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于世峰弟弟 于世輝:“他現在做的行業和原來做的行業,從風險性來說簡直是天壤之別。”
于世峰妻子 裴嘉珊:“不理解,他因為他朋友的一句話,而放棄了我們經營了十多年非常穩定的事業。”
于世峰:“一句話怎么了,就這一句話我以后把我以后幾十年的路都策劃好了。”
于世峰:“我當時聽到這個事情呢,哎呀香港也就幾百萬人,就是幾百萬的人口,他一天能 消耗到10萬只鵝,那整個南方,廣東,江浙一帶,南京一帶,我也知道他們愛吃鴨和鵝,那么這個市場就非常大了。我就覺得,一個商機出現了,當時我就有一個想法,我要去趟香港。”
于世峰,今年34歲,20歲開始經商,和妻子在大連共同經營了一家醫藥公司,每年可以賺取幾百萬元的利潤。本來日子過得四平八穩,但就因為朋友的這句話,幾天后,于世峰就飛到了香港。
離開香港后,于世峰沿著廣東,江浙一帶鵝業發展比較好的地區考察。回家上網一搜,發現國內外鵝的需求都遠遠大于供給。和醫藥市場日益白熱化的競爭相比,鵝很明顯的賣方市場無疑具有更大的開發潛力。然而,從養殖到屠宰加工,再到精加工,長長的產業鏈中到底從哪入手呢?
2002年10月,于世峰決定當一回商業間諜,他把藥品公司扔給了妻子,自己則專門到國內的一些鵝制品加工廠門口,每天等工人下班。
一次,一個在國內能排頭幾名的大廠的加工工人給他透漏個信息,讓于世峰大吃一驚。
于世峰:“他說一年只干幾個月活,其他時間閑著,為什么閑著,不是產品賣不出去,是它貨源不夠。”
于世峰頭回聽說因為缺鵝而停產的,帶著疑問,他走訪了有關專家,結果發現由于鵝要散養,需要大量牧草,集約化養殖很困難,所以目前國內還沒有太大規模的養鵝基地。但是市場缺鵝倒確實是千真萬確的。
公司員工 彭勇:“鵝飛起來了,太酷了。”
于世峰:“鵝飛起來老百姓不是說有災嗎? ”
飼養員:“那哪能呢,鵝體質好嘛。”
公司員工 彭勇:“你不會說讓于總給嚇得飛起來啦。”
2004年4月,在聽到朋友那句話兩年后,于世峰從山東進了8000只種鵝,在大連金州開發區建起了一座5萬平方米的種鵝場。然而,第一批就死了5000只,為了投錢買第二批鵝,他開始像妻子求援,想藥品公司的利潤貼過來,雖然妻子并不認可養鵝事業,但是選擇了默默支持。
于世峰妻子 裴嘉珊:“男人嘛,我覺得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大命脈就是事業和家庭,這個事業他搏過了,如果他失敗了,那他也不后悔,因為他既然選擇他自己的事業和產業,就有他一定的道理,我覺得我沒有理由不支持他。”
于世峰弟弟 于世輝:“大連靠海生存的農民比較多,我哥的企業進入農村的時候,不少人有抵觸情緒。”
公司員工 王金華:“養少了他覺得不太賺錢,賺得很少,一只賺10元,100只賺1000元,他覺得也耗費幾個月的時間。”
大連,一座海濱城市,海邊的農民早已經習慣靠海吃海,本來于世峰打算將自己種鵝場孵出的鵝雛以每只5.5元的低價,主動上門推給農民,并承諾回收商品鵝,但卻處處碰壁,誰也不要,索性,于世峰干脆把鵝雛價格提到每只6.8元,并定下養殖戶家里必須有水面,一次必須購買兩千只以上等等苛刻條件,利用各種媒介,坐在家里招募有實力養鵝大戶。
廣告登出后,一共有170多戶來公司考察、談判,于世峰從大連的不同區域精選了40戶。剛剛工商管理碩士畢業的xxx也是其中之一。
農民 朱妍:“我父親在老家租了300多畝的一塊耕地,本身這就是很大的一個后勤的支持,我們可以自己生產鵝的飼料,自己飼養,再一個三江鵝業會提供給我們一定的技術服務,而且種蛋的回收會給我們一個最低的市場保底價,讓我們這項投資比較可靠一些。”
公司員工 王金華:“在一定的地域里,他帶動他周邊的人,他的可信程度要比我們陌生人要高。一手托兩家嘛,一手托到企業,他要靠企業來賺錢,另一手他也要考慮到農戶,要在農戶那兒找到資源,他將資源通過他的手賣到我們公司里來,他在中間獲取一點兒利潤嘛。 ”
于世峰:“咱們兩家緊密合作,你們就是一個小企業了,就不是單純的養殖戶了。
公司員工 彭勇:“于總,你能不能給他們特批一個,給他們掛個匾。”
于世峰:“可以,咱們合作好的話,我們來檢查,覺得可以的話,你可以以我們企業的名義進行銷售鵝雛,技術服務。”
通過大戶帶農戶,僅一年,于世峰就成功放出40多萬只鵝雛,組織回收了n只商品鵝,并全部賣到了南方。
于世峰的草場
員工:“發芽了,已經見綠了。”
于世峰:“這么快啊,今年肯定豐收啊,春天來了,生機盎然啊。”
吉林省雙遼市副市長市長 辛鳳水:“我們市內有兩家鵝業加工,都是南方江浙那邊來的,咱們原來只養幾十萬只的大鵝,遠遠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他們要多少,就這兩家)現在看就這兩家就得400萬只。”
雙遼市原屬牧區,根據草原法禁牧后政府大力推廣養鵝業。可現狀是來收鵝的不少,可農戶們養的卻不多。
雙遼市茂林鎮黨委書記 宋國地:“想養不敢養,另外市場變化大。”
吉林省雙遼市副市長市長辛鳳水:“我這里土地比較方便,有廣闊的草原,除了他的飼舍建設外,種鵝可以有很大的活動空間,這對于他發展種禽是非常有利的,這就是我的優勢。他也正是利用我這個優勢來發展自己,那么他發展了,我農民養鵝業也就發展起來了,他深加工發展了,我地方將來的財稅收入也就增加了,應該說這是個雙贏的項目。”
2005年6月,雙遼市代表團來大連考察,深受土地限制的于世峰喜出望外。2005年9月,于世峰再次征得太太的同意,來到了吉林省雙遼市茂林鎮,將醫藥公司賺取的兩千萬積蓄全部用于雙遼1050公頃牧場的開發,一座預計可出欄千萬只的鵝城開始動工。然而,接下來飼養資金卻成了問題。
鵝城養鵝戶 鄭輝:“我現在最關心什么呢?就是這個環境我怕有安全問題,安全問題能不能保障。”
雙遼市茂林鎮黨委書記 宋國地:“這不這兒呢嘛,你看那不是嗎,全圍起來了,這圈兒都為著呢,整個咱這個1050公頃全圍著呢。”
于世峰:“今年重修一下。”
鵝城養鵝戶 李波:“倒時咱這兒全都戒嚴,外人不讓進了。”
為了節省自己的資金缺口,在雙遼市政府的支持下,于世峰決定合眾人之力,將1050公頃的牧場牧場分成200份兒,在靠近雙遼附近的大連、沈陽、長春等地召集有興趣養鵝的業主共同建設,業主自己種草養鵝,而他負責提供鵝雛、技術以及種蛋和商品鵝的回收。
鵝城養鵝戶李波:“就這一個單元是五萬平方米,(你已經買了?)已經買了,已經投資了。按照這個面積能養一萬只左右,城市里,說心里話,也沒什么可做的,再說都這么大歲數了,也不像年輕人能闖了,咱就想找一個也可以說是養老吧,然后自己還能干點兒什么,可以增加點兒個人收入。”
鵝城養鵝戶 鄭輝:“現在覺得我不想養那么多,一年養到6000-8000只就行了,一年養兩茬到三茬,一年怎么也賺6-8萬元吧。”
2006年2月14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于世峰一直惦記著那個想給妻子但一直沒空去買的禮物,懷著一份歉意,也帶著一分愛意,于世峰給妻子買了一朵玫瑰花,并向她許了一個愿。
妻子:“他說,老婆,在你今年過生日的時候,我肯定會送你一件用鵝絨,用純白色的鵝絨做的鵝裘皮,可能在中國是僅有的一件兒。那么不管他在什么時候能送我這個禮物,或者他最后送不成,我心里都是非常感動的,雖然他選擇了這個行業,但同時他心里也有我,那么我覺得不論如何我都要支持他。”
編導:孫凌云 攝像:劉杰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