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致富經:土里挖出金蛋蛋 一年賣出2000萬(20171011)
他種的土豆,讓很多人都非常驚訝。這些彩色土豆一斤賣6元,是普通土豆價格的兩三倍。種的土豆不一樣,賣土豆的方法也特別,土豆被他玩出了新花樣。他說自己就是一顆大土豆。他靠著特別的土豆,2016年銷售額2000多萬元。看土豆哥劉杰如何從土豆里賺取不一樣的財富!
一到劉杰的基地,他就帶記者來看種植大棚,像這樣的大棚在劉杰的基地有300多個,但只有這一個一直上著鎖,劉杰說這里面的東西,無法用金錢衡量,禁止員工隨意出入,就連他自己都沒有鑰匙。
劉杰的員工:只有我有鑰匙,我是負責這個的。
記者:只有你有鑰匙?
劉杰的員工:對。
記者:這個棚平時您能進去嗎?
劉杰的員工:進不去。
記者:進不去?
劉杰的員工:不允許進。
記者:不允許進。您呢?
劉杰的員工:我也不進。
記者:讓你進嗎?
劉杰的員工:他不讓進。
劉杰:這個是另外一個形式的金庫,它的價值可能沒法簡單用一個數字來評估。
這個大棚里到底有什么寶貝,帶著好奇,記者跟著劉杰進到了這個大棚里。結果,這里面的東西讓記者很意外。
劉杰告訴記者,這些不同顏色的全都是土豆,它們切開之后,里面的顏色也不一樣。
這個大棚里種有一百多種土豆,不光顏色不一樣,外形也很有特點。
劉杰:這個土豆,我們自己管它叫香蕉薯,看起來像一個香蕉一樣,它的顏色也特別金黃,因為馬鈴薯的含鉀量,像這個跟香蕉一樣大的土豆,含鉀量是香蕉的4倍。
在這個大棚挖出來的土豆里,這是個頭最大的土豆,長22.8厘米,重2斤多。這是個頭最小的土豆,長1.4厘米,重3克,跟大拇指的指甲蓋差不多大小。這些土豆,不僅顏色外形跟普通土豆不一樣,它們的價格也讓記者很意外。像這些彩色土豆,批量種植之后,在呼和浩特的超市里,一斤賣6元,是普通土豆價格的兩三倍。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馬鈴薯經銷商 王小強:這些土豆專門針對高端一點的市場,像浙江,上海,北京,還有廣州這一帶,他們那些地方對品質要求要高一點。
靠著這些不一樣的土豆,劉杰的公司2016年銷售額2000多萬元。這個大棚是劉杰用來做育種研究的地方,非常重要,因此要嚴加看管。
劉杰一直跟土豆打交道,他不管在哪兒,張口閉口都在說土豆。
劉杰:我們這些馬鈴薯資源材料,已經引進中國大概有400多年,在它的起源地可能已經有七八千年的歷史。
劉杰:然后我們一裝袋子,一弄這個土掉了,這個表皮就露出來了,特別光滑。
劉杰:不同的城市,甚至我們不同的鄉村,然后每一個地方都有特殊的土豆做法。
就連出去吃個飯,只要點了土豆做的菜,劉杰吃上幾口,就能說出這個土豆的產地、特點、生長環境,每回猜的都八九不離十。因為三句話不離土豆,劉杰得了很多跟土豆有關的外號。
劉杰的弟弟 劉磊:劉土豆。
劉杰公司的員工 宋昌海:土豆博士。
劉杰公司的銷售經理卜萬瑛:土豆博士,知名度非常高,劉杰人們不認識,真的說起來劉杰不認識,認識土豆博士。
劉杰:如果叫我土豆或者劉杰,兩個相比,然后我更愿意他叫我土豆,
記者:為什么?
劉杰:習慣了,我也覺得好像我自己就是一顆土豆一樣。
采訪期間,正好趕上劉杰的多個基地收獲土豆,一直有人打電話找他,采訪幾度被中斷。
劉杰:無時無刻,隨時都可能來個電話,然后我就是我們團隊里救火的消防員,然后任何一個地方起火了,我都得第一時間去把它滅掉。
從八月底開始,劉杰的7個基地陸續進入收獲期,10月之前,要收一萬五千多畝的土豆。像位于呼和浩特的這個基地,每天有100多名工人同時工作8個多小時,每天收獲土豆200多噸,像這樣的貨車,每天能裝8車。
劉杰:這個在這個土豆里面,黃顏色的土豆里面,我們就把它稱為黃美人,土豆中的黃美人,一上市場,最簡單的就是,經銷商也好,二級渠道的批發商也好,他們見了這個就(覺得)這個貨特別好,就搶著要。
劉杰創業不走尋常路,他種的土豆不一樣,賣法也不一樣,創業不到兩年,就有2000多萬元的銷售額。他是怎么種出不一樣的土豆,又是怎么賣出去的呢?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臺格斗村
馬鈴薯也叫土豆,是田大娘每天做飯必不可少的食材,她用土豆搭配其他食物,變換著花樣,做出一道又一道充滿生活氣息的家常美味。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臺格斗村 村民 田先成:不管做什么飯也少不了土豆,天天都吃。一天不吃都做不上飯了,怎么做,沒辦法做。
記者:都不會做飯了?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臺格斗村 村民 田先成:是。
像田大娘一樣,有越來越多的人把土豆當成主糧消費,劉杰當初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決定辭職創業。
2006年,劉杰到中國農科院工作,主要從事馬鈴薯資源改良和品種選育工作,2013年,在工作的時候,劉杰考取了內蒙古農業大學的在職博士,研究馬鈴薯遺傳育種。
2015年,國家提出馬鈴薯主糧化戰略,馬鈴薯成為繼水稻、小麥、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糧,預計到2020年,30%的馬鈴薯都將作為主糧進行消費。種植面積也要擴大到1億畝以上,畝產量由目前的1噸左右提高到2噸以上。這讓劉杰看到了商機和機會。
劉杰:我還沒有離職的時候,國家提出了馬鈴薯主糧化戰略,那么我當時就想,如果我創業做一個企業,那么(假如)我們能占到全國的百分之一,也就是一百萬畝,那么我們種薯商品薯,每年的凈利潤至少大概在5個億,所以這件事情對我也是一個誘惑。
2015年年底,劉杰正式從農科院辭職,因為他從事馬鈴薯研究多年,積累了很多人脈和資源,得知他要創業,很多人沖著劉杰的為人和技術給他投資,很快他就獲得了1800多萬元的投資。
劉杰辭職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理解,好端端的鐵飯碗,為什么不要呢?但是沒想到,兩年時間不到,他的種植面積就達到了一萬多畝,公司銷售額2000多萬元。
劉杰的合作伙伴 田文鋒:他是做到現在已經是特別快,讓馬鈴薯整個圈子都特別轟動的,新興的一個企業,過去是沒有的。
這樣的賺錢速度,劉杰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叫竇建平,是劉杰讀本科期間的學弟,畢業后一直從事馬鈴薯的大田種植和管理,在業內小有名氣。劉杰看中了竇建平的為人和技術,想讓他加入自己的公司,專門負責大田種植,卻屢次遭到拒絕。
劉杰的創業合伙人 竇建平:為什么他一直找我的時候,我當時不是很熱心,就是你也做種薯,我也做種薯,你還沒有我做得大,那我們談什么合作,你的優勢在哪里。
兩個人溝通了很長時間,都沒有任何進展,2016年3月,劉杰想到了一個招,他把竇建平請到了北京。
劉杰:實際上我已經跟他交流了很久,但他還是覺得你這個事情靠不靠譜,然后我就想了一個辦法,我說如果要讓這個人覺得你靠譜,他只有天天跟你吃住在一起,然后跟你工作在一個狀態,可能才會對你有一個更深的了解,所以當時我就給他打電話,我說你可以來北京跟我工作幾天。
一個星期過后,竇建平主動跟劉杰提出合作。原來,在這一個星期里,竇建平跟劉杰吃住在一起,他看到劉杰每天晚上研究土豆到凌晨三四點,劉杰對土豆的熱愛打動了竇建平,而且劉杰掌握的育種技術非常吸引他。
劉杰的創業合伙人 竇建平:我們原來只是拿別人的東西過來繁育,跟其他人的產品沒有區別,有了劉博士,我們產品可以不斷更新,三年五年出一個品種,這個潛力還是比我們原來的優勢要強得多。
2016年4月,竇建平帶著他的團隊加入了劉杰的公司,成為了他的創業合伙人。
劉杰:他的加入,才能把我的這些寶貝的品種,變成產業化的產品,交到農民手里,所以我們兩個必須合作,才有這個協同效應,才能生產出好的種薯來,所以他對我而言,非常重要。
竇建平加入劉杰的公司后,他原有的3000多畝基地,都種上了劉杰的土豆。隨后,劉杰又在河北、黑龍江等地承包了一萬多畝基地,全都種上了土豆。其中60%是種薯,主要是賣給農戶當種子用。另外40%種的是商品薯,通過經銷商賣到批發市場,劉杰還對接了一些超市和電商平臺進行銷售。在銷售過程中,彩色土豆是一個很大的賣點,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
2017年9月7日 地點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某超市
今天劉杰要在超市里做促銷活動,他準備了一些彩色土豆,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見到。
市民:土豆還是紅薯。
市民消費者:不知道,沒見過。
市民:看著不像土豆。
市民:像紅薯。
市民:蘿卜吧。
記者:這個紫色的呢?
市民:山藥。
記者:您看看我手里端的是什么?
市民:是不是紅薯。
記者:紅薯?
市民:是。
記者:之前見過嗎?哪個是紅薯?
市民:這個。
記者:這個是紅薯。
市民:這個是紫薯。
記者:這個是紫薯。
市民:恩,是不是?我也不知道。
記者:這都是土豆。
市民:都是土豆啊?
記者:見過嗎?
市民:沒見過。
這些彩色土豆在市場上不多見,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不一會兒大家就圍了上來。
市民:還行,挺好吃的,這個跟去集寧吃的那個羊糞烤的土豆,味道一模一樣。
市民:這么好看的土豆,可能做起飯來心情會更好。
現場有顧客品嘗完,隨后就買了一袋土豆。
市民:挺好的,比一般的土豆好吃,原來的土豆不好吃,感覺淀粉特別多。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馬鈴薯,大多是像這樣,個頭大,芽眼多,外形不夠漂亮。劉杰通過大量的市場調查發現,消費者對馬鈴薯的需求正在發生變化,他想針對消費者的不同需求,選育出符合市場需要的新品種。
劉杰:電商、超市可能就選擇這么大,中等大小的,但是長得比較漂亮的這種土豆,也包括這樣的,這樣紅的顏色的,這樣的話上我們的電商平臺可能比較受歡迎,就這么大小,這么大小的品種。
除了彩色土豆,劉杰還根據市場需求選育出了另外一個品種,這種土豆跟市場上的其他土豆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劉杰的一個經銷商給記者做了個對比。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馬鈴薯經銷商 王小強:他這個就是芽眼淺,然后肉黃,個頭均勻,我左手這個土豆,就是其它公司的,你看它這個芽眼就深,然后形狀也不好看,兩個一對比就出來了,把咱們換成消費者,也是會選擇這個。
種出了不一樣的土豆,接下來不一樣的賣法,更是讓劉杰的土豆,一斤平均能比市場上的其他土豆多賣5毛錢以上,他有什么不一樣的賣法呢?首先,劉杰按照不同的大小規格把土豆分成4個等級,不同等級的土豆有不同的銷售渠道和價格。
劉杰:那么到我們種植出來,產品推向市場,也是根據市場需求,根據每個渠道,對這個產品的不同需求,我們來進行分級,這個時候它的價值才能提高,否則的話,就是一個初級農產品,我們進行初級農產品的初級加工之后,它就有增值了。
其次,劉杰又針對不同的銷售渠道設計不同的包裝,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某超市 經理 石瑞霞:現在的土豆一般都是散稱重賣,他這個都有不同規格的獨立包裝,就是大家購買的時候也比較方便,而且他這個分級分得特別明晰,大小都有不同的區分,所以對于現在家庭來說,選擇很方便。
土豆在很多人眼里,是常見的食材,一日三餐經常會吃土豆。提起土豆的吃法,可能大家會想到炒土豆絲、炒土豆片、燉土豆、蒸土豆等,花樣有限。但在劉杰看來,土豆有很多不一樣的吃法,這些花樣吃法讓他發現了大商機。
字幕 北京
在北京,劉杰有一個合作伙伴,開了一家馬鈴薯主題餐廳,這家餐廳有40多道跟土豆有關的菜,而且還在不斷研發新菜品。
這家餐廳有一道招牌菜,肉醬焗土豆。
北京市某馬鈴薯主題餐廳餐廳總經理馬達飛:首先消費者從感觀上一看,就覺得這種食物是特別的時尚,第二個就是一吃,大家都覺得土豆還可以這么吃,因為絕大多數人到我們這兒,確實是第一次來消費這種土豆焗飯,和土豆的其它產品,所以他們吃完之后,他們就會轉變傳統的固有的土豆的印象。
這家餐廳用的土豆基本都是劉杰的,一個月用量有1000多斤。這些菜品很受歡迎,尤其是用彩色土豆做的菜,更受消費者歡迎。
劉杰:我覺得人活著為了一張嘴,然后永遠離不開吃,所以我就看到了這個產業的這種巨大空間,所以我也就更堅定了我想把這個土豆做好,讓更多人吃上更好的土豆。
這個大棚里的100多種土豆,目前選育出來推向市場的有7種。記者采訪的時候,劉杰的7個馬鈴薯種植基地都進入了收獲期,這是他一年中最開心的時候。
記者:看著是什么心情?
劉杰:看到這兒,啥心情?
記者:我看你都樂得(合不攏嘴了)。
劉杰:對,我們這個品種現在在整個的國內市場上,應該屬于比較漂亮的品種,就是看著我們這個收獲,實話說,挺高興的。
今年是劉杰第一年大規模種植商品薯,總共有6000多畝商品薯要趕在10月份之前全部收完。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劉杰還是對收土豆的工人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劉杰:這個收的過程中,只要有像這樣畸形的,然后有綠的,有這種。
記者:什么樣畸形的。
劉杰:這樣長得不規則然后很難看的,能看見嗎,這樣的土豆。還有這種露出地面(上面壞掉的土豆),雖然很少,可能百分之一也不到,但是我們必須嚴格把這個都挑出來。這個不挑出來,裝到這個袋子里面,很容易把其它的土豆也弄爛了。
這個基地每天收獲土豆200多噸左右,像這樣的貨車能裝8車,有時候經銷商就直接在地頭等著,車一裝滿,就直接拉走。劉杰的土豆因為品種特別,品相也好,很受經銷商歡迎。劉杰不僅自己賺到了錢,那些跟著他一起種土豆的人也賺到了錢。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馬鈴薯種植戶 肖來:我們自己以前種的時候,一畝地純利潤是1100多元左右,但是現在能達到1300元,這部分利潤就相當可觀了,雖然說這一畝地增收不是很多,但是從我們這個種植數量上,能取得決定優勢,我們現在種植面積是4500多畝,如果說一畝地能增收100元,就是45萬元,就是實現45萬元的純利潤。
從育種到擴繁,從地頭到餐桌,從包裝到銷售,每一步,劉杰走的都跟別人不一樣,他要用不一樣的土豆書寫自己的土豆夢!
劉杰:因為一個小土豆,它背后一個大產業,我們自己想把這個土豆做好,讓更多人吃上好的土豆,生活的這個時間還是短暫的,然后做點自己想干的有意義的事情,還是蠻高興的。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