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6-03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日報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2020年5月28日—6月5日,由湖北省農業農村廳、武漢市人民政府主辦,武漢市農業科學院等單位承辦的第六屆(2020)武漢種業博覽會春季展會(簡稱“武漢種博會”)在武漢市黃陂區武湖園區舉辦。
2020年武漢種博會以“種薈江城,科技興農”為主題,展示來自國內外近300家科研單位、種子企業的8000個新優品種,助力武漢打造國家種業產業園。
展會結合 搭建大平臺
自2015年6月起,武漢種博會已連續舉辦六屆,初步實現了展會跨越全年、季季有展示、樣樣有覆蓋的目標,發揮了服務國內外農作物新優品種比武、種子質量和區域適應性檢驗、育種單位及種子企業和生產基地直接對話交流、市民觀光采摘及農業科普教育等諸多功能。
本屆展會延續“1+1+N”辦會模式,即一個春季主題會、一個院士專家學術論壇、多個專題分會,涵蓋了春季蔬菜會(5月底至6月)、鮮食玉米專題會(6月下旬)、水稻專題會(8月中旬)、秋季新品種展示會及十字花科蔬菜新品種展示暨院士專家學術論壇交流會(11月中下旬)等多項專題會,為華中地區搭建起一個品類齊全的淘選良種交流平臺。
同時,武漢種博會現場還設立了品種展示區、露地蔬菜高效栽培示范區、觀光休閑區、市民采摘區四大展區,致力于滿足種業界、生產基地、市民等不同群體的參會需求。
網展為主 數字化辦會
本屆武漢種博會遵循“規模控制,網展主導,內容多樣”的辦會原則,“地展+網展”結合,并以網展為主導,通過線上形式,同步開展會議報道、品牌宣傳和企業推廣,多渠道推廣農業最新育種科研成果,促進成果轉化。
同時,本屆博覽會全面啟動數字地展系統,所有參展品種實行“一品一碼”,參觀者通過掃描品種對應二維碼,可瀏覽品種定植期、開花期、坐果期的田間長勢靜態照片、動態短視頻及品種特征特性文字介紹等資料,了解品種的田間長勢。
此外,展會現場還舉辦蔬菜新優品種地展開放周、專家推薦品種評選、名企名品線上推介、優質農產品安全保供對接、研學教育等系列活動,包括直播賣貨、青年博士傳播農業知識短視頻等特色環節。
評選新優 品種覆蓋廣
本屆武漢種博會展示品種有水稻、棉花、蔬菜、玉米等眾多農作物,基本涵蓋了在華中區域種植的全部品種類型。其中,黃陂武湖主展區面積2000多畝,每年聘請國內行業專家評選新優品種并向社會推介,至今武漢種博會已累計推介200多個優秀品種,在湖北及華中地區大面積種植,為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發揮了積極作用。
作為本屆種博會承辦單位之一的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是全國最早成立的大中城市農業科研機構之一,擁有目前國內最大的國家級水生蔬菜種質資源圃,保存有13類水生蔬菜種質資源2000余份,是保存豐富的水生蔬菜種質資源單位之一。
經武漢市農業科學院培育的水生蔬菜新品種得到廣泛推廣,其推廣的蓮藕等水生蔬菜優良品種在全國水生蔬菜主產區覆蓋率達85%以上,茄果類蔬菜尤其是紫長茄品種在長江流域的種植覆蓋率達80%。
2020年4月20日,武漢種博會的主展區——武湖種業展示基地入選國家農業農村部110個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成為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開展先進技術綜合示范推廣、促進先進農業技術傳播的重要示范平臺,將進一步推動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數據來源:武漢市農業科學院)
相關標簽:湖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