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張茂才:“我們采取了同期發情,15天前給羊上的栓,那么3天前撤的栓,今天呢,正是羊的發情期,所以今天是必須授精的,如果今天不授精呢,那么羊的排卵期就錯過了。”
做人工授精就必須帶上基地的種公羊,到現場去采精,今天要去的村子離養殖場有50多公里,下雪后路滑不好走,稍不注意,將嚴重影響授精效果。
張茂才:“路上不能走得太快,因為要到那里采精,如果這個羊驚嚇了,容易影響采精的質量。”
養殖戶:“尋思今天你不能來了,這天氣。”
養殖戶:“這個羊幾歲?”
張茂才:“2歲,3到5歲最好,6歲以后做人工授精就不行了。”
為了保證授胎率,每只母羊要人工授精3-4次,每間隔8小時做一次,今天要授精的母羊有100多只,張茂才要一直干到第二天下午才能結束。 其實這樣高強度的工作對于他是家常便飯,全縣他要上門服務的養殖戶有2000家,共有羊5萬多只。在旁人眼里,過上這樣的艱苦的日子完全是他自討苦 吃,10年前,他原本在環境優越的沿海城市當公務員,過著與現在完全不同的生活。
張茂才的老家在內蒙古,沈陽農業大學研究生畢業后,他先后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和山東威海市的政府機關工作。1996年,張茂才辭職下海辦起了公司。2000年,他看到電視里的新聞后,突然決定要干回專業本行了。
張茂才:“當時呢,是國家禁牧以法律的形式出臺,這肯定要施行的,但是呢,放牧已經成為不可能的了。”
張茂才:“市場需求越大,羊的數量在減少,那么它的發展空間,就是贏利空間可能更要大一些。”
馬上可能出現的供求矛盾,讓張茂才看到了養羊業的潛力。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判斷,他決定養殖以繁殖率高著稱的小尾寒羊。
張茂才:“這是小尾寒羊,它一年是兩胎吧,一胎平均產羔是2.55個,一年的產羔大概在4個到6個吧,從產羔的方面,是世界上最好的品種的肉羊。”
養殖場技術員:“發現圈里就躺著幾個羊羔,就是四條腿呈游泳式的那種,痙攣吧。”
張茂才:“在那兒躺著,不能站立了。有的個別羊羔呢,大概是在四五個小時后就開始出現死亡。”
張茂才猜測,羊羔是得了急性肺炎或痢疾,他馬上給羊羔注射了治療藥物,可是情況沒有絲毫起色。
眼看得活蹦亂跳的羊羔一個個倒下,張茂才心急如焚,他施展所有本領進行治療,可是都于事無補。他沒有想到,自己這個學畜牧的研究生會變得這樣無助。
張茂才:“當時是非常心疼,因為感覺到壓力很大,特別是最關鍵是當時沒有找到一個醫治的辦法。”
接連一個月,每天都有羊羔莫名其妙死亡,總共損失近200只。無奈之下,張茂才決定,用最笨的辦法進行分組試驗,給羊羔注射各種病癥的治療藥物和微量元素。幾天后,一組使用了硒元素的羊羔病情得到了控制,病因終于找到了。
原來,羊羔是因為硒元素攝入不足,患上了一種罕見的白肌病。張茂才立即對當地的飼草進行了化驗,調整了飼料配方,現在羔羊養殖對他早已不是什么問題了。
記者:“這個羊羔出生多長時間?”
張茂才:“三四個小時吧。”
張茂才:“這是給它斷尾,通過這個皮筋給勒緊,把血液循環給它卡掉,最后是自然干枯脫落。因為肉羊尾巴浪費飼料,浪費能源,它是脂肪,沒有什么用處的。”
2003年4月,張茂才的第一批300只商品羊出欄了,他把羊送到了威海市的飯店,賣到了近10萬元。養殖成功了,此時張茂才有了一個更大的抱負。
張茂才:“我們做這個項目是一個產業化鏈條,從舍食養羊一直到羊肉加工,就是賣羊肉,還有是在羊內臟的深加工,因為羊的內臟,就是有很多附加值很高的產品。”
開魯縣領導:“張茂才是咱們內蒙人,所以說他在這兒工作過,后來到了山東,這樣我們通過過去有這樣的交往,所以說通過他,把山東的小尾寒羊種羊以及技術引到開魯來。”
當時,開魯縣養殖的主要是當地細毛羊和絨山羊,一般每年只能生育一次,一次1-2胎,養殖效益不高。因為過去的工作關系,當地縣領 導和張茂才熟識,聽說他要發展小尾寒羊養殖基地,就主動找到他合作養羊。張茂才考慮,開魯縣有養羊的傳統習慣,如果能把高產的小尾寒羊推廣開,不僅農戶養 殖利潤提高了,自己收羊進行大規模深加工的計劃也能更快實現。2004年9月,他把試驗基地遷到了開魯縣,滿懷信心的開始了宣傳發動。
養殖戶:“那有點信不著,養的不行,就不想再養了。”
原來,幾年前開魯縣曾推廣過一次小尾寒羊,由于技術不過關,羊羔成活率很低。李海峰曾經因為小尾寒羊賠了2000多元。張茂才到他家去了幾次,最后被趕出了門。
養殖戶 李海峰:“我真是說不養了,永遠不養,養也不掙錢,白搭功夫,搭精力。”
小尾寒羊讓當地的很多養殖戶吃過虧,因此張茂才經常受到冷遇,他又委屈又著急,不知道怎么才能讓農民相信自己。奔波了3個月,一只羊也沒有推出去,他開始懷疑自己來到內蒙古的決定是對還是錯。
此時,張茂才已經押進了全部家當,在這個項目上投入了近百萬元,騎虎難下。2005年春節,他沒有回山東和家人團聚。
張茂才:“那個春節過得是最難受的,最痛苦的,大腦里都是這羊,下一步怎么做。”
整個春節,張茂才都在思考自己的出路,經過反復考慮,他有了一個全新的想法。
2005年3月,張茂才放棄推廣小尾寒羊,轉而對當地羊進行改良,提高羊的繁殖率。他想到了上大學時學過的同期發情技術。
張茂才:“同期發情呢,它是在采取一個海綿栓,里面放一個同期發情的藥品,把它埋植在羊的陰道里,到12天以后撤栓,撤栓后大約是在2到4天發情,發情后采取人工授精。”
同期發情技術張茂才以前只在實驗室操作過,如果按那些藥物做下來,每只羊的改良成本在60多元,在農村不好推廣,他開始對藥物進行 研制調整,以降低費用。2005年3月,張茂才實驗成功,每只羊的改良費用被控制在了20元。這一次,張茂才沒有大面積推廣,而是找到了養殖戶戴寶清。
戴寶清是鎮上的養殖能手,他答應把自家羊做上30只試試。第二天一大早,張茂才就來到他家,可是試驗卻做不成了。
戴寶清的妻子:“沒聽說過,我說不行,說被騙了咋整呀。”
戴寶清:“說我的腦袋讓門框撞了,進水了。”
戴寶清的妻子:“這羊羔一出生,都高興了,一次多的一天下11個羔,就高興了,這個授精挺好的。”
隨后張茂才組織養羊大戶到戴寶清家參觀,親眼見著了羊羔,養殖戶的工作就好做了。
養殖戶:“科學技術上太神了,打去年開始,開完會不少人就做了這個。”
張茂才:“原來當地農戶養的羊,基本上都是一年到一年以上的羊,農民看到漂亮羊羔不舍得賣,實際上就沒算過這個賬。根據羊的生理過程,它在6個月以前是生長最快的時候,飼料報酬是最高的時候,超過6個月以后呢,它的飼料報酬就下降,生長比較緩慢。”
張茂才收6個月大的羊,不光是從飼養效益考慮,6月齡的羔羊肉營養和口感都比1年齡以上的羊肉要好,售價也能高出一倍左右,只是這 樣的高價羊肉在當地可不是那么好賣的。2005年底,張茂才將收到的1000只羊送到當地屠宰廠進行了加工,其實對于羊肉的銷路,他早已胸有成竹。
張茂才:“羊羔一開始出生,我們就開始在網上宣傳我們的產品,宣傳我們6個月的羔羊,并且還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現在,張茂才用同期發情技術進行改良的羊達到了20萬只,基礎打下后,他已經開始著手羊內臟深加工項目的開發了。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