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4-03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太倉市城廂鎮萬豐村農機合作社對小麥展開機械化施肥作業。
春分時節,在江蘇南京金色莊園農產品有限公司的基地里,一輛輛長途冷鏈物流車,正將新鮮美味的草莓送往國內多家知名水果商超!暗炔葺烧窘Y束,我準備把一批基地的老員工和合作農戶集中起來,送到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進修,系統學習一下農業新技術和精細化管理!笨偨浝韰侵衅秸f。2019年12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聯合啟動“百萬高素質農民學歷提升行動計劃”,為吳中平這樣的企業老板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路徑,在提高農民素質的同時,也在不斷強化企業的人才競爭力。
近年來,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以服務“三農”為宗旨,堅持科技強農、產業富農、培訓潤農并舉,帶動千家萬戶,致富一方百姓。堅持和突出農林特色,圍繞現代農業、設施農業、生物農業、信息(智慧)農業發展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優化專業結構,對接地方產業發展,開設園藝技術、園林技術等42個專業,其中農業類及涉農專業90%以上。畢業生因“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發展好”深受用人單位歡迎,近五年來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連續8年被評為江蘇省“掛縣強農富民工程先進單位”。
打造辦學名片 服務產業發展
“課堂移村口、師生到田頭、成果進農戶、論文寫大地”。長期以來,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積極踐行這一辦學理念,做農業發展的引擎,做農村發展的智囊,做農民致富的幫手,融區域、接地氣、出實招、見實效,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一棵小草富農民!耙赂,不找鄉長找校長”成為當地農民樸素的心聲!敖裉煲划六分地草坪賣了5600元!本淙菔泻蟀祖偽黢T村村民羅榮華說,高品質無土草坪卷畝均收益超萬元。如今,草坪種植銷售服務產業一條龍,西馮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綠色銀行”。草坪草1990年鋪進了北京亞運會,2010年走進了上海世博會,一棵小草綠了大江南北。學院選育的草坪草已成為江蘇及周邊地區的農業支柱產業。
一粒種子強農業。學院著力打造農業“芯”——種業,以良種工程為引領,研制推廣農作物、葡萄、草莓、梅山豬等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擁有荃9優063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作物新品種47個,選育的農作物新品種推廣全國18個省市區和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目前每年推廣作物、果蔬新品種50多個,良種梅山豬精液3萬多頭份,提供作物良種7000萬公斤,推廣面積1800萬畝,通過品種更新使農民增收7億多元,擁有銷售服務網點700多個。
一片葉子美農村。在江蘇溧陽市戴埠鎮牛場村,1萬畝南天竹“紅火”了小山村!耙郧澳咸熘駧酌X一株,現在每株竟能賣上200多元,長得好的能賣到500元!闭劦竭@些變化,南天竹花木合作社社長蔣良友臉上洋溢著笑容。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組織培養技術擴繁火焰南天竹,培育出來的南天竹品種優、產量高、效益好。近年來學院創新發展彩葉苗木、茶葉、稻葉等成為美麗鄉村特色景觀,鄉村規劃設計、特色園林等帶動鄉村旅游快速發展。
突出“定向”培養 滿足實際需求
2013年,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與太倉市政府聯合招生,錄取后即簽訂《定向培養與就業協議》。“太倉班”的學生由政府全額資助學費,畢業后由太倉市以人事代理性質統一調配至村(社區)工作,待遇參照村干部副職。潘鋆皓就是第一批農業技術與管理班(太倉班)的學員,如今在太倉市城廂鎮萬豐村村民委員會擔任副主任一職。
剛來時,也有人背后議論:“大學生什么行業不好干,非得當農民?”但潘鋆皓有自己的理解,他說,“我已經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民,每天都與先進機器打交道,干的都是技術活,所以也很有自豪感!惫ぷ鞯4年里,潘鋆皓不僅參加了村里的農業生產、鄉村旅游等工作,還參與研發了萬豐村的農產品追溯系統!拔覐男≡谵r村長大,對農村有深深的眷戀!
“農村人才需求太大了!碧珎}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說,“只要學到真本領了,用人單位都搶著要!痹谔珎}市舉辦的幾次招聘會上,這些農業委培生都被“一搶而空”。工資也不低,底薪大多超過3500元,交齊“五險一金”,還有年終獎。潘鋆皓算了一下,2019年,除去五險一金扣除部分,他一共拿到了6萬多元。
未來的村干部該如何培養?“村干部班”究竟怎樣實現“量身定制”?對此,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與各縣(市)組織、教育及農業等部門充分溝通,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第一學期,我們主要是學習公共文化課和專業基礎課;第二至第五學期,我們將派遣學生前往不同的實訓基地學習專項技能;最后一個學期主要安排崗前專題培訓和頂崗實習。3年的時間,學生們須修完2800個學時,其中理論學習占據45.1%,實踐培訓占據54.9%!睂W院農學園藝學院院長顏志明介紹說。
據了解,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學院聯合相關部門在“定制”上下功夫,組建了高水平的教學團隊,既有校內的專業教師,也有來自企業的管理者和種植大戶。與此同時,學校還依據12個縣市區農村不同的生產實際情況,組織與生產季節相吻合的實踐技能訓練。
“這種模式一方面很好地解決了我們的就業問題,也對農業勞動力老齡化起到了一定的緩解作用。通過專業的定制模式,有針對性地對我們進行培訓,使得我們從學校踏入社會的這一階段更為順滑,也能夠快速適應鄉村基層工作!迸虽]皓說。
2019年,委培定制村干部的縣(市、區)增加至16個,招收160人。目前首屆“太倉班”畢業生就業率為100%,學生就業滿意度100%。“這批學生能吃苦、下得去、用得上,相信不久的將來,他們能成為合作農場發展的主力軍,在農場發展的各個環節獨當一面!”太倉市城廂鎮東林村村黨支部書記說。
抓住擴招機遇 創新教學模式
“農民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不能照搬普通學生,目前在培訓內容的精準性上需要進一步提升。”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巫建華認為,應該突出產業引導,堅持專業設置、課程設置與產業需求相結合,科學編制培養方案,設置實用性、操作性強的課程內容,從而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精準性。“傳統的理論灌輸已不能適應高素質農民的培訓需求。除必要的理論引領外,更加注重現場觀摩教學、實踐教學、田間課堂等形式,提升培訓效果,改變傳統的‘黑板上教開拖拉機’的教學模式!
什么才是農民喜聞樂見的教學資源?針對農民的教學資源必須簡單易懂,增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與枯燥的文字相比,圖片、視頻類資源更符合農民的認知特點!澳壳,針對現代農業發展、能夠在短時間內解決農民實際問題的‘微課程’資源、慕課資源還有待進一步開發。”教學處處長丁威說。
高職百萬擴招,是不斷提升農民綜合素質、培養符合鄉村振興要求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的重要政策舉措,高職擴招培養高素質農民對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著重大意義,既是一項重大惠民工程,也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結合當地情況,優選擴招專業。把園藝技術、園林工程技術、農產品加工與質量檢測、機電一體化技術和電子商務等5個區域經濟建設急需和就業率高的專業作為擴招專業,開展專業共建和人才共培;創新招生考核方式。采取點面結合的方式進行招生宣傳,針對新型職業農民、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民工等不同群體特點和受教育狀況,免予文化素質考試,采取“綜合素質評價+職業適應性測試”相結合的面試;做好分類教育教學工作。按照“標準不降、模式多元、學制靈活”原則,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適應性和實效性。采取彈性學制和靈活多元的教學模式,單獨編班、單獨教學、單獨考核。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分類施教、因材施教,開展靈活多樣的實踐教學,依托725門在線課程,廣泛應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促進自主個性化學習。
相關標簽:江蘇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