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26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佟易林 本報記者 劉偉林
仲維華今年33歲,是黑龍江省青岡縣昌盛鄉幸福村人,2013年研究生畢業時,他沖破各方阻力,放棄城里的工作,決定回到家鄉“謀幸福”。
2014年6月12日,仲維華組建的沃土豐達合作社正式成立了。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由于新機器操作不規范、田間管理沒跟上,收益非常慘淡,但是他沒有拖欠農戶一分錢。誠信換來了鄉親的信任,第二年,合作社經營的土地面積增加到了4900多畝,但規模化依然是制約合作社發展的大問題。
2016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依托昌盛鄉組建了新的沃土豐達農機合作社,昌盛鄉6個村為主分別成立了6個合作分社,昌盛鄉幸福村土地規模經營實現了整村推進。合作社聯合黑龍江盛明糧油公司等企業,以及種植大戶和普通農戶,組建形成了“合作社+公司+農戶+村集體”的復合型經營主體。當地農產品首次告別糧庫,開始以訂單式銷售。
合作社還與農戶建立起有效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多方增收。托管代耕的土地合作社負責全程代耕,如畝產達不到合同標準,由合作社按減產70%進行補償;如畝產超出合同標準,由合作社和社員按3∶7分紅。帶地入社農戶按市場土地流轉價格入股,合作社統一經營,產出效益按比例分紅。合作社通過統一直購農資、農機化作業,每畝降低生產成本100元,通過標準化農技管理、訂單銷售,每畝可增收30元。2017年合作社總效益達125萬元。
2017年合作社規模經營土地9980畝,占幸福村耕地面積的85%。其中,托管代耕9070畝、入社農戶225戶;帶地入股530畝,入社農戶11戶;規模流轉面積380畝,參與農戶37戶。其中貧困戶30戶87人,人均年實現增收2474.48元,目前通過合作社的拉動,共有17戶48人脫貧。同時,借助國家扶貧政策,建設農產品溯源系統系統,通過“合作社+認領人群”的土地經營模式,建立“私人訂制”小菜園,種植黃瓜、茄子、油豆角及辣椒,2017年實現增收2萬多元。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