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2006年8月18日一大早,山東省臨朐縣蔣峪鎮代家莊村的一個肉鴨養殖場里便熱鬧起來,這個叫王美愛的婦女正領著六七個姐妹忙著抓別人的鴨子。
記者:“抓鴨有什么要求?”
臨朐縣蔣峪鎮南天峪村村民 王美愛:“別掐死、別擠死、別壓死。抓一只四分錢,最多一天抓一兩萬只。”
記者:“一會抓完了還到哪些地方去抓?”
臨朐縣蔣峪鎮南天峪村村民 劉法芹:“再回俺村。”
記者:“今天要到幾個地方去抓?”
臨朐縣蔣峪鎮南天峪村村民 劉法芹:“還有3個地方。”
臨朐縣蔣峪鎮南天峪村村民 劉法芹:“五六十元。”
今年以來,由于肉鴨數量的急劇增加,每當賣鴨時很多養鴨戶都為人手不足發愁,像王美愛這樣由農村婦女組成的抓鴨隊應運而生,專門為 4000多個肉鴨養殖戶服務。目前全縣肉鴨存欄量發展到400多萬只,而就在去年下半年肉鴨存欄量卻不到200萬只。那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這里的肉鴨 存欄量為什么會翻一番呢?
臨朐縣有養殖鴨子的傳統,但2000年以前只有一些零散的養殖戶。由于當地沒有肉鴨加工廠,加上本地沒有消費鴨子的習慣,他們只好把活鴨運到南方去賣。
臨朐縣楊善鎮養鴨戶 劉長勝:“那時候就是活鴨拉過去,在南京批發市場批出去。”
臨朐縣肉鴨加工企業負責人 張玉春:“比賣活鴨合算多了,如果賣活鴨賺5元錢,當時賣白條鴨能賺6、7元。”
隨著南方市場對肉鴨需求量的增大,肉鴨價格不斷升高,每只鴨子的利潤從1元逐漸增長到6元,極大地刺激了當地農民養鴨的熱情。到 2004年底全縣肉鴨存欄量達到600萬只,肉鴨加工企業達到60多家。然而正當農民滿心歡喜地準備大賺一筆時,肉鴨市場價格卻突然下跌。
2004年以來由于肉鴨效益好,全國的飼養量迅速增加,年屠宰肉鴨13億只,產品集中銷往了南京、廣州等南方城市,造成市場飽和。而與此同時這些城市的消費量下降,導致價格下降。
記者:“最低賣到一元八九一斤,那還掙錢嗎?”
臨朐縣楊善鎮養鴨戶 劉長勝:“一斤鴨肉做好了加工成白條鴨沒有一斤煎餅值錢,沒有一斤油條值錢。白條鴨3500元到3600元一噸,平均1。8元一斤,我們本地的煎餅就賣到2元一斤。”
而作為全縣養殖大鎮的蔣峪鎮也遭受了重創,肉鴨出欄量急劇下降。
臨朐縣蔣峪鎮黨委書記 劉建昌:“到去年下半年我們全鎮出欄量從1400萬只鴨子一下子減到了不足400萬只。”
雖然臨朐肉鴨加工企業較多,但規模普遍較小,加工產品雷同,主要以白條鴨為主,并且產品出口少,主要內銷,無法緩解由于市場價格波 動帶來的經營風險。從2005年10月起,肉鴨價格每噸從8000多元迅速下滑,最低時達到4000多元。有20多家企業難以維持,倒閉了。
肉鴨加工企業負責人 張玉春:“原來做下腳料為主,老百姓不認可,量小,現在量大了,通過分割后得到實惠了,把等級分得更嚴了更細了,品種更多了。”
按照白條鴨每噸6500元計算,這每噸白條鴨的副產品帶來的收入能達到4800多元,雖然一噸白條鴨不能產生一噸的副產品,但效益非常可觀。在每噸白條鴨賣價相同的情況下,這些副產品帶來的收入能使他的純利潤超過別人的1/4。
臨朐縣肉鴨加工企業負責人 張玉春:“鴨翅主要銷往上海,鴨舌也是以上海為主,鴨掌以武漢為主,鴨心以山東的青島、濟南為主。光副產品收入一年在700萬左右。”
受肉鴨價格下跌影響而處于停產狀態的馮興武,跟著張玉春做了起來,但很快又停產了,因為肉鴨數量遠遠供應不上。以鴨掌為例,一噸鴨 掌價格為13000元,一公斤鴨掌需要28個掌,也就是需要14只鴨子,一噸鴨掌需要14000只鴨子,而他當時每天的宰殺量只有4000多只。
臨朐縣冶源鎮養鴨戶 馮立正:“養鴨比較好養點,投料少,鴨抗病能力強,再一個吃藥少,省心。”
然而就在他養上第三茬肉鴨時,就遭遇了全縣養鴨的低谷賠錢了。今年2月當馮興武來找他時,他一口回絕了。經過幾次交談,馮興武告訴他可以簽訂合同,回收價格隨行就市,每只保證純收入至少一元錢。馮立正動了心思,便養了1500只合同鴨。
臨朐縣冶源鎮養鴨戶 馮立正:“這鴨子12天了,一般35到37天可以出欄。合同鴨風險小,多少掙點。”
馮立正沒想到一茬合同鴨養下來,竟然收入了2000多元,接著又上了一個養殖大棚。
臨朐縣冶源鎮養鴨戶 王春友:“現在在我們當地價格很有保證,合同鴨,鴨廠放給你苗給你飼料,掙錢有保證。”
隨著肉鴨養殖戶的重新增多,肉鴨出欄的數量迅速攀升,給馮興武做鴨副產品加工提供了原料保證,目前他已經加工出了9個品種的產品。
臨朐縣肉鴨加工企業負責人 馮興武:“鴨翅主要銷往長沙、南京、杭州周圍,鴨掌范圍比較廣,有上海、長沙。每個月宰殺量在30萬只左右。”
目前全縣肉鴨加工企業達到80多家,日屠宰加工能力達到45萬只,帶動了2萬多農民從事肉鴨養殖產業。全縣建有肉鴨大棚5800多個,批飼養肉鴨1000萬只,肉鴨存養量400萬只,上半年出欄肉鴨2008萬只,收入2億多元。
null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