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貴州省龍里縣旅游事業管理局局長 羅士朝:“這個地方海拔比較高,氣溫比較低,那么這正是一個休閑度假的好地方。所以我們就把它開發成為我們省會貴陽市周邊的一個休閑度假的地方。”
草原鄉幸福村近水樓臺,聽說草原開發旅游,紛紛將自家的茅草吊腳樓裝飾一新,姑娘小伙們,還排練跳起了苗家獨具特色的蘆笙舞。萬事 俱備,可大家苦苦等待了半年多,也沒能看到幾個游客的身影,一切似乎都成了泡影。然而,冉啟昌和李林升一次賣馬的經歷使情況奇跡般的發生了轉變。
幸福村村民 冉啟昌:“兩匹馬,一匹馬掙20多元錢,兩匹馬就掙40多元錢。”
不到一小時就掙了40多元,冉啟昌覺得這錢掙得容易,而且還旱澇保收。馬上改了主意,不但馬沒賣,還從李林升手里買回了一副好馬鞍。
幸福村村黨支部書記李林升:“游客來到我們草原沒有什么玩的,后來有一些客人來后他自己就去拉馬來騎,覺得騎這個馬好舒服。”
沒有不透風的墻,冉啟昌牽馬拉客賺了錢的事在村里傳開,大家都覺得這草原和馬的結合是個掙錢的好機會,誰也不愿放過。
幸福村村民 冉啟昌:“看到你拉馬的生意好,我也買,你買2匹,我買3匹,就這樣搞。”
霎時間,馬市成了最熱鬧的場所,草原鄉的馬匹交易量陡增。一個月內草原上猛然出現了近千匹馬。幸福村一半以上人從事起了牽馬載客服務。
幸福村村民 冉啟昌:“原來我們這里養馬的人很少,現在養馬的人最少一家兩匹馬以上。”
草原有了駿馬,似乎就有了靈魂。這歪打正著,反倒成了最大特色。一傳十,十傳百,龍里草原的旅游一下熱了起來。僅貴陽市一年就有上萬人來到這里,村民的腰包立馬鼓了起來,這一年,幸福村的純收入突破了300萬元。
貴州省龍里縣旅游事業管理局局長 羅士朝:“據我們調查,每一年每一匹馬的收入是4000元左右,高的可以達到是7000、8000元。”
幸福村村民 冉啟昌:“原來一匹馬,最低能掙到50元錢。現在馬越來越多,只有到周末的時候才有點生意,五一節、國慶節。平常日子就沒什么生意了。”
這大草原還是老樣子,馬也沒什么不同,游客怎么就突然減少了多一半,這事讓大家始終搞不明白,還是細心的李林升琢磨出了其中的緣由。
開發新項目可不是說來就來,村民們想破了腦筋。正當愁眉不展的時候,苗族特有的跳躍節開始了。村寨笙歌震天,鐵炮齊鳴。村民們牽著各自的壯馬,從四面八方云集斗馬場,參加每年一度的斗馬比賽。
廝殺、長嘯引來了草原上的游客,精彩刺激讓他們無不駐足觀看,很快整個道路就被圍得水泄不通。
你50,他100,老李第一場斗馬就收了五六百元。以前十天才能掙到的錢,現在只用了十分鐘,這可著實讓老李興奮了一下。不過興奮之余老李也付出的慘痛的代價。
幸福村村民 李友芳:“這些就是以前斗馬弄傷的,這塊就是今天斗馬時候碰到的。”
為了將斗馬活動搬上旅游大舞臺,幸福村來了一次選拔賽,送來的公馬逐一對戰。只有勝者才能在斗馬場上表現出持久的耐力,演出精彩的節目。篩挑選出來的斗馬被分成小組,分赴了草原上的各個景區。這樣游客隨時隨地都能看到都馬表演了。
游客:“我沒看見過斗馬,這是第一次看見。”
游客:“看到斗馬很刺激的。”
游客:“感覺就是說民族風情比較重。而且看見馬兒在草原上奔騰的那種感覺就是說,一年的壓力都已經沒有了。”
草原風光、苗家文化無處不與這馬緊密相連。2006年來龍里草原旅游的人數超過了20萬人,收入總額接近了900萬。幸福村的人們也用他們特有的馬匹過上了幸福日子。
本文由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提供,詳細內容請登陸央視國際網站CCTV-7《致富經》欄目查詢!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