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28 作者:佚名 來源:經濟日報
重慶榮昌區安富街道通安村黨總支書記張雪:
奉獻鄉村 青春無悔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吳陸牧
在重慶,有這樣一名“80后”,主動放棄在城市做白領的機會,扎根農村9年,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帶領鄉親們走上致富路。
她,就是重慶榮昌區安富街道通安村黨總支書記張雪。
林地養雞開啟致富路
清秀的面龐、質樸的笑容,扎著一個馬尾辮,言談舉止中透著自信與朝氣。這是張雪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2009年,從重慶師范大學經濟專業畢業后,張雪懷著奉獻青春、建設農村的夢想,放棄了去市里銀行工作的機會,當了一名大學生村官,來到重慶市榮昌區仁義鎮鹿子村任村主任助理。
入村第一個月,張雪感到諸多不適應:吃不慣農家菜,走田坎常摔跤,不敢坐村民家有雞糞印跡的板凳……伴隨而來的還有村干部和村民對她的質疑。“城里來的姑娘,是要嬌貴一些。”“放著城里的好工作不干,來農村還不是為了鍍金!”……
面對陌生的環境和村民的不信任,張雪有過焦慮與不安,但留村工作的決心絲毫沒有動搖。“先當村民,再當村官。”她開始挨家挨戶走訪,跟著村民們一起下地干農活、嘮家常,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了解他們的所急所需。
到任第三個月,鹿子村開展林權改革統計工作。之后兩個多月里,張雪白天進山實地測量,晚上整理數據,完成了近2000畝林地檔案的上報工作。在這次林權統計工作中,她發現全村有1900多畝閑置林地。“利用林地資源,發展林下養雞,肯定有市場。”村民大會上,張雪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得知前期需要投入一大筆錢的時候,村民們不干了。
為打消村民顧慮,張雪決定帶頭先干。她用父母給自己的10萬元嫁妝錢,在鹿子村建起一個面積20多畝的山林養雞場。野外散養、投放喂料、疾病防治……通過摸索和實踐,張雪掌握了一系列科學養雞的本領。
2011年,張雪的第一批“桑園土雞”順利出售,賣了5萬多元,震動了鄉親。為帶動村民共同發展,她用現身說法、技術指導的方式,帶領村民建了32個規模化養雞大棚,當年村民的銷售收入就達500余萬元。
此外,張雪還聯合榮昌區的多名大學生村官,成立了“榮昌區大學生村官專業合作社”,統一包裝銷售“桑園土雞”“吳家蔬菜”“雙河葡萄”等一批特色農產品。如今,這個合作社吸引了700多家農戶參與,年銷售額突破700萬元。
鋪就鄉村幸福路
“給鄉親們辦點實事,比什么都有說服力。”這是張雪經常對自己說的一句話。
“行路難”是鹿子村村民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之一。在這個西部落后的小村莊里,僅有一條坑坑洼洼的村道與外界相連,往來行人“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苦不堪言。
張雪想為鄉親們修一條出村的水泥路,她在區交委、水務局、規劃局、鎮政府等部門間來回奔走。2010年,仁義鎮同意將僅有的兩個修路指標分給鹿子村一個,前提是必須在10天內收齊村民的自籌資金10萬元。
回到村里,張雪開始一家一戶地做工作,苦口婆心地給大家算修路后的經濟賬。“這是咱們村難得的一次修路機會,我自己先出1000元。”動員大會上,張雪帶頭捐款,并用圖片向村民們展示修路即將帶來的新變化。在她的帶動下,村里的黨員和愛心人士紛紛捐款,不到一周時間,10萬元籌齊了。
很快,修路施工隊進場了,村民監督隊成立了,修路開支明細公開了……6個月后,一條3.6公里長的瀝青路鋪通了。從此,村里的老人可以到這條路上散步,轎車也能進村了。竣工當天,鹿子村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大家商議后一致決定將這條路命名為“幸福路”。
憑著一股子實干精神,張雪不斷贏得村民的點贊。2010年底鹿子村村委會換屆選舉,24歲的張雪以最高票數當選村民委員會主任,成為榮昌區當時最年輕的村委會主任。
建“在村頭”電商平臺
最近兩年,榮昌區安富街道通安村村民王傳學家的土雞和土蛋在網上賣得很火,一家人的日子也過得紅火起來。“在‘在村頭’電商平臺網上銷售,每個月能多掙3000多元,而且還方便。”王傳學說,能有今天的好日子,最想感謝的就是“張村頭”。
王傳學口中的“張村頭”就是張雪。2013年8月份,張雪調任榮昌安富街道通安村黨總支書記。經過調研她發現,村里的花椒、花生、土雞蛋等特產資源豐富,但受制于交通不便和銷售渠道單一,不少村民的農副產品無奈地堆積在家。
“要想把村里的好東西賣出去,就必須打通銷路。”作為新時代知識青年,張雪深知,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引領著時代前進的步伐,電商是促進農村發展、農民致富的新渠道。2014年,張雪牽頭創建了“在村頭”農業電商孵化平臺,為村民提供免費代賣、代售服務。
“希望借助這個電商平臺讓鄉親們也享受到‘互聯網+’的紅利。”張雪說,“在村頭”主要是為農戶提供三項服務:代購物品,讓農戶享受物美價廉的消費品;代售農產品,解決農產品收集、包裝、品控及中轉等方面的問題,讓農戶賣得輕松;保姆式服務,即為農戶提供金融、訂票、政策咨詢及技術培訓等定制化服務。
張雪還利用閑余時間,向村民講述電商知識和使用方法,幫助貧困農戶掌握電商創業、就業技能。2015年以來,“在村頭”共幫助榮昌區1300多戶農戶賣出了2200余萬元的農產品。其中,為近800戶貧困農戶代銷了400余萬元的農產品,每年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2500元左右。
這些年,張雪先后獲得了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重慶市農村電商帶頭人、重慶市現代農業建設貢獻獎先進個人等榮譽。“農村是一片沃土,這9年是我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過程,也是奉獻自我、銘記青春的最好方式。”張雪說。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