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央視網消息:18歲時,他因家中變故被迫離開家鄉,做過的行業10個手指頭都數不過來。可他不僅沒有翻身,反而破產了。就在這時候,一種被他稱為水下黃金的魚改寫了他的命運。這種魚會變色,這種魚離開水還能活。他靠這種魚,5萬元一年半變80萬,7年時間財富翻了200倍,廣東東莞的蕭勁松,到底是怎么用水下黃金改寫命運的呢?
這里是蕭勁松的養殖基地。一到這兒,蕭勁松就把記者帶到泥塘里,他說要來挖人民幣。
蕭勁松:我們隨便挖一下,一條就一張紅色的人民幣了,你算一下我們剩下還有多少。
記者:藏了很多的魚啊?
蕭勁松:那就是,滿地黃金都在下面了。
這樣的魚塘蕭勁松有50個,他說里面全都是他的水下黃金。這讓記者非常好奇什么魚會這么值錢。而聽蕭勁松這么一說,魚塘邊參觀的人也都忍不住了,提著籃子就往下沖,爭著要看看這水下黃金的真面目。
足足50公分的淤泥,讓人寸步難行。一時間整個魚塘人仰馬翻,連水下黃金的影兒都沒見著。蕭勁松不得不親自上手,他說對待他的魚,一定要足夠溫柔。
蕭勁松:你越用力它就越跑,慢慢地兜住它肚子就抓到了,要溫柔一點,對待魚也要溫柔一點。像對女孩子一樣。
按照蕭勁松的指點,整個魚塘一片安靜,大家伙兒都靜悄悄地摸魚。果然很快,就有人抓到了。
蕭勁松:我們美女抓到一條大的了。
接二連三,大伙兒都抓到了魚。就在大家準備把魚洗干凈,一睹水下黃金真面目的時候,另一邊卻突發狀況。
害怕嗎?
害怕。
嚇死寶寶了。
讓孩子們害怕的就是剛從泥里摸出來的魚,而且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魚的嘴巴里。我們的攝像機只能拍到一條大舌頭,為了更近距離的觀察,記者用手機拍到了這樣的畫面。
一條大舌頭,滿嘴牙齒,洗干凈的魚看起來著實有些恐怖。蕭勁松說,別看魚長得丑,其實性格很溫柔。而且它的名字還和外形有關系呢。
蕭勁松:這個魚豎起來就好像一根竹筍一樣,竹筍也是尾巴這里尖尖的,中間胖起來,像不像你看,所以就叫筍殼魚了。
之所以被稱為水下黃金,一是因為價錢比較高,二是因為這種魚有個特點,在空氣里是黑色,放進水里就變成了金色。更神奇的是,蕭勁松還號稱這魚就算離開了水,也照樣能活。
蕭勁松:我們這個魚離開水能活72個小時。
記者:三天三夜也能活嗎?
蕭勁松:三天三夜都能活。
記者:沒有水的情況下嗎?
蕭勁松:沒有水,就離開誰,完全是沒水。
都說魚兒離不開水,這沒了水,筍殼魚真的能活?接下來的一幕讓記者也大開眼界。
消費者 歐國:今天中午十二點鐘的時候抓的
記者:現在幾點了?
消費者 歐國:現在(下午)兩點半。
記者:這魚是死了嗎?
消費者 歐國:沒有死,活的。
消費者 陳秀麗:大概已經有三個小時了吧,我們中午十二點多就來這里抓了,留到現在我們吃完飯,拿著這個。
正是靠著會變色,離開水又能活的筍殼魚,蕭勁松改變了十年不賺錢的命運,用妻子的5萬元私房錢一年半賺到70萬元,之后每年財富好幾倍增長,沒人知道具體的數字,但都知道他靠筍殼魚賺了大錢。
東莞市洪梅鎮人民政府 副鎮長王慶成:掙錢,你看到他的規模都在擴張,好多設施設備都在擴大。
魚飼料批發商 李子聰:其他小老板就是一個月才用八九噸(飼料),這個大老板一個月就超過30噸(飼料)了。
東莞市洪梅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農藝師張春秀:當然厲害了,全市全省里面都是數一數二。
走遍東莞市區的幾家水產批發市場,記者并沒有找到一家銷售筍殼魚的檔口,很多人甚至連名字都沒聽過。那么,蕭勁松是如何發現筍殼魚,并用它連續7年賺錢的呢?這還得從他養了賣不出去的那批魚開始說起。
廣東省東莞市麻涌鎮是蕭勁松的老家,也是他的傷心地。18歲時,他被迫帶著母親和年幼的弟弟離開了這里。
蕭勁松:你們就不用在我面前說,天天說我一輩子還不上,還不上,難道我一輩子不會做事嗎?
父親重病離世,留下25萬元債務,母親沒有收入,弟弟還在上學,蕭勁松周圍全是憐憫的眼神和不看好的話語。帶著全家搬到東莞城區,他暗下決心,不僅要把債還上,還要做出一番成績。
10年時間,擺地攤,開便利店,開網吧,收廢品,干過的行業10個手指頭都數不過來,蕭勁松的財富卻一直在原地打轉。2006年,看見有人養鯰魚賺錢,蕭勁松也承包30畝魚塘開始養魚。一年后鯰魚上市,一斤將近3元的成本,市場價格只有7毛錢。這下不僅沒賺到錢,蕭勁松還破產了。
妻子 張燕婷:就是好像月頭發工資,不到月中基本上就愁。
蕭勁松:不知道為什么賺錢這么難,什么行業都做過,怎么說呢,不知道是方法不對還是什么。
這魚處理了也就能換個一兩萬元錢,養或不養,都成了蕭勁松的一塊兒心病。他把自己關屋子里,逼著自己找出路。兩天后,他還真想到了一個辦法。靠著這個辦法,他用只能賠本的魚一年半就賺了80萬。
既然魚賣了虧錢,魚塘還在,那能不能用虧本的活魚作飼料養價錢更高的魚呢?在網上一搜,蕭勁松發現有一種魚簡直就像是為他量身定做的。
蕭勁松:最高的時候賣到128元(一斤),在我認識的魚里面是個天價,剛好我的魚也可以去養這個魚,做它的餌料。
蕭勁松發現的就是筍殼魚,是一種肉食性魚類,屬于熱帶魚。筍殼魚當時在東莞養的極少,蕭勁松就去廣州調查市場。他了解到筍殼魚市場缺口很大,且多作為高檔魚種在星級酒店消費。這樣一道筍殼魚的創新菜,賣價高達500多元錢。蕭勁松感覺萬事俱備,只欠一陣東風。
蕭勁松:就欠東風,就欠那五萬元,那五萬元,如果我能找到五萬元的情況下,我可能拼命一搏。
剩下的鯰魚能養出一萬斤筍殼魚,買魚苗的費用,工人工資和塘租,算下來五萬元左右。可兩手空空還背著債,要從哪兒找來這5萬元呢?
蕭勁松的妻子張燕婷在銀行上班,2008年10月的一天,她一回到家,就被早早守在家里的蕭勁松,一句話給氣的黑了臉。
蕭勁松:只要你肯拿5萬元出來,我們一年半之后就賺八九十萬,到時候三倍還給你了。
妻子 張燕婷:印刷錢也沒那么快,是不是。不可能是不是。5萬元一年半變80多萬。
十年,蕭勁松也沒賺到什么錢,這5萬元是妻子攢了好多年的私房錢,準備將來應急用的,說啥她都不愿意給。但接下來蕭勁松的一番話,讓妻子又改變了主意。
蕭勁松:你再做不成什么事情,一個錢賺不到,第二個呢,人家會笑你,自己做什么都不成功,都做不成,不是做事的人。
妻子 張燕婷:阻止不了,我知道我阻止不了,所以我就選擇服從。
拿著妻子的5萬元私房錢,2008年11月,蕭勁松買進3萬尾魚苗,在原來的30畝魚塘里養殖筍殼魚。可這些他寄予全部希望的筍殼魚,帶給他的并不是驚喜。
蕭勁松:拿回來第一天,那個晚上就死了。
一夜之間魚苗死了一半,蕭勁松繞著魚塘走了上百個來回,也沒找到原因。難道自己真的干啥啥不成嗎?就在蕭勁松萬分憋屈的時候,魚塘邊一個種菜老農的話,讓他這才知道,自己是吃了一個啞巴虧。
蕭勁松:那個老人家就說了,你怎么這么笨,兩米多的塘一看就看到底,你的魚不死就奇怪了。
讓蕭勁松吃了大虧的就是這些泥巴。淤泥是為魚提供養分的,可在放苗之前,蕭勁松嫌淤泥太深,偏偏叫工人把塘里的瘀泥全部抽走了。行內有句老話,清水不養魚,這么簡單的道理蕭勁松卻不懂。他這才明白,做農業不能只靠一腔熱情。從那以后,蕭勁松沉下心來,天天蹲在魚塘研究筍殼魚的習性。他發現筍殼魚不僅愛鉆泥巴,而且還非常懶。
蕭勁松:不是跟其它魚一樣,到水里就到處跑,你不動它就一直在這里。
記者:這個魚還沒動呢
蕭勁松:是。你不動它就不動。你追它的時候它就會跑。
記者:我們實驗一下,我們干擾一下這個魚。你別動我來動。真跑了。
蕭勁松:干擾它一下就跑。
筍殼魚生性不愛動,白天一般都沉在魚塘底部的泥里。針對筍殼魚的習性和飲食愛好,蕭勁松配備了專門的魚漿。魚漿沒法用機器投喂,只能人工。喂食的姿勢也有講究。
蕭勁松:要打得散開一點。
這樣喂魚很費力氣。但此時在蕭勁松心里,把筍殼魚養好,證明自己能夠做成事兒,比什么都重要。
養了近一年半,2010年3月,筍殼魚終于到了上市的時候。那天,一張80米的大網就像這樣撒了下去,大網在慢慢收緊,蕭勁松的心也跟著揪起來了。
記者:空的?
蕭勁松:來,趕過來。看到魚沒有。
記者:好沉。
蕭勁松:看到魚嗎?沉嗎?
記者:對,都在這里。
蕭勁松直接把魚賣給廣東的批發商。這一網就有三千多斤,他從來沒有一下子見過那么多錢。
蕭勁松:那時候最高興就是,旁邊收魚一過秤,就拿到現金。三千斤一氣就是20多萬。20多萬就是兩大捆。兩只手夾兩大捆,中間還放幾萬元。
妻子 張燕婷:每次賣魚我都覺得很高興,就覺得好像我就看到光明這樣子。
第一批筍殼魚賣了近80萬元。一掃十幾年來的壓抑,蕭勁松終于有了揚眉吐氣的感覺。第二批魚他又賺到了300多萬。可接下來,他卻魚塘轉讓了,帶著所有的錢跑到了一座沒人居住的小島上。
東莞市洪梅鎮人民政府 副鎮長王慶成:這些支流圍成了一個小島,以前是沒有橋的,沒有橋出去只能坐船。
這就是那個小島,2011年蕭勁松過來的時候,沒水沒電沒路,也沒有一戶人家。到了晚上漆黑一片,蕭勁松告訴記者,在這兒的第一晚,他是睜著眼睛到了天亮。
蕭勁松:說不害怕都是騙人的,是吧。這么大的地方,有什么事情,叫天不應叫地不靈。
沒過兩天,跟著蕭勁松過來的一個工人實在害怕,連工資都不要就跑了。住在這樣簡易的小房子里,蕭勁松獨自守著這座小島。在他眼里,這座小島將會是他財富爆發的下一個起點。
牧牛洲位于珠江和東江的交匯處,這里人煙稀少,遠離工業,河源水源充足,最重要的是,這里也是咸淡水的交匯處。
廣東省東莞市水生動物防疫檢疫站 站長盧偉華:特別適合養筍殼魚,養出來的,特別是雜交出來的這個品類,味道特別鮮美。
東莞市洪梅鎮人民政府 副鎮長王慶成:淡水魚一向價格比較便宜,海魚相對就貴了,筍殼魚雖然是在魚塘里養出來,但其實它也是吃海魚的。
筍殼魚行情走俏,本地人養的又少,蕭勁松知道自己必須趕在別人前面把規模做起來。這里的環境和水源都很適合筍殼魚的生長,而且地處偏僻不用擔心被偷,蕭勁松在這新建了100畝基地,準備大干一場。
蕭勁松站的地方是魚塘的大棚頂上。這樣一個大棚,成本將近四萬元。廣東亞熱帶氣候,很少有人養魚還要蓋棚子的。蕭勁松一出手就是十幾個,還親自帶著工人上手。大棚蓋好鎖扣的時候要走到大棚頂上,這樣的摔摔倒倒蕭勁松不是一兩次。
記者:快回來。
蕭勁松:一定要掌握好平衡,一個一個的,踩在節點上面,創業的時候就是這樣的,一個節點你處理不好,一腳踩空了,你就掉下萬丈深淵。
蓋大棚就是蕭勁松養殖筍殼魚找到的一個節點。
筍殼魚是熱帶魚,因此每年的11月都會集中上市,否則到了冬天魚就全部凍死了。量大了,市場價錢自然也低,有了大棚,筍殼魚就能安全過冬,他的魚就總能等到價高的時候賣。而接下來的一招又讓他每年多增加近百萬的收入。
這是蕭勁松的魚苗繁殖地,人工育苗本沒什么稀奇,但蕭勁松的魚苗,卻有些特別。
蕭勁松:自己繁育的品種,分兩個規格就可以了,一大一小,分揀的時候就很好挑,裝完大的就留小的,不是我們自己繁殖的,可能有三四個規格,分的時候人工又多,又不好分。
筍殼魚會以大吃小,每隔三個月就得這樣人工挑揀分塘。頻繁挑揀影響魚的成活率,規格多了占用的塘面也多,非常浪費水面。蕭勁松孵化的魚苗長得齊整,能讓現有水面達到最大產量。不過對于如何做到這點,他卻閉口不談。
蕭勁松:不保留自己一些技術式的東西,滿街都是的情況下,我就做得不好了。在我這里十年八年的老員工都不知道,都是我自己的。
用冬棚保證魚賣高價,控制魚苗節省成本,2014年蕭勁松的純收入達到了500多萬元。接著,他將養殖面積擴大到300畝,還成立了合作社。規模越做越大,名氣也越來越響,但蕭勁松并不滿足,因為他發現筍殼魚在銷售中還存在一個難題。
張凱是廣東的筍殼魚經銷商。這一網拉上來三千多斤魚。記者發現,張凱只挑中等個兒的魚,大的全都扔到了一邊。
張凱:基本上在市場上是要這種九兩到一斤半的。
記者:一斤半以上的呢?
張凱:量會相對少一點點。賣的價格會少一點。
筍殼魚的消費市場主要在北上廣、江浙滬的星級酒樓,九兩到一斤半之間的規格最受歡迎。超過一斤半的大魚,批發商都不愿要。一個魚塘養上萬斤筍殼魚,不管怎么控制,超過一斤半的魚還是會將近2成的比例。如果賣不出去一個魚塘就得少賺十幾萬,蕭勁松琢磨著,有沒有別的辦法,把這大魚也賣上高價呢?
猜一猜它放在水里多久變顏色
在蕭勁松的基地,正在舉辦一場親子活動。蕭勁松說要給孩子們變個魔術。
美女幫我們計一下時間。
1,2,3
開始了,開始了。
魚還能變顏色,大人也被吸引過來了。
現在還沒到半分鐘,開始變了一半。
到底多久這魚才能完全變成金色呢?
金黃了,可以了,差不多了。
在水里是金色,在空氣里是黑色,來回變換只需要55秒,筍殼魚本地人見得不多,蕭勁松就設計各種有趣的活動讓大伙兒了解筍殼魚。
筍殼魚離開水之后腮會自動張開,它的皮膚也能呼吸,加上不愛動耗氧少,因此離開水后最長能存活70多個小時。蕭勁松設計了這樣的包裝,筍殼魚就能被帶到任何地方了。
蕭勁松:我們這樣從最高的地方過去,從這里2米多下來也沒事,不會死的。拋一下。
消費者:好厲害。是什么的魚剛才說的,魚堅強。
勾起大伙兒的好奇心,蕭勁松趁勢推銷自己的筍殼魚,并且在基地增加了餐飲項目。有的看,有得玩,還有的吃,很多消費者回家的時候都會捎帶上幾條筍殼魚。
消費者 尹麗容:它又沒有水,而且就這樣能活72個小時真的很厲害。
消費者 陳秀麗:海鮮都是冰鮮,冰了之后硬邦邦的,這個很新鮮。
消費者:動來動去超級可愛,太好玩了。
通過這樣的方式,蕭勁松的大魚也賣上了價格。2016年,蕭勁松的銷售額超過2000多萬元,純利潤超過百分之五十。接下來,他的目標是將這里打造成以筍殼魚為亮點的休閑漁業,繼續延續自己7年不虧錢的財富神話。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