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3-26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新聞網
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合室鄉張家河村的扶貧車間內,10余名工人在縫紉機前有序加工。曹云喜供圖
3月26日,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合室鄉張家河村的“學之韻”服裝扶貧車間內,呈現一片忙碌景象,一批1000套的校服訂單和1萬副手套訂單讓車間重新熱鬧了起來。
走進扶貧車間,幾十包成品校服擺放在貨架上,“噠噠噠”的織機運轉聲不絕于耳,10余名工人在縫紉機前有序加工,遠處還有一些布料和小的機器設備。
復工以來,村里每天對扶貧車間進行全方位防疫消殺,同時給員工配備了口罩等防護用品,工人進入車間前要測量體溫并做好登記,工作時隔開一定距離,防止人員集聚。
聽說村里的扶貧車間開工了,貧困戶張紅斌第一個報了名,盡管上班程序變得繁瑣,但張紅斌并不覺得麻煩。張紅斌說:“車間里工作時間是自由安排的,計件付費,每次交貨立馬兌現工錢,我每天有時間就來車間干活,既不耽誤種地,還能多掙一份錢。”
“目前扶貧車間里正趕制的兩批訂單,其中,校服是當地一所中學預定的,手套要運送至河北,為復工復產的企業供貨。”張家河村黨支部書記曹云喜介紹,扶貧車間以生產校服、勞保手套為主,目前共吸納村中勞動力23人,其中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這里做工。
近年來,張家河村結合國家相關扶貧政策,先后建起了服飾加工扶貧車間和榨油、面粉、小米、豆腐等小型加工廠,吸收村里的貧困戶在家門口就地就業。同時因地制宜,結合村情實際,以股份經濟合作社為依托,流轉全村土地,發展小米、大蔥、小雜糧特色化種植,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實現了貧困群眾持續增收。
曹云喜介紹,自從扶貧車間成立后,工人一般一個月能收入1800元左右,有的手快做得多,收入更高。“我們將繼續通過扶貧車間、鄉村旅游等方式,鼓勵貧困民眾投入生產,讓貧困戶持續增收,順利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相關標簽:山西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