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記者:“晚上為什么要來抓雞呢?”
劉方俊:“因為湖南雞,它的野性太重了,它會飛的,白天有光,只有晚上才能抓。”
天水村的劉方俊,每隔一兩天都會在晚上來到麻塘村收購黃雞,然后銷售到外省去。
劉方俊:“我們抓了以后,銷售到珠江三角洲,主要是廣州、深圳、珠海一些地方,它的價格在珠江三角洲是最高的。”
記者:“這個銷量在那邊大嗎?”
劉方俊:“因為它的價格太高,消費者主要是在賓館、酒樓、高檔的場所消費,銷售量還是比較大的,對我們的養殖還帶來很多的利潤了。”
天水村是衡山縣最早的衡山黃雞養殖專業村, 2002年的時候,這個村已經有50%以上的農戶在養殖衡山黃雞。
張永忠:“天水村最早養黃雞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末期,形成規模的時候,是2001年到2002年的時候,養殖規模,最高峰是100萬羽。”
這里的農戶養殖的是一個叫衡山黃雞的地方品種,這種雞體形小,嘴黃,羽黃,腳黃,在當地很有市場,但隨著養殖規模逐漸擴大,省內市場飽和,天水村的黃雞越來越難賣,這時候一些養殖戶開始向省外拓展銷售渠道。
鄧金良:“原來我是養雞,主要是雞賣不出去,后來就摸索,就去外面跑市場了,就開始搞銷售了。”
2005年,天水村有更多的養雞戶開始從事黃雞銷售,他們的產品也越走越遠。
張永忠:“最初的時候是廣東廣州市,后來呢,就輻射到深圳、東莞,珠江三角洲其它大城市,都有我們的批發市場。”
天水村的養雞戶越來越少了,但他們雞的銷量卻迅速增加,天水村從衡山縣最大的黃雞養殖專業村,轉變成了最大的黃雞銷售專業村。
張永忠:“現在年銷量,一年最高峰的時候,有700萬羽,銷售額,差不多有,超過了1個億,全村從事這個養殖和銷售的人員,占到了70%以上。”
銷售成氣候了,他們又成立自己的銷售公司,讓黃雞產業更規范。
養雞的人少了,但雞的銷量卻增加了,那么他們賣的是誰的雞呢?
麻塘村離天水村有30多公里,天水村還是全縣有名的養雞專業村的時候,麻塘村一個叫陳春香的人就對人家養雞產生了濃厚興趣,她和愛人東挪西借1萬多元,辦起了全村第一個黃雞養殖場,誰料想養雞第一年就讓他們知道了養雞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活兒。
陳春香:“因為沒有掌握打疫苗的技術,這個雞的野性足,光線太強了,它就雞踩雞踩死了。”
發生小雞踩死小雞現象,主要是因為小雞看到燈光后表現得很興奮,他們亂跑亂撞導致很多小雞被踩死、壓死。
陳春香:“以前普遍發生這種情況。”
陳春香:“正在打雞瘟疫苗的雞,一只雞的成本也要6到7元吧。”
為了掌握養雞技術,陳春香購買了很多有養雞知識的報刊雜志,不斷改進當地傳統的飼養技術,使小雞成活率達到了98%以上。后來他們又學習天水村人的飼養方式,把雞放到附近的山林里散養,以往種什么都不長的山丘地,這時卻成了黃雞放養的良好環境。
記者:“你這雞不是在山上自己采食嗎? ”
陳春香的丈夫 曹澤明:“山上采食,家里也喂。”
記者:“每年能養多少雞?”
曹澤明:“每年養2、3萬羽吧。”
雖然陳春香和丈夫養雞賺到了一些錢,但是麻塘村只有他們一家在養黃雞,每次他們都找到天水村的銷售商把雞賣給他們,因為養殖量小,天水村的銷售商也并沒有把他們的雞看在眼里。
記者:“他們都愿意跟你一塊兒喂雞嗎?”
陳春香:“他們愿意,因為我可以保證他們喂雞的成活率,我就手把手的教他們技術上的事。”
看著陳春香夫婦養雞掙了不少錢,而且還愿意教人養雞技術,麻塘村一些村民開始動起了養雞的心思。村里一個叫楊春華的村民以前在一家造紙廠上班,企業倒閉后他回到村里,跟陳春香學習養雞技術,養起了衡山黃雞。
楊春華:“我們這個雞,就是在外面跑,它不會發病,也不會怎么,預防一下就可以了。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現在楊春華的養殖規模已經超過陳春香,成為村里的衡山黃雞養殖大戶,每年能賺10多萬元。
記者:“跟著陳春香他們養雞的人多嗎?”
楊春華:“好多,在外面上班回來都沒事做了,找不到什么合適的工作,就是這樣,他都想著在這里搞養殖了。”
這時麻塘村的黃雞養殖數量也很快增多。
陳春香:“養雞,我們村里一年出欄的在200多萬余羽以上,就是產值在2300多萬元以上。”
當麻塘村替代了天水村,成為衡山縣最大的黃雞養殖專業村以后,他們也想學著天水村轉行,開始銷售黃雞。村里還專門找了兩個人做專業 銷售人員,他們到廣東一帶去賣雞,因為沒有建立過供貨關系,對方不信任,再加上大部分市場已經被天水村人占領,他們的黃雞很難在那里銷售,
陳春香:“我們村里兩個銷售人員,他就是銷一些賣不動的雞,就是保證這些養雞戶的銷售暢通,保證這個養雞戶的利益,把不好賣的雞也賣出去。”
打不開沿海市場,把雞賣到內地價格低利潤薄,麻塘村人開始放棄發展黃雞銷售的想法,把主要經歷放在黃雞養殖上。麻塘村有200多 戶,到2006年已經有160多戶農戶在養雞,天水村黃雞銷售商每年在麻塘村收購黃雞100多萬羽,占到了麻塘村總喂養量的50%以上,他們把麻塘村的黃 雞銷售到廣州、深圳、香港和澳門等地。
劉方俊:“黃雞27元錢一公斤,那邊我們是固定的攤位,因為長期給他們供貨,賺錢的時候做,保本、虧本同樣要做,就是保本和虧本的時候少做一點點,贏利的時候就多做一點點。”
2006年衡山縣有7個衡山黃雞規模生產鄉鎮,黃雞養殖總量超過2000萬羽。
衡山縣畜牧水產局協助拍攝
本文由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提供,詳細內容請登陸央視國際網站CCTV-7《致富經》欄目查詢!
注: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