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3-31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前兩天去市場買早稻種發現都被搶購一空,沒想到今年早稻那么受歡迎,去年我種了100多畝早稻,今年計劃擴大到400畝。”安徽省廬江縣郭河鎮北圩村種植大戶王士照這兩天忙著早稻種植的前期準備工作,他表示,今年早稻種子“難求”主要與市場需求“井噴”有關。一方面是因為國家鼓勵擴大早稻面積,地方政府也配套出臺了獎補政策,另一方面是因為早稻用藥用肥成本低,稻谷市場價高。與中晚稻相比,農民算算賬感覺更經濟。
懷寧縣茶嶺鎮峽山村種糧大戶查懷清的家庭育秧工廠已經正式開工。懷寧縣聘請的水稻綠色高質高效行動首席專家、安徽省農科院水稻所研究員吳文革帶領縣、鄉兩級農技人員正在現場指導。4個當地工人正在育秧播種流水線上忙碌著,一盤盤水稻秧盤順著傳輸帶快速下線。工人們將秧盤整齊疊放,準備“暗化”兩三天后再擺放到育秧大棚。育苗工廠不遠處的大棚內溫度已達30多攝氏度,整整齊齊擺放著前幾天經“播種-暗化-出苗”的秧盤。“再過25天左右,這批早稻即可機插了。”吳文革介紹,今年安徽之所以能穩定恢復早稻生產,得益于前幾年機插育秧工廠的建設和雙季稻機插栽培技術的研究與完善。
查懷清告訴記者,他育的秧苗是準備種植的再生稻。他流轉了1000多畝水稻田,不僅有烘干機、大米加工設備,還有自己的品牌,再生稻大米在當地已經形成一定知名度。
隨著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的興起,社會化服務也漸漸完善,產業鏈、服務鏈也在不斷延伸。像早些年,查懷清的水稻育秧基質都要從外省高價購買,而現在只需一個電話,相鄰幾十公里的安徽綠福農業科技公司就會送貨上門,價格也相對低廉。記者來到位于桐城市的這家公司的生產車間探訪,一股發酵的酒糟味撲面而來,轟隆隆的機器正在生產育秧基質。“除了本省的市場,河南、江西等多省的訂單紛紛而至,我們從大年初二就開始復工了,日均產量550噸,整個春季總共能生產10萬噸。”公司法人代表姜斌介紹,他們與中國水稻所、安徽省農科院水稻所等科研單位合作,開展以秸稈為重點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工作,建成生物質循環加工利用基地和水稻育秧基質研發中心,生產水稻育秧基質。
“一些地市已經出臺個性化措施以鼓勵擴大早稻生產,比如安慶就出臺政策,每畝早稻補貼100元。”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局局長張韙介紹,今年春種的重點任務是恢復雙季稻生產,充分利用產糧獎勵和稻谷補貼、社會化服務、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等項目資金,加大扶持力度,引導農民特別是種糧大戶擴大早稻面積。據悉,安徽省共整合了2145萬元資金用于恢復早稻生產。在強化政策扶持的同時,安徽省水稻產業技術體系聯合農技推廣部門和省、市、縣三級科技特派員加強科技指導與服務,確保完成今年穩糧增收任務。
相關標簽:安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