500多斤,畝產1500多斤。”
趙學軍的成蝦產量讓人看了眼紅,但是其他的養殖戶卻感覺他的養殖成本有點兒高。
范光欣:“他那個苗200多元一萬尾。”
記者:“比原來的貴得多?”
范光欣本來養蝦就不怎么賺錢,如果再花三倍的價錢買蝦苗,碰上市場不好,那賠得就會更多,但是看到趙學軍成蝦產量翻著番的上漲,還是坐不住了。
范光欣:“我們是為了效益,他們有好的效益,我們自然而然,不用介紹,我們自然就找到他了。”
2004年,范光欣試著投了三、四畝的新蝦苗,當年就有了不錯的收入。
范光欣:“我一畝池有一萬元的收入。”
記者:“純收入?”
范光欣:“純收入。”
記者:“為什么這個蝦還要挑一下?”
范光欣:“因為它脫殼,特別是因為天氣、水溫刺激它脫殼。脫殼之后不耐運輸,死亡率很高,所以商販不要這種蝦。”
曲守北是當地比較早的養蝦戶,以前養蝦雖說賺不了多少錢,但是也不至于虧本。他琢磨出了其中的門道。
曲守北:“有的人不接受這些東西。像好的蝦苗,他不接受,好的飼料,他也不接受,管理上也不行,舍不得。實際搞養殖就是越舍不得,越不成功。”
換了新蝦苗,一畝塘可以出1000公斤左右成蝦,比原來高了將近三倍,收入也能高出將近一萬元。
肖述壯:“只要產量上去了,質量好了,苗子的價格就無所謂了。”
養蝦的效益好,養殖戶紛紛擴大了養殖規模,這樣一來,用的飼料錢也就增加了。
范光欣:“第一年是8000元錢的料,現在增加到30多萬錢的料。”
曲守北:“那個時候投資少,那個時候出幾百斤蝦,一畝地幾千塊錢就夠了,七八千塊錢,現在就是幾萬元錢。”
曲守北:“那是啊,投不動了。”
趙學軍知道養蝦的規模越大效益才能越好,光靠自己肯定不行,于是他就決定先把養殖戶養蝦的飼料錢墊上,等銷售之后再還。
記者:“你是怎么決定要這么干的?”
趙學軍:“當時因為我養蝦的時候,也是賠了不少,怎么考慮呢,養蝦這個前景還不錯。”
記者:“但是你的風險就大了?”
趙學軍:“風險是有的,干什么都有風險。”
飼料的錢越壓越多,趙學軍索性就做起了飼料的代理,給農戶賒售飼料,之后賺取其中的差價。只要可以把蝦賣出去,自己就有賺頭。為了能讓養殖戶銷售順暢,每到銷售季節,趙學軍都要到處去聯系客戶。
記者:“那邊又要拉了?”
趙學軍:“又要拉了。”
趙學軍:“一天跑20多家吧。”
記者:“累嗎?”
趙學軍:“累,感覺挺累的。到處跑,每天都跑。每天給他們安排車。他們賺得越多,對我來說是好事。我們是相輔相承的,他們好我就好,我們基本上成了一個聯合體了。他們好我才好。蝦農養好的蝦價錢賣得高,我才有錢賺,他們不好我也沒地方賺錢了。”
在2004年之后的兩三年之間,固堤街道的南美白對蝦產量翻了幾番,養殖戶面對市場也更加從容。
肖述壯:“都想出,特別八月節以前,都想出,因為你就那幾個客戶,如果你們都想賣他,肯定價格低。”
為了不讓價格太低,一些大戶在中秋節前后先賣一批,然后把剩下的壓上一個月左右再賣。
記者:“那時候的價格會高一些嗎?”
曲守北:“肯定會高。”
記者:“為什么會高?”
曲守北:“那時候蝦越出越少。”
曲守北:“五、六塊吧。”
本文由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提供,詳細內容請登陸央視國際網站CCTV-7《致富經》欄目查詢!
注: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