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雙河鎮鎮長 宣炳仁:“那個地方就是離人家非常遠,離大山近,反正是一般人不敢在那兒住。”
鄰居 張鳳文:“原來不是部隊嗎?部隊搬走了,就在那兒空著,我是不敢去,都說那兒挺干啥的。”
張娜的弟弟 張恒:“我到這兒一瞅,感覺不太好,就想離開這兒,繞了一圈,我說咱倆走吧。
姐姐堅持不走,弟弟也就陪著。為了安全的考慮,他們就在大樓的中間位置找了一間相對干凈的屋子住了下來,但是姐弟倆沒有想到,從那天開始,他們幾乎是心驚肉跳地度過每一個夜晚。
張恒:“晚上出去的時候,開門的時候,有時候跑耗子都不知道,就嘩啦嘩啦響,也不知道什么時候響,有時候就在旁邊這么過去個東西,還沒有聲,特別恐怖那時候。”
這姐弟倆這么害怕為什么還要堅持住下去呢,他們又是為什么非要搬到這里來呢?這要從2005年說起。
2005年3月,本來正在開飯店的張娜跑到河北買回來一籠蒼蠅,說飯店不開了,準備在家里養蒼蠅繁殖蛆,她的家里立刻炸了鍋。
張娜:“他們想著蛆,蒼蠅感覺到已經很惡心了。”
父親 張俊峰:“做點啥買賣不好,非整那玩意干啥啊,給家整的嗡嗡嗡的。”
母親 鄒淑清:要想起當時那就是氣死了,簡直就是氣死了。
2004年底,張娜看到河北省有人用蠅蛆喂雞賣雞蛋的報道,先后去實地考察了三次,認定這個項目比開飯店強,就決定養蒼蠅。2005年3月引回來蒼蠅后就在自己住的屋里養了起來。但村里人嘲笑,家里人堅決不同意,張娜也被逼急了。23
母親:“她就說的不吃飯了,不吃飯,你不吃就不吃,五天不吃飯也餓不死你!”
張娜:“也是餓得迷糊,但是那時也不知道餓,也是生氣,我就和我媽較這個勁,我媽也和我較這個勁,看能不能給你 黃了。”
張娜:“我媽進屋了,坐這兒,我媽說,拿雞蛋給我剝開了說的,姑娘啊,吃吧,你吃吧,啊!”
母親:“不吃餓死你了,要死你快點死吧,這就氣的唄,沒招啊。”
張娜:“媽服你了,我是你媽啊!沒招了,然后我媽坐炕上哭,我躺炕上哭。”
張娜開始養蒼蠅后,她父母都覺得在村里抬不起頭來,張娜就想到別的地方去養,她想了到山里的那處營房,當她以4000元每年的租金租下來后,就決定要搬過去養蒼蠅了。但又覺得一個人不行,就想讓弟弟和她一起去。
躲進大山,姐弟倆就過上了幾乎與世隔絕的日子,上山不幾天,張恒就整了一個簡易沙袋,一是鍛煉身體,二是排解寂寞,因為一兩個月才下一次山,年齡只有20歲的張恒很快就覺得度日如年。
張恒:“我們來了一個多月,從來沒有人來過,反正感覺挺煩的,想出去吧,又舍不得她。”
到了2005年6月,張娜的蒼蠅已經發展到十幾籠。養蒼蠅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了,當張娜開始準備進雞苗養雞的時候,弟弟張恒已經忍受不住了。14
張娜:“他說你遭那罪干啥啊,一天本身就嗡嗡嗡的,這個鬧心,再養雞,臭烘烘,更鬧心。”
姐姐張娜鐵了心要養,進了2000只小雞。等小雞養到三周左右的一天早上,忽然發現不少小雞的眼睛都腫了,請了獸醫過來,才知道因為山上的蚊蟲叮咬小雞患了傳染性的雞痘。
張恒:“雞的眼睛都像是獨眼龍似的,都糊上了,有的雙眼都已經瞎了。”
張娜的舅舅 鄒習林:“我瞅著確實不行,別說掙錢呢,你給我錢我都不干,沒這么養的,不等天亮就起來,晚上點燈到半夜。給小雞治雞痘。”
張娜:“比方說這四組雞,我們給它用5%的蠅蛆,這5組雞我們給它用6%的蠅蛆,就把它作為試驗,分批做,最后為下批雞做墊鋪。”
又經過兩個多月的摸索,張娜知道了用蠅蛆喂雞該喂多少量,因為喂多了雞會拉稀,喂少了,雞會營養不良。掌握了蠅蛆喂雞的技術,2005年10月,張娜又去進了5000只雞苗。并拿出全部的積蓄花了8萬多元買來鍋爐裝上了地熱。沒想到鍋爐燒到第三天,不幸發生了。
張娜:“正勾爐子的功夫呢,有個小雞雛從上面掉下來了,為了救那個小雞雛,這爐勾子掉了,等我把小雞雛放到里面以后,回手拿,還以為是爐勾子,我去抓了,整個爐勾子已經燒紅了,把我的手粘上了,整個這個手就是紅饅頭。”
張娜:“這就是當初買的煤,到現在還沒用完呢,但是沒辦法,它成本太高了,鍋爐還在這里閑著呢,這就是鍋爐房。”
停了鍋爐,張娜聽從舅舅的建議,直接在每個屋里像燒炕一樣燒火爐取暖。一把柴禾就能燒得熱乎半天。但買鍋爐的8萬元錢算是白扔了,張娜還要帶傷繼續照料小雞。
看著姐姐悲慘的樣子,想想姐姐受的苦,張恒的心里實在是涼透了。
張恒:“心里面越涼,就越想回家,想下山。”
張娜:“然后他就自己發泄,咔咔打拳擊。他一打拳擊的時候,我就知道了。”
第二天早上,張娜來到了雞場附近的水庫邊,每當她的情緒無法控制的時候,她就到這里坐著,有時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
“真的有這個想法,想跳到里面,浸到里面清醒一下子,是不是大腦真的有病,大家都說我有病啊。”
張娜知道自己不可能有病,也不能有病,只能頂著壓力繼續忙活。
張娜:“就那個時候就基本上認識我的人都說,張娜別干了,我真的沒想后退過,沒想過不干過,再苦再累我都不會低頭的,我必須得成功,如果我要是不成功,我在這兒也沒法呆下去,我父母在雙河鎮更抬不起頭來了。”
到了2006年2月底,張娜用蠅蛆養的雞終于開始下蛋了。但張娜還沒想過該怎么賣呢。她了解到在其它地方有賣一元以上一只的。可在他們小小的雙和鎮能賣得上價嗎?
張恒:“我只是感覺這雞蛋能不能賣出去,有沒有人要,也是犯愁。”
考慮到當地的消費水平,張娜就把自己的雞蛋定價8角錢一個。實在想不出其它推銷辦法, 2006年3月下旬,她索性開始往外送雞蛋。
林場職工車海軍:“雙河鎮有頭有臉的啦,朋友啦,大伙都嘗過,一家給拿50個,因為都是朋友嘛,一家給拿50個嘗嘗。”
張恒:“ 哪談到錢呢,人家得看著你的面子才要你的雞蛋,白給人家人家還得考慮要不要。”
張娜的舅舅:“她就死了一條心,非要養,賠賺我要養,沒有錢,東挪西借地,資金比較緊張。”
張恒:“我覺得這好像就是這雞蛋就賣不出去了,一直會這么給人家送送送,再這么送下去的話,你的債什么時候還上,那時候我都想勸她,你別養了,把雞賣吧賣吧得了。”
雞蛋沒銷路,張娜急得吃不好睡不好,2006年4月初她到鎮上向她送過雞蛋的飯店去打聽,得到的信息讓她欣喜。
飯店老板 徐鳳云:“那個蛋清比較嫩,那個蛋黃呢吃起來比較香,口感比較好。我們飯店賣得可好了。”
得到了認可,張娜有些安慰,因為她也把她家的雞蛋和普通雞蛋做過對比。
張娜:“看到這個效果嗎?它這個清已經散掉了,咱家的雞蛋夾完之后放下來還是這樣的,它的蛋黃發圓鼓,黃和清始終粘稠在一起,它粘稠度比較大。”
2006年4月23日,永吉縣雙河鎮林場要發五一節的福利,在車海軍的建議下,他們就選擇了張娜那兒的雞蛋。
林場職工 車海軍:“這都是我親自給聯系,現定,給她定好了,三天以內你必須給我拿出來4000蛋。”
第一單賣出去后沒多久,張娜和弟弟都沒有想到,他們那兒一下子又熱鬧了起來。
張恒:“也是這一屋子雞蛋吧,突然之間就一下子都定出去了,就是打電話定,自己來取。”
張恒:“瞅著那個槽子,只要滾一個蛋,就拿出來往里裝,希望趕快下趕快下,恨不得說走過去這一趟后,一回頭,都是蛋。”
目前,雙河鎮的許多人吃過這種雞蛋后,都把它當作一種新的禮品,張娜那兒的雞蛋還不夠送禮的買的,張娜也正準備繼續擴大蒼蠅和蛋雞的養殖規模,增加這種雞蛋的產量,那座曾經荒涼恐怖的廢棄軍營,也變得熱鬧起來,成了張娜實現財富夢想的寶地。
編導:吳興民 攝像:陳川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