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3-25 作者:佚名 來源:經濟日報
清晨,四面環山的村鎮還籠罩在霧氣中,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派駐廣西凌云縣泗城鎮后龍村的第一書記于洋就挎著背包趕往該村高坡屯指導群眾管護構樹。“后龍村在高坡屯建有一個養殖規模達1000頭黑豬的生態養殖場,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模式,發展黑豬養殖和構樹種植,去年村集體經濟超過7萬元。”于洋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下一步要動員更多貧困戶養殖黑豬,政府會給予補助和產業獎補激勵,讓每家每戶都能分享到村集體項目帶來的紅利。
凌云縣后龍村屬于桂西石漠化地區,群山環繞,生產生活環境惡劣,全村20個村民小組24個自然屯有480戶2269人,其中瑤族占83%。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有402戶,貧困人口有2038人,貧困發生率為89.82%。貧困發生率之高、貧困程度之深,居百色市第一位。
如何才能啃下這塊脫貧攻堅中的“硬骨頭”?該縣提出了“拔窮根,換窮業,挪窮窩,改窮貌”四個專項治理行動,打好黨建引領綜合施策、發展產業標本兼治的“組合拳”。
“種植構樹,后龍村占據天時地利。”凌云縣扶貧辦副主任冉景華說,構樹屬于“人種天養”,在石縫中就能生存,是非常好的養豬飼料,不但群眾有收入,還能綠化環境。目前,后龍村已種植發展構樹基地200畝,并配套產業道路,形成了循環產業鏈。
“今年打算養蠶25張,預計純收入4萬元。”在后龍村隴朗屯桑園基地為桑苗施肥的羅大林告訴記者,最近他主要忙于施肥和消毒蠶房,為飼養第一批蠶做準備。今年基地新種10畝桑苗,桑園總面積達15畝。據了解,針對隴朗屯地塊相對集中連片的實際,該村大力發展短平快的種桑養蠶業,通過“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發展了300畝桑園基地,覆蓋45戶貧困戶,通過種桑養蠶,戶均增收2萬元。
此外,在集中發展連片產業基地的同時,凌云縣組織群眾在房屋周邊種植大果枇杷、牛心李、金銀花等,同時在林下養殖凌云烏雞,發展立體型的庭院經濟。“我家周圍有60多棵果樹,一年養殖烏雞200多只,一年水果和養雞收入能有6000多元。”長洞屯村民羅正光說。
如今的后龍村,荒山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構樹、桑園、牛心李等生態林或經濟林。村民房前屋后都種上了果樹,樹下的土雞正在覓食。近年來,該村大力實施“換窮業”專項治理工程,因地制宜在20個自然屯規劃種植生態林、經濟林1600余畝,不僅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而且大大改善了農民居住環境。據了解,2016年至2019年,后龍村共實現脫貧325戶1654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6.92%,為2020年實現脫貧摘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標簽:凌云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